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樂隊出圈?流量音樂?辦出音樂行業大獎的宋柯徐毅怎麽看

7月31日晚,第三屆CMA唱工委音樂盛典在北京正式上演。本屆盛典主題為“新賞”,共揭曉36個音樂獎項。在最受矚目的幾個大獎上——年度男歌手花落薛之謙,年度女歌手則由林憶蓮獲得,同時她也憑借《0》摘得年度專輯、最佳專輯製作(非古典)、最佳混音工程共4項大獎。年度樂隊則由刺蝟樂隊攬入囊中,《Ugly Beauty》更是讓蔡依林包攬了最佳流行專輯、最佳流行表演等5項大獎。此外,搖滾、民謠、電子、爵士、古典、兒童等多種音樂門類獎項均花落各家。刺蝟樂隊、九連真人、查可欣、馬賽克樂隊、Click#15、劉柏辛等多組表演嘉賓也獻上了精彩的現場演出。

刺蝟樂隊獲“年度樂隊”獎。主辦方供圖

經歷過初生的陣痛,以及兩屆盛典的打磨與成長之後,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簡稱:唱工委)創建的CMA唱工委音樂獎已經逐步成為華語音樂行業的重要標杆。在新老唱將齊上陣,嘻哈、搖滾等多種音樂類型相繼得到關注的行業氛圍下,新京報記者專訪唱工委主任委員宋柯、評委會主席徐毅,二人揭秘整個獎項的籌備、提名到揭曉的幕後故事時,華語樂壇一年中的諸多變化也隨之流淌而出。

宋柯(左)與徐毅(右)。主辦方供圖

揭秘唱工委音樂獎:

174家部門與101位評審選出獲獎人

徐毅記得,在2017年唱工委音樂獎第一屆盛典舉辦的前一刻,有一位藝人帶著妝到了現場。在進場前,這位藝人悄悄詢問徐毅,究竟自己有沒有獎可拿?如果不告知,就不進去了……最後,首屆盛典上台領獎的人士,大多是藝人的助理、家人。

長期以來,“分豬肉”已經成為許多華語音樂獎項心照不宣的事實。而心懷樹立行業標準、尊重唱片技術與藝術的願景,宋柯與徐毅兩位從業多年的音樂大佬,決心在2017年推動成立一個“乾乾淨淨”的獎項——雖然在第一屆盛典現場,唱工委音樂獎並未受到太多人的信任與關注,但二人依然認為把“獎格”當做最珍貴的核心來守護,“結果第二屆的時候,那些大牌歌手、著名音樂人幾乎都到了,一切超出我們的想象。”徐毅表示道。

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唱工委音樂獎設立了獨有的“工會獎+學院獎”評獎模式。徐毅介紹道,唱工委目前擁有著174家會員部門,其中不僅包括傳統唱片公司,更有獨立音樂廠牌、知名音樂人工作室、音樂節品牌、網絡原創歌曲公司等擁有(包含繼承)音樂著作權或錄音著作權相關權益的音樂界從業者們,而這些會員部門每家一票投票所產生的入圍名單,就代表著行業的風向標。在最終評獎環節,繼續由徐毅擔任評委會主席,邀請九位業內的資深及新銳人士分別擔任評審召集人,由他們九人各自再邀請十位不同領域的樂界同行,組成包括主席在內的100位業內評審團,在評委會首席顧問李宗盛持續推動下,101位評審團進行行業標準論述的工作,最終評選出獲獎名單。

在第三屆唱工委盛典現場,本屆的101位評審團名單也在大螢幕上揭曉。其中不僅出現了金培達、陳建騏、譚伊哲等唱片行業著名製作人的熟悉面孔,也涵蓋了譚盾、老鑼、賈敏恕、郭小寒等不同音樂領域的專業人士們。

Click#15樂隊現場表演。主辦方供圖

談音樂行業現狀

1.新人輩出

第三屆唱工委音樂獎盛典主題命名為“新賞”,在獎項入圍名單中,毛不易、劉柏辛、斯斯與帆等新生代音樂人均亮相重要獎項提名。宋柯觀察到,無論是從社交媒體上崛起的素人,還是從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的選手,抑或是從唱片公司本身的推新上受到大家關注的歌手,“新人”在最近兩年的華語樂壇中已經承擔起了重要的角色,“這些年冒出來的新人有特點有個性,在演出市場中也能夠感受到這些新潮流的湧動。像本屆毛不易提名了許多重要獎項,他都已經可以跟李宗盛大哥在年度男歌手提名中並駕齊驅了。所以我們作為行業獎項,必須有責任體現,要著重筆墨渲染一下。”

2.樂隊矚目

在本屆盛典現場,當刺蝟樂隊被宣布獲得“年度樂隊”的那一刻,現場爆發出了一陣歡呼和尖叫。也許2019年的夏天,的確是屬於樂隊的夏天。很多人好奇,樂隊文化是否能真正“走起來”?對於這個問題,宋柯表示自己也“特別希望”,“至於這個節目能不能幫這些人出圈?我其實也不是很擔心。因為我覺得新一代的孩子們會為自己找到方向。就像當年也沒誰教我們,我們就認準了老崔(崔健),就去到了羅大佑那裡。而到你身為這一代觀眾的時候,你的生活也造就了你聽音樂的能力。”

刺蝟樂隊現場表演。主辦方供圖

3.平視流量

在經歷2018年偶像養成類真人秀的火熱以及2019年的持續升溫之後,“偶像團體”已經成為了音樂圈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同時,“流量歌手”四個字也總是時不時出現在人們的熱議話題之中。宋柯表示,在行業標準的基礎之上,唱工委音樂獎其實並不排斥所謂的流量歌手與流量作品。“像火箭少女101,無論從人氣上還是從製作能力上,她們其實代表著現在內地流行樂偶像工業裡的最高水準。以及蔡徐坤,只要他認認真真地做音樂,呈現的質量足夠優秀,我相信未來他也能夠影響一代人,也會有經典作品出現,這就是歷史發展的過程。”

4.小眾/大眾

隨著音樂分眾化時代來臨,嘻哈、搖滾、電音節目的播出,獨立音樂與流行音樂、小眾歌手與大眾歌手之間的界限已經越發消弭。宋柯感慨如今的音樂時代下,已經很難產生所謂的“國民歌手”,“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可能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大眾的從眾心理減弱了許多,很多人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和表達,當然,這對我們這個行業是好事。因為這樣的話,音樂市場才能慢慢地從原來完全金字塔形的頭部市場,轉換成一個長尾市場,這就意味著更多公司和個人擁有了更多的機會,這個行業就會越來越繁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體驗方式帶來了新的音樂審美,行業就是朝著這個方向不斷發展的。”

新京報記者 楊暢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盧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