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我為什麽要逼你讀書?這場疫情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本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僅成年人變得浮躁,就連孩子也越來越多地堅信“讀書無用”。

在一些人的宣揚下,孩子們覺得讀書無法解決任何事情,並且“一夜爆紅”總是比“十年寒窗”更有新引力。

只可惜,這種說辭在這場疫情輕而易舉地被戳破了。

都說讀書無用,可是在這個人人自危的關鍵時刻,挑起民族的脊梁,於黑暗中發光發熱的,不是天天上熱搜和封面的影視偶像、網絡明星。

而是年逾八旬的鍾南山老先生,是每天隻睡三個小時的李蘭娟院士,是兢兢業業苦讀十年的醫生護士們......

趁著疫情未過,英雄仍在,孩子,我想告訴你:為什麽一定要逼你讀書?

01

讀書,改變命運

讀書為什麽能夠改變命運,因為“知識”是一個時代永不過時的需求。

想必大家前段時間都看到了那則“華為百萬年薪聘請博士”的新聞,你以為的“知識無用”,卻真真切切地變成了百萬年薪,成功讓貧寒學子實現了階級跨越。

有人說,那只是個例,能夠拿到百萬年薪的人不過是鳳毛麟角,並不具備普遍性。

的確,年薪百萬的應屆畢業生並不常見,但這個社會卻一直都在優待讀書人:

不少高校為了吸引人才,直接獎勵擁有博士學位的老師一套房;

南京等城市對於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給予每月房租減免的優惠政策;

阿里、騰訊等知名企業對博士應屆生開出不低於50W的年薪......

“知識改變年薪,文化改變命運”,這就是社會對於讀書人的回饋。

我相信,每次你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事實擺道理的時候,他一定反駁過你:

“不讀書難道就沒有出路了嗎?比爾·蓋茨還從哈佛輟學了呢,那些網紅明星的收入也不比這些博士生低......”

親愛的孩子,你看到了比爾·蓋茨輟學,卻沒有看到他每年讀50本書的習慣;

你看到了網紅明星光鮮亮麗,卻看不到他們朝不保夕的危機;

你看到某些初中畢業的人活得風生水起,殊不知那些知名企業家的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靠著讀書實現階級跨越的人不是少數,不讀書卻改變了命運的人,才是真的鳳毛麟角。

02

讀書,改變心境

很多人都說讀書無用。

從眼前來看,讀書確實不能解決任何的麻煩事,讓人感覺不到讀書的作用在哪。

但是在你今後面對困境時,“讀書”卻可以給你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智慧。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曾在書中提到過一個概念——“情緒粒度”,指的是我們區分和表達具體情緒的能力。

在同樣的負面情緒面前,情緒粒度高的人能夠更快、更流暢地緩解自己的情緒,而情緒粒度低的人則更容易被負面情緒圍困。

而讀書,就可以有效提高一個人的情緒粒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境。

昔日蘇軾仕途不順,依舊活得瀟灑肆意,雖未建功立業,卻留下諸多曠世佳作。

王陽明官場被貶,於龍場洞中思考心與理,格物與致知的關係,不僅自己超脫世外,更創立了陽明心學;

曾國藩閑賦在家,遍閱古籍後幡然醒悟,從此豁達通透,收斂鋒芒,創立了戰功赫赫的湘軍。

這就是“讀書”的作用,給人一種超越環境的力量,讓人於黑暗之中依舊高歌前行,於混沌之中保持清醒獨立。

讀書,讓我們看清了世界的路和內心的選擇。

康德曾說:

“人能夠超越自然世界的因果規律,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才是自由的。”

讀書,可以幫我們解決80%以上的迷茫,讓我們得以看清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獲得真正的自由。

03

讀書,改變格局

孩子,你說那麽多人辛辛苦苦讀書,最後還不是回到一座普通的城,做一份尋常的工作,然後度過這平凡的一生。

孩子,你只看到了表象,你只知道人終究歸於平凡,殊不知在這平凡的生活下卻藏著不同的靈魂,有的高貴,而有的庸庸碌碌。

詩詞界泰鬥葉嘉瑩院士一生質樸,她的名下沒有房產、存款,一碗白米飯,兩樣小菜,就是一頓飯。

這樣的生活,平凡到有些清貧,甚至小區樓下曬太陽的老太太都要比她更富有。

做學術的她真的很窮嗎?

並不是,她去年一次性裸捐了3568萬元來支持學子深造,支持學術研究。

那些她讀過的詩詞書籍,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她的思想,擴寬了她的眼界,提高了她的品格,讓她看透了生活的真諦: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真正的高貴,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

這就是讀書的意義,不僅在於安身、立命,還有修身、齊家,甚至是治國、平天下。

或許我們無法達到葉嘉瑩女士的境界,但是讀書卻也可以實實在在地提高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在這個嘈雜的世界中看到更有意義的事情,找到更長遠的目標。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從前在太平盛世的粉飾下,每個人都活得花團錦簇,可等到潮水退去,我們就看清是誰在裸泳。

有的人囿於自己腳下的一畝三分地,只看眼前的享受,在沒法上班的日子裡只能看著一條條的催款短信發愁;

有的人目光長遠,具有危機意識,早已做好理財和各種計劃,在長假中也安然自適;

有的人夙興夜寐,與病魔爭分奪秒地賽跑,於危難時刻挑起重任;

有的人捐款,有的人助力,有的人隱瞞病情,有的人散播謠言;

有的人失業,有的人破產,有的人跳槽,有的人更上一層樓......

一場疫情,為何讓曾經相差無幾的人走上了不同的結局?

我想這歸根究底還是知識和內涵的差別,是格局和眼界的不同。

三毛說: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複記憶,其實他們仍然是潛在的。

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孩子,你讀過的書,就是你的眼界,是你的格局。

我知道,讀書是辛苦且枯燥的,遠遠比不得“做網紅”、“打遊戲”來得有意思。

但是你要知道,只有你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路,才是最踏實的,越是看著簡單的“夢想”,越是如泡沫般易碎。

通往未來的道路千萬條,但是讀書上學,學習知識,依舊是其中最公平,最坦蕩的一條。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孩子,從今天起一定要認真起來,不要再辜負這大好年華。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