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廢除中醫案,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

導讀:近日熱播的《老中醫》電視劇將民國時期「廢除中醫案」始末選入其中,可見編劇良苦用心。雖說此劇備受爭議,但藝術創作總以高於現實、超越現實為特點。日前,在微博、各大公眾號、知乎等平台,對於中醫的爭論還在繼續……我輩中醫人實在痛心,藉此文呼籲大家保持理性、踏實發展中醫要以療效為根本,實事求是,切不可追求虛華外表,才不愧對中醫前輩付出的努力!

民國年間的知識分子愛「罵中醫」

偶讀閑書,讀到民國年間一幅很有意思的對聯,照抄如下:

爬山、吃肉、罵中醫,年來心不老;

寫字、喝酒、說官話,知難行亦難。

聯內有何深意不得而知,但其中列舉的爬山、吃肉、罵中醫、寫字、喝酒、說官話(指講國語)卻是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的最愛。吃肉、喝酒、寫字、爬山、說官話都好理解,但為什麼要罵中醫呢?

事情還需從頭講起。

晚清以來,西學東進,西醫就是這個時候隨著傳教士進人中國的。中國人在接受西醫時經歷了「疑忌一接觸一試用一對比一信服」五個環節。在接觸西醫之初,走在最前列的是下層老百姓,由於西醫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並且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久而久之對中上層也產生了影響。據一些史料、筆記介紹,晚清政府官員請西醫看病已是公開的秘密,其中赫赫有名的林則徐就請美國傳教士和醫生伯駕治療過疝氣。

給林則徐看病的這位伯駕先生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1835年11月在廣州新豆欄街租賃房屋設立醫院,時人稱為「新豆欄醫局」。伯駕醫術高明,所以很快便「博取了人們的信任「,他創辦的醫局也成為中國境內第一所現代化的醫院。

1850年,林則徐再度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民間起義,途中染病去世。據清人筆記記載,林死前大呼「星鬥南」而卒,清人述及此事,滿頭霧水,不知所呼何意。一百多年後,歷史學家朱維錚考證出「星鬥南」正是閩語「新豆欄」的諧音,是伯駕在廣州的醫局所在地——可見西醫的震撼已深深地留在了林則徐思想的深處。

與林則徐情況差不多的還有清末重臣李鴻章,李鴻章19世紀60年代初就曾接觸過西醫,1879年其夫人生病,中醫束手無策,後經西方傳教士治癒,從此對西醫心悅誠服。

進入民國後,西醫的地位更是遠非「大清國」時所比。由於主政者和上層知識分子多具留學背景,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在他們影響下,西方醫學以科學的名義佔據了主流,中國傳統中醫被逐漸邊緣化,甚至還有人提出了廢除中醫的極端言論。據說在英國治下的香港,中醫只能稱為「Herbalist」,意為「種植或販賣草藥者」。

在這種形勢下,中醫的地位一落千丈,一些西化的知識分子紛紛貶低中醫,且聽聽我們熟悉的嚴復、陳獨秀、魯迅們是怎樣評價中醫的吧:

嚴復:聽中醫之言,十有九誤,切記切記。

陳獨秀:中醫不知科學,既不解人身之構造,復不事藥性之分析,菌毒傳染,更無聞焉;唯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襲古方以投藥餌,其術殆與矢人同科;其想像之最神奇者,如『氣』之說;其說且通於力士羽流之術;試遍索宇宙間,誠不知此「氣」之果為何物也!

傅斯年: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梁漱溟:中國說有醫學,其實還是手藝。十個醫生有十種不同的藥方,並且可以十分懸殊。因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葯,都是沒有客觀 的憑準的。

魯迅: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聽了這些大人物的聲音,我們就知道「罵中醫」在當時是如何的流行和大義凜然了。當然,「罵」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但藏在這些表象背後的是西化知識分子對中醫的激烈否定和貶斥,這一態度引發了多次關於中醫存廢的大討論,並影響到了政府的決策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一次沒有中醫參加的全國衛生會議

1929年2月底,新成立的國民政府衛生部主持召開了一次全國衛生會議,與會者包括各地的衛生局長,各省的醫院院長,國立省立醫學院的院長以及各地的著名西醫——耐人尋味的是,這次會議竟然沒有一位中醫參加。

在這種情況下,會議通過了一個「舊醫登記案」,規定所有未滿五十歲從業未滿二十年的中醫從業者,均須經衛生部門重新登記,接受補充教育,考核合格,由衛生部門給予執照,方才準許營業。而五十歲以上的中醫,營業對象也有限制,且不許宣傳中醫,不許開設中醫學校。這個議案是由中國醫學會上海分會會長、著名醫學家余雲岫提出的,現將主要內容節錄,以供有興趣者研究:

提案人余岩

(議題)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障礙案

(理由)……人體醫學,其對象在於個人,其目的在於治病,今日之衛生行政,乃純粹以科學新醫為基礎,而加以近代政治之意義者也,今舊醫所用理論,皆憑空結構,阻遏科學化,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衛生行政一日不能進展雲雲.

