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伊能靜兒子成又一個“玫瑰少年”,當年那個故事還不夠?

伊能靜最近在綜藝《婆婆和媽媽》中收獲了熱度,大型再選秀《乘風破浪的姐姐》未播先“實火”,大量的關注度也轉移到了她18歲的大兒子身上。

又一個“玫瑰少年”

小哈利的個人社交账號在近日曝光,穿女裝、身材姣好、動作嫵媚……所以惡言來了:是因為伊能靜離婚導致他酷愛女裝、是個同性戀、缺乏父愛、騷、奇葩……

其實現在的評論已經很“乾淨”了,風氣的確在改變,經過一晚上“發酵”過後的評論充滿著正能量,“做自己”、“身材不錯”、“包容”……

而現在這個账號已經清空了所有內容,這些“少數人”到現在也沒有被完全接受,再多人呼籲,再多人肯定,也終究比不上那些“閑言碎語”傷人。

“哪朵玫瑰沒有荊棘,最好的報復是美麗,最美的盛開是反擊,別讓誰去改變了你……”

這些“少數人”常常被攜帶家人,這次伊能靜的兒子就被帶上了早已離婚多年的親生父母。兩人婚變事實不管是因為“牽手門”還是其他,都終究成為了過去,當初那個30多歲被寵成公主的伊能靜現在過得如何,自有她的道理。

可後來伊能靜談離婚原因,稱因“原生家庭”,小時候父親因母親連續生了5個女兒而離婚,小學被患病的姐夫虐待,中學隨養父與母親一起生活無法融入,想進入演藝圈跟母親大吵一架,與父親親近後父親突遇車禍……

所以一直期待愛情的她在花季年齡遇到哈林就淪陷了,可後來離婚美其名曰“因家庭的影響”,整個人很緊繃,沒有智慧去經營婚姻。

而她的家庭影響了她,所以網友們自動代入了“她兒子”,其實“少數人”或許有家庭的原因,但不是所有的“少數人”都是因為家庭的缺失。

20年前的玫瑰少年

第30屆金曲獎是蔡依林的《玫瑰少年》,這首歌是一首“警示”,是一個悲劇故事。

故事主人公是1985年出生在台灣的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男孩,他是一個“少數人”,他叫玫瑰少年“葉永志”。

他在15歲的時候永遠地離開了,只是因為“他喜歡做女孩子的事”,他的家庭很健全,母親也很愛他,他也很懂事體貼,每天幫工作累了的母親按摩、做飯……

不僅老師喊母親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同學也總是嘲笑他,尤其是上廁所的時候總是嚷嚷著“過來,讓我看看你是不是女生啊?

母親去學校反映,可學校毫無作為,也正是這無作為導致了一場“謀殺”。

一場無凶手的謀殺

2000年又是正常被“霸凌”的一天,永志像往常一樣為了逃過被脫褲子,下課前5分鐘離開了教室,可是這個生命卻倒在了血泊裡。學校在警察到來前將血跡擦掉了,這也導致母親整整6年的“上訴”,以及至今“無凶手”的悲劇。

“你看不慣別人,你死去呀!幹嘛要說別人呢!”——大張偉

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少數人”,因為他們分散,他們是少數,所以不被人重視。在玫瑰少年離開後,他的母親一直在為少數人發聲。也有不少學生寫信給她“我能活到現在是一種奇跡”,以前有很多這樣的悲劇發生,現在可能少多了,以後會不會再也沒有?希望如此……

現在“少數人”過得很好嗎?

不,他們依舊不容易,甚至因為他們迫切地想讓大眾承認,反而適得其反,將他們放在了“多數人”的對立面甚至優勢面。其實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就已經足夠,群體與群體之間也存在聯繫,你不應該被“隔離”更不應該“抱歉”

“你並沒有罪,有罪是這世界,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

就像蔡依林說的“我也有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任何我身邊的人,這首歌獻給葉永志,同時也獻給所有認為自己完全沒有機會,沒有選擇的你,一定要選擇自己,支持自己。”

悲劇已經足夠了,故事就到此為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