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以為孩子只是站在水中,其實他正在死去……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近期,「北京8歲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的悲劇,再次引起家長們對兒童溺水的關注。

溺水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事件,是我國人群意外傷害導致死亡的第3位死因,是014歲年齡組死亡的第1位死因。據統計,我國每年有十多萬人因溺水而死,每年的暑期都是兒童溺水事件的高發期,一方面由於兒童的自我保護和判斷意識薄弱,另一方面來源於父母的疏忽和僥倖。最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孩子溺水時,家長甚至就在身邊,甚至親眼看著孩子死去,卻毫無察覺……

悲劇---瞬間發生,轉瞬即逝。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很是驚心!周末下午幾個媽媽帶著孩子去游泳池游泳,孩子們在水中嬉戲,我們在岸邊愉快地聊天,時不時瞟一眼水裡的孩子。突然……Z媽媽眼光異樣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小Z(她的孩子),你怎麼了?」小Z站在游泳池裡,確定是直立站在水中的,頭在外面,眼睛是睜開的,隻不過眼神有點兒渙散。正在Z媽媽焦急大喊時,旁邊的A媽媽已經跳進水中,一把撈起小Z,帶到了岸上。小Z猛地吐了一大口水,就像打嗝一樣響亮,然後哇的一聲哭出來。這時周圍的人才知道原來剛才那麼驚險。

這時一個爸爸走過來,說「對不起,剛才我是離孩子最近的,但是因為背對著孩子,沒有聽到任何掙扎和呼救的聲音,所以沒有趕在第一時間察覺孩子的溺水。」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

溺水時不應該是手腳一直動來動去,很多水濺出來,然後溺水者會邊哭邊大叫「救命!救命!」然後被水嗆到嗎?溺水不應該是平躺著浮在水面上或者趴在水面上嗎?為什麼會如此安靜?

這讓我想起來一篇文章,原本出現在美國的網站上,看到的時候已經被轉貼130萬次了,這篇文章的原文標題就是Drowning Doesnt Look Like Drowning《溺水看起來不像溺水》。

首先聲明,很多溺水者不會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戲劇性,沒有掙扎、沒有呼救、也沒有平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呢?

1.除了極少數情況外,溺水者在生理上是無法呼救。

呼吸系統,是為呼吸而設計的,語音為次要的功能。呼吸,必須在言語發生之前完成,所以在本能上,人在忙著呼吸的時候,是無法呼叫的。再加上,正在溺水的人的嘴巴,一下在水下,一下在水面上。嘴巴在水面上的時間,他們只能迅速換氣,根本沒氣來叫救命。

2.溺水的人,無法揮手尋求幫助

溺水時本能迫使他們橫向伸展手臂並壓在水面上。他們的手只會不斷的往下壓,他們根本無法揮手求助,甚至無法向救助者移動或伸手去抓救援設備。在這種本能溺水反應下,人們的身體在水中是直立的,他們甚至不太會踢腿。除非經過訓練有素的救生員救出,當人呈現這種溺水狀態時,大約只能夠維持2060秒在水面上掙扎的體力。當有人溺水時,只有很少的水會飛濺,他們不會揮手,喊叫或做任何呼喚形式的動作。

這會讓溺水,看起來完全不像是溺水。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無聲溺水」。

這一結論一出來,立刻讓很多父母陷入恐慌,更不敢讓孩子玩水了。

孩子溺水時真的只是「無聲溺水」,不會掙扎和呼喊嗎?

當然不是啦!對此專家表示:孩子在溺水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所謂的「無聲溺水」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只是溺水時的表現之一,往往會出現在溺水後意識模糊或者無法進行呼喊、掙扎的狀態。孩子溺水時,有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嗆水,第二個過程是溺水。嗆水過程中,一般來說孩子會撲騰、掙扎和喊叫,或者向上伸出手臂。不過,這個過程往往很短暫,但並非沒有。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孩子可能會溺水並慢慢下沉。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因進水導致腦神經受損或出現意識模糊等情況,因而無法掙扎和發出呼喊,就出現了所謂的「無聲溺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戲水時一般都比較興奮、歡快,會發出興奮的聲音,如果孩子突然安靜了下來,就有可能是出現了問題,可能發生了危險狀況,家長和周圍人群應當立刻下水救人,查看孩子情況。

除了「無聲溺水」,我們還需警惕「乾性溺水」!

一個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10歲小男孩,與媽媽在游泳池玩了一天,結束後回到家洗了個澡,洗完澡,小男孩兒說困,就睡覺去了。結果1個小時後,媽媽發現小男孩兒有點不對勁,叫他也沒反應,最後男孩的臉上好似被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著,就這樣在床上溺死了。醫生診斷為「乾性溺水」。

乾性溺水是因喉部痙攣造成急性窒息,因為氣道的開口被封閉,因此乾性溺水者的肺部往往沒有進水或者少量進水,最後喉頭痙攣,呼吸道梗阻,造成窒息死亡。「乾性溺水」一般發生在小孩子、體質差的人、游泳初學者以及過敏性體質者,醫學確實有「乾性溺水」這一說法,但是實發病例卻很少。所以家長不必過分擔心,但也不能放鬆警惕。

注意:

如果孩子在游泳中發生嗆水,咳嗽幾下後就恢復正常了,這時也要讓孩子休息一會再下水。回家後如果發現孩子有頻繁咳嗽、氣促、發燒、反應遲鈍、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等癥狀時,應立即送醫,並在就醫時記得告知醫生曾嗆水。

好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預防悲劇的發生,只希望下次孩子出現類似癥狀時媽媽能夠及時發現,為孩子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