(辦法)一、處置現有舊醫,現有舊醫為數甚多,個人生機,社會習慣,均宜顧慮,廢止政策不宜過驟,爰擬漸進方法六項如下:

甲、由衛生部施行舊醫登記,給予執照,許其經營。

乙、政府設立醫事衛生訓練處,凡登記之舊醫,必須受訓練之補充教育,授以衛生行政上必要之智識,訓練結束後,給以證書,得永停止其營業。

丙、舊醫登記法,限至民國十九年底為止。

丁、舊醫之補充教育,限五年為止,在民國二十二年取消之,是為訓練證書終了之年,以後不再訓練。戊、舊醫研究會等,任期自由集會,並且由政府獎勵,唯此系純粹學術研究性質,其會員不得藉此為業。己、自民國十八年為止,舊醫滿五十歲以上,且在國內營業至二十年以上者,得免受補充教育,給予特種營業執照,但不準診治法定傳染病,及發給死亡診斷書等。且此項特種營業執照,其有效期間,以整十五年為限,滿期不能適用。

二、改革思想,操之不能過急,宜先擇其大者入手,謹攀三項如下,宜明令禁止,以正言論而定趨向。

甲、禁止登報介紹舊醫。

乙、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舊學之宣傳。

丙、禁止舊醫學校之開設。

提出這項議案的余雲岫是浙江鎮海人,民國時期廢止中醫派的代表人物。余雲岫1905年赴日留學,1908年進入醫科大學學醫,他把西洋醫學和中醫學兩相對比後發現後者相形見絀,於是發出了「長習新醫,服膺名理」的感嘆,立志以醫學革命為畢生追求。回國後余雲岫到上海行醫,1917年出版了《靈素商兌》一書,認為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無一字不錯」,中醫「不科學」,「靠暗示的效果」,「精神的作用」,「和催眠術差不多」,書中還充滿了譬如「殺人的禍首」, 「堅決消滅中醫」等激進的話。

余雲岫雖然批評中醫最為激烈,卻始終以研究的態度待之。據胡適日記記載,1929年12月15日晚,他與余雲岫等人一起吃飯,飯桌上談及中醫問題, 「余先生批評中醫最有力,他亦承認舊時驗方中有研究之價值」;「此中有礦可開,但開礦者必須新科學家,絕非舊醫所能為。」余雲岫雖然推崇西方醫學卻並不媚外,他行醫時一般不用國外進口的西藥,而常常使用國產的藥物,這在當時有崇拜舶來品風氣的上海是非常罕見的。

他曾經說過: 「中國也有好葯,外國也有壞葯。國內有自製新葯與舶來品的新葯功效相等,我們醫生就應採用自製新葯。醫生用藥是在治好病,非不得巳時,何必用舶來品呢?」余雲岫這個做法值得今天的醫者效仿。

余雲岫在衛生會議上所提議案與他否定中醫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其議案中的「舊醫」就是中醫,而新醫則指西醫。當時中醫自稱為國醫,表示這是中國固有的國家醫術,與國語、國文、國旗、國歌、國劇等並稱。西醫對此極為不滿,於是就把中醫叫做「舊醫」,他們自己稱為「新醫」,暗示中醫是腐朽陳舊的東西,而西醫則是現代、新生的科學,將來一定會新陳代謝的。當然,大多數西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或者排除異己,他們確實有推進中國現代化尤其是醫療衛生事業現代化的意圖在裡面,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廢止中醫一事從開始就得到國民政府高層的支持,其代表人物便是汪精衛。汪素以革新派領袖自居,他非常讚賞日本的明治維新,常發表演講說明治維新的第一件事便是廢止漢醫,只有如此,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安康。

一次關於中醫存亡的抗爭之路

沸沸揚揚的「廢止中醫案」,驚動了滬上兩名年輕的中醫師。

此兩人一位叫張贊臣,一位叫陳存仁,都是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的畢業生。張出生於中醫世家,其父張伯熙為常州名醫;陳存仁則出生於上海老城廂一衰落綢緞商家庭,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畢業後,又師從海上名醫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28年創辦國內第一份醫藥衛生常識報《健康報》,1929年自設診所,獨立行醫,是當時上海中醫界的一位青年才俊。

張贊臣編有一本名為《醫界春秋》的雜誌,訂戶主要是全國各地的中醫。因為提案中涉及「檢查新聞雜誌」一說,所以張贊臣便徵詢陳存仁的看法。陳問張其父是什麼態度。張坦率地回答:「家父年事已高,連這個議案都看不明白,他認為能開業的仍然營業,也就算了。」

