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步之外槍快,七步之內“美式居合”又準又快

  這是一場發生在現實中的射擊比賽。

  比賽時間定在正午,因為這樣陽光不會直射進選手眼睛保證比賽的絕對公平公正,儘管沒有標誌性的草原和風滾草,主辦方也非常在賽場出場四周立起了綠油油的畫布充當氣氛組,出場的選手各個頭戴氈帽,身著牛仔褲子彈帶背心,腰間別著槍套,裡面裝著一支久經風霜的柯爾特製左輪手槍,再加一雙剛好包覆著小腿的靴子,活脫脫就是一個現代版的西部牛仔

  只聽得裁判的一聲哨響,選手們一頂胯,一抬手,瞬間便泄空了整個彈倉,隻留下對面靶上6個黑乎乎的小洞,讓在場觀眾都很難分清楚到底是槍手的手快還是出膛的子彈更快,只得驚歎於不愧是“自由每一天”的國度。如果去百度“拔槍術”,你大概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這是一項由決鬥而衍生出來,集快速拔槍,快速瞄準和快速射擊於一體的射擊技術

  而在不少網友的口中,他們喜歡稱之為「柯爾特式居合·點四五拔槍術」,或是更加籠統的,用同樣經典的溫徹斯特步槍也能使出來的——美式居合。

“七步外槍快,七步內拳快”

  這大概是沒有葉問的《葉問外傳》中流傳最廣的一句名台詞了,不得不說這句話在武替出身的主角張晉口中確實有那麽幾分說服力,不管最終有沒有驗證七步內槍和拳到底誰快,反正他最後讓大家如願以償地看上了暴揍外國佬的經典橋段,光是這點也值回票價了。

  而在現代藝術之於中華傳統武術的美化和加工之外,我國「無限制格鬥術」的開創者陳鶴皋,他曾經因為打拳似“瘋狗”在早期互聯網上受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最近幾年得益於無數假傳武大師的襯托終於平反,而在他傳授的無限制格鬥術教材中又提及了這樣一個醒目的知識點——七步之內,槍又準又快

  只看過功夫片的你或許不會知道,大洋彼岸的朋友們已經把他們的“美式傳統武術”發揚光大到了什麽地步。

0

  說起來很有意思,其實詠春、形意拳、“閃電五連鞭”等等現代中國人眼中的傳統武術大多都是清末流傳下來的,拔槍術差不多也是同一時間誕生的。

  而熱武器的歷史並不算短,起碼在 4 個多世紀之前燧發槍已經被發明並成為了當時的主力武器,火繩槍的出現則更早,拔槍術的技法其實很簡單,奧義無非兩點——拔槍快、射擊準,練成這一神技的難點在於其真正靈魂,每個原教旨主義的西部牛仔手中的神兵,柯爾特製的左輪手槍被發明的時間比較晚。

這大概也能夠解釋,為什麽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中國傳武漸漸成為了笑話,美式居合卻依然能夠一槍一個

  直到1835年,美國人山繆·柯爾特參照著當時的轉輪手槍,才發明了單動的左輪手槍,相比於燧發槍和轉輪槍,柯爾特製手槍的最大特點在於撥動待擊發的擊錘觸發聯動轉動彈巢可以實現自動上膛,在一場美國國家騎兵隊針對印第安土著的“大屠殺”之後,左輪手槍證明了它作為輕武器的“普世性”,威力大,上彈方便,而且解構簡單易上手易維護。

  很快,柯爾特分別在英格蘭和美國哈特福德建成了製造槍械的廠房並成立了公司,並在1873年研製了傳世經典“和平締造者”M1873,優秀的槍械性能也讓柯爾特公司早期的廣告宣傳語“上帝創造了人類,而柯爾特讓人人平等”在全美廣為流傳,並且逐漸演化成為19世紀美國人民口中的一句諺語——林肯給了所有奴隸自由,而柯爾特讓他們獲得了平等。儘管隨著工藝的進步,“和平締造者”逐漸被後來者比如同公司雙動式的M1892或是毛瑟C96手槍(盒子炮)等等自動手槍所取代了,在上個世紀前中葉好萊塢西部題材電影的爆發期中,因為M1873的大量上鏡順帶引領了一波懷舊熱潮,柯爾特公司還重啟了這一經典槍的生產線,這是後話。