張父的看法代表了當時大部分中醫特別是老年中醫的意見,他們沒有看透此事背後暗藏的玄機,所以並不十分重視,除了私下發發牢騷,大罵國民政府措置不當外,並無其他法子,只是聽其自然,靜觀其變而已。

陳存仁提議邀請全國中醫代表到上海來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抗議集會,他認為老一代中醫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實人,要他們出面領導抗議不大現實,但這些老中醫在社會上人脈極廣,一定要借重和他們的聲望和地位作為號召,實際工作留給年輕人去做。張贊臣也贊成這個想法,於是兩人便約他們在中醫學校的老師謝利恆到上海有名的點心店五芳齋商量。

當晚回家,陳存仁和張贊臣便把各地訂戶的名冊連夜摘錄出來,全國三百多個省市縣都有了地址。當時上海中醫界正醞釀組織一個統一的「上海市中醫協會」,公推丁仲英為理事長,謝利恆為監事長,他們便以協會的名義向全國中醫發出通知,決定於1929年3月17日在上海總商會舉行全國中醫代表大會。

大會的籌備工作做得非常仔細,專門成立了秘書組、總務組、財物組、宣傳組、接待組和乾事組,負責具體事宜。上海中醫藥界對這次集會極為重視,中醫同仁紛紛慷慨解囊,各盡其力捐了4000多元,作為大會的經費。丁仲英專門叮囑辦事人員說: 「經費看來不成問題,應該在通電上說明,各地代表旅費自備,到上海後食宿均由我們招待。」當時上海普通旅館每天的房金大約一兩元大洋,上海中醫協會按照代表人數預定了幾家旅館;會議預計召開三天,代表們的兩餐,也由上海中醫界指定菜館憑券招待。

隨後,丁、謝讓陳存仁將上海中醫界的意見以及召開全國中醫代表大會的消息寫成新聞稿,分送滬上各大報館;並分別向總商會、各行業工會、各地旅滬同鄉會等社會團體通報情況。幾天后,不僅各大報刊均刊發了消息,而且多家報紙還配發了社論,眾多社會團體發了聲援通電,掀起了上海市抗爭活動第一個高潮。

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

面對洶湧而起的抗爭浪潮,決定由西醫界筆頭最好的余雲岫、汪企張、龐京周、范守淵等人出面寫文章,接受採訪,發表淡話,闡述必須廢止中醫的理由,以爭取輿論的支持;中醫也推出陳存仁等四人出馬迎敵;雙方一對一地在報上展開筆戰,一時間熱鬧非凡。

當時西醫的金字招牌是科學,他們以生理學、化學、物理學以及藥理學為後盾,將中醫的陰陽、五行、經絡等統統歸人大仙、會道門和江湖騙術一類。而中醫則揚長避短,不談「扁鵲」,不談「華佗」,也不談《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所有深奧的理論全不提,自始至終,隻抓住「效驗」二字做文章

雙方你來我往,爭得不可開交。這時褚民誼坐不住了,他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的身份發表長篇談話,支持全國衛生會議作出的決定。當時新聞媒體對中央要人的談話非常重視,各報館都決定將褚的談話次日見報。《申報》編輯趙君豪與陳存仁很熟悉,馬上打電話給陳,要他去看一下。陳存仁趕到編輯部把原稿抄下來,隨後到教自己古醫文的老師姚公鶴家中商量,姚對他說: 「按照報館立場,褚民誼的談話一定會一字不改地刊出,你要應付他的話,一定要連夜擬一稿送去,明天早晨就會一同刊發。否則,中央要人的談話在前,難免會產生先人為主的效果,再駁他就難了。」

陳點頭稱是,馬上就在姚家書房寫了起來。稿成後,又請姚公鶴稍加潤色,連夜油印了十份,分送各報。第二天,除了兩家怕得罪褚民誼的報紙未及時刊出外,其餘的都是兩文一同刊發,針鋒相對,相映成趣,讀者讀了都忍不住拍案叫絕。

1929年3月17日,來自全國15省、243縣、4市的中醫代表共計281人趕到上海參加集會。舉行會議的總商會大廳是上海灘最寬敞、最宏偉的會場,代表們坐不滿座位,上海三所中醫學校以及葯業職工補充了全部空座,連走廊裡都站滿了人。

中醫「生存」下來了

大會一連開了三天,最後選出謝利恆、隋翰英、張梅庵、蔣文芳和陳存仁五名代表赴南京請願,並推舉謝利恆擔任請願團首席代表。南京代表隋翰英建議邀請上海名醫陸仲安、南京名醫張簡齋擔任顧問,因為這兩人與南京政府上層人物關係密切,如果有他們參加,事情就好辦多了。兩人都很痛快地接受了邀請,並且不要任何名義。

請願團到南京後,有許多報館的記者要求採訪,大家推舉陳存仁做發言人,回答記者的提問。陳存仁把中醫存廢的利弊向媒體一一詳述,他說:「全國中醫有83萬人,藥鋪約有20餘萬家,對全國十分之久以上的民眾做著療病保健工作,而全國西醫不過6000人,且多數集中在都市,大部分縣市和鄉村連一個西醫都沒有,百姓一旦有病,只能依靠中醫,又怎麼能廢除呢?」陳氏的話合情人理,引起了眾人共鳴,紛紛點頭稱道。

請願團又得到了行政院院長譚廷間的支持,譚表態說: 「中醫絕不能廢止,只要我做一天院長,不但不廢止,還要大加提倡。」說完還請謝利恆老先生為其診脈處方,第二天,南京各大報紙就將這張方子全文刊登出來。隨後,他們又去拜謁了於右任、林森、戴季陶、焦易堂等國民黨元老和各院、會首長,他們都表示了對中醫的支持。

當天的請願非常順利,大家都很高興,南京中醫界的代表在金陵春酒家為請願團接風洗塵,還陪他們欣賞了秦淮河和玄武湖夜景,大家盡歡而散。

第二天,請願團到丁家橋國民黨中央黨部遞交請願書,當時正舉行國民黨三全大會,軍警林立,戒備森嚴。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葉楚傖出來接見請願代表,他和請願團中的許多人都很熟稔,說話也很隨意: 「關於廢止中醫一案,是西醫的單相思,執行是由政府執行的,請大家儘管放心。」當時蔣正面臨汪精衛、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馮玉祥等人的挑戰,迫切需要鞏固國民政府,維穩心態強烈,他希望這一事件能夠儘快平息。

廢止中醫的支持者汪精衛在這次三全大會上,也因支持陳公博的改組派受到書面警告的處分,褚民誼也被降為候補中央執委。汪、褚的失勢,必然影響到廢止中醫案的命運。可見,這次中西醫論戰與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息息相關。

請願團回到上海不久,就接到國民政府文官處「撤銷禁錮中國醫藥之法令」的公函,衛生會議通過的提案最終被撤銷。

嚴謹求醫之路,踏實臨床實踐

且看——孟河老中醫的方葯之路……

播放GIF

播放GIF

……這不是廣告……

給大家推薦《孟河大家丁甘仁方葯論著選【丁甘仁】》,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掃描二維碼可購書)

內容推薦

《藥性輯要》,作者丁甘仁,初刊於1917年。該書分為三篇,分為藥性總義、藥性輯要卷上與藥性輯要卷下。藥性總義介紹了藥物的氣、味及其運用的總則;「藥性輯要卷上」輯錄了163種草部葯;「藥性輯要卷下」輯錄了83種木部葯、45種果部葯、8種菜部葯、23種金古部葯、3種土部葯、8種人部葯、19種獸部葯、5種禽部葯、24種蟲魚部葯以及藥性賦。所選藥物以《神農本草經》為主,又從《本草從新》中補人了部分藥物,並標以「增補」二字以示區別。該書的文體以李士材《雷公炮製藥性解》的駢體為主;對於增補部分,亦採用駢文,以便於誦讀。該書對藥物所增補的注釋則採用《本草綱目》及《本草從新》。對於部分藥物,還加了按語,專門介紹了用藥的宜忌等。


《沐樹德堂丸散集》,作者丁甘仁,初刊於1907 年。該書先以功效與證類為綱,輯錄了補益心腎、脾胃泄瀉、痰飲咳嗽、諸風傷寒、諸火暑濕、痧氣的 162種丸散膏丹劑;又以科別為綱,輯錄了婦科、兒科、眼科、外科63種丸散膏丹劑;後以劑型為綱,輯錄了膠、膏、花露、藥酒香油、膏藥的64種方劑。書末,還輯錄了丁氏經驗內科33種、丁氏經驗外科53種丸散膏丹劑。所輯錄的方劑,並未列及藥物組成、劑量、製作方法等,而是重點介紹了方劑的服用方法和功效。尤為可貴的是,篇末還附錄了丁氏戒煙局的批示及膏丸及單稿、丁氏加減林文忠公真方戒煙補正丸、丁氏參燕百補戒煙膏丸等。該書是民國時期較全面的中成藥集大成者之一,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口水民國》,由中醫出版整理髮表,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和文中圖片均來自《口水民國》。-0423,歡迎投稿嘮嗑。

● 看嘴唇,就知道你身體哪不舒服,中醫就是這麼自信

● 這種飛針法,大家都應該學一學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