  柯爾特左輪之於槍手就像是每個劍客都會夢寐以求的一柄絕世好劍,就算同一招“天外飛仙”用柯爾特左輪和現代警察常用的製式手槍使出來,味道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樣類比一點都不過分。

0

  最好的論據就是在19世紀之前的早期西部小說,比如代表作《肯塔基的發現、定居和現狀》中,男主角丹尼爾·布恩只能說為後續西部英雄構建了一個雛形,機智勇敢又深明大義,還在西部拓荒之餘還很照顧印第安人,在宣揚美式主旋律的同時也保留了紀實文學的克制感。

  而在柯爾特左輪面世之後的西部(幻想)小說,比如斯圖爾特·N·萊克的代表作《懷特·厄普:西部警長》中,就描繪了一個現實中有原型可考的傳奇警長懷特·厄普,書中的他在青年時期就能用高超的槍法狩獵技巧水牛,在一場槍戰毫發無傷地擊斃3名惡徒並借此當選警長,還兵不血刃抓到了當時西部的知名通緝犯本·湯普森,堪稱智勇雙全。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這位傳奇警長還擁有一把名為“Buntline Special ”特製柯爾特左輪,這把由政府親自頒發的傳奇手槍功能類似武俠小說中常見的“尚方寶劍”,上可打徇私舞弊的警長,下可打不守規矩的牛仔,還有著先斬後奏的特權,小說還多次借著監視者對此槍的驚歎和吹噓,彰顯懷特·厄普對於西部的貢獻和崇高人望。

  事實上,這部小說大多數內容都是虛構的,歷史上的懷特·厄普的青年時期基本都是在監獄裡度過的,在那場成名戰中他不過是僥幸從牛仔和執法者的槍戰中活了下來而已,本·湯普森在自傳中聊到自己被抓捕的經歷時也隻字未提懷特·厄普。甚至在多年後,作者親口承認自己只是見過懷特·厄普幾面,沒有和他交談過,書中內容融合了許多讀者喜聞樂見的西部經典元素,很大程度上是虛構的產物。

  但這並沒有影響《懷特·厄普:西部警長》被直接改編成3部電影和1部電視劇,後世的《碧血狂殺》三部曲等等名作中的槍戰橋段也很難說沒受到這本20世紀暢銷的西部小說影響。

  總結這類文學能從19世紀火到20世紀的規律,無非是這些小說都很契合當時美國人民的主旋律價值觀,溫柔等人拯救的女主角,為了襯托主角的愚昧印第安土著,還有一個機智勇敢的槍神白人牛仔,強尼林格、比利小子等等現代知名牛仔,便是在無數作者的發散性創作中得以封神。

  如果說小說為當時的人們勾勒了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人類的槍法臻至化境真的可以“午時已到”,那麽從19世紀末開始巡演全美的《狂野西部秀》應該為所有孩子埋下了一顆實現夢想的種子。

  嚴格意義上《狂野西部秀》其實是應該被歸為馬戲團表演秀,演員有前牛仔、童子軍、印第安人和真實的水牛德克薩斯長角牛等等,演出的橋段包括了野牛狩獵、火車搶劫、印第安戰爭等等美國西部曾經每天都在上演的日常,在一定程度上浪漫化了當時美國人在西進運動中對於印第安種族的剝削,而作為表演秀,《狂野西部秀》難免會出現一些誇張化的處理。

  在這些特技演員的手中,只在文字中出現過的許多技巧被搬到了現實中,安妮·奧克利就是其中一個非常知名的女槍手,她能用當時的杠杆步槍打出接近自動步槍的射速,還能準確地命中她老公拋起的硬幣。

  如果看過類似現代的射擊比賽,你會發現拔槍術在經過了100多年的傳承之後依然得以保留,甚至連比賽形式也大差不差。

  在20世紀的《關山飛渡》《碧血狂殺》三部曲等西部電影中,槍手和他神乎其技的拔槍術更是俘獲了大批中二少年的心,然後大家發現了,拔槍術真的可以練成。

  像是現在許多拔槍術愛好者公認的“槍神”鮑勃·蒙頓,他用最標準的拔槍術一次射擊所花費的時間最快紀錄大概是0.017秒,而且是連開兩槍爆了倆氣球,速度快到當時的攝影機都沒辦法清晰紀錄下全部動作,可惜在高清高幀率的攝影機問世之前,鮑勃老爺子已經因為心髒病去世了。

不然將他的動作錄下來拆解為圖解教程販賣,銷量肯定不會差

  在鮑勃離開之後,每年的比賽中依然不乏亮眼後繼者的出現,有人可以在15秒內清空左輪的2個彈夾、1把滿裝填的杠杆步槍以及進行獵槍的兩次裝填射擊(而且全部上靶),可以說是活動的戰場氛圍營造師,而有的人可以蒙著眼睛通過感受空氣波動命中高高拋起的飛盤。

  槍還是最老的左輪手槍、杠杆步槍和獵槍三件套,射擊的人卻各個堪稱21世紀的“精神西部牛仔”,頗有一種讀者對著金庸小說中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最終練成九陰真經的喜劇展開。

0

  到了21世紀電子遊戲出現後,西部題材的經久不衰也讓西部槍手形象的更加深入人心,許多獨特玩法更是為拔槍術這一有著玄幻內核的特技帶來了相當具象化且親民的體現。

  舉幾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在現實中成為神槍手幾乎不可能,而到了遊戲中,每個人都可以是“鮑勃·蒙頓”,現實中左輪六連是一個非常高階的技巧,左輪過大的後坐力會讓槍口上抬很難被壓製,快速且高頻撥動擊錘也只會讓解構簡單的槍身更快損壞,在《鬥陣特攻》裡,一發震撼彈加快速六連接一個翻滾瀟灑離場,不少“麥克雷”玩家肯定都沉浸在這種牛仔式的浪漫中無法自拔(然後一看有效傷害250);

哦不好意思,現在人家改名叫卡西迪了

  在前阿育旗下工作室Techland Focus的《狂野西部》系列裡,你可以打出進階版12連發的“午時已到”,在生命值即將見底時,敵人迎面而來的子彈還會顯示一條清晰的彈道;

  就算到了主打還原真實西部體驗的《碧血狂殺》中,主角依然可以使用名為“死亡之眼”的玄幻戰鬥技巧,可以主動進入短暫的子彈時間,可以高亮標記甚至自動鎖定敵人,用遊戲中有些瞎扯淡的術語來解釋,大概是人在到了緊急關頭腎上腺素會加速分泌,這時候周圍的一切都會變慢。

不過R星能解釋一下為什麽抹蛇油能直接拉滿死眼的計量表嗎

  拔槍慢、準頭差都沒關係,只要讓敵人變得更慢,順便給你加個自瞄buff,再馬的槍手都能變成西部槍神,電子遊戲的魅力莫過於此。

  而縱觀美式居合的歷史,很難想象在誕生之初,它不過是一本被藝術加工的“武林秘籍”。現在很多人在提起西部對決時,腦海中依然會想起兩個牛仔在正午時分想約背對著走出10步後默契轉身開槍,其中一方抱憾倒下的場景,實際上先不談牛仔是否需要遵守歐洲貴族式的騎士道進行公平決鬥,大部分人可能走不出3步就要轉身先開冷槍了。

  在真實的歷史中,西進運動更像是一場充滿了血腥和屠殺的掠奪,沒有在正午下公平的牛仔對決,也沒有酒館中一言不合就掀翻櫃台的豪情槍戰,西部牛仔這一身份,是隨著美國南北戰爭結束,西部開發的需求而興起的,歷史中的牛仔們過的生活遠沒有現代文藝作品中傳播的那麽快意恩仇,替弱者伸張正義。

不然印第安人也不會像如今只剩下不到50萬,幾近滅族了

  甚至可以說在1886年冬天的席卷全美的一場大風暴過後,數百萬頭露天放養的牛被凍死,牧場主們開始圈地更精致地放牧,真正意義上的“牛仔”已經消弭在歷史進程中了。而更加廣義的西部牛仔,作為美國為了弘揚其主流價值觀、進行文化輸出而塑造的經典形象,其足跡早已遍布全世界各個角落,並且借著小說、電影、動畫、遊戲深入人心。

連二次元也無法幸免

  只希望在苦練柯爾特左輪和美式居合的盡頭,西部槍神們也真的可以找到“眾生平等”吧。

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