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交流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

山東惠民:「三八節」敬老院來了「好閨女」

山東濰坊:登高歡慶重陽節

敬老一家親 共度中秋節

許多人認為把重陽節定為「老年節」是現代的事情,其實在古代,重陽節也有「敬老」的含義。傳統文化中,九為陽數之極,九九又與久久諧音,因此自古就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至少在西漢時代,就出現了重陽設宴,以祈求長壽的風俗。

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血濃於水,生生不息,傳統文化中「人情味」非常濃厚。從文化角度看,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孝道」,這和農業社會中家庭生產的模式有關。家庭是社會的根基,也是基本的社會單元之一,它既是基本的生產部門,也是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連接點,通過家庭,可以調節個人、社會中的種種關係。

到了現代,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生活方式自然也就變了,傳統的大家庭逐漸消亡,代之以小家庭,人們和家庭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淡漠了,尤其是年輕人和老人之間,因為並不在一起生活,所以這種淡漠尤其明顯。和父母在同一個城市的還好一點兒,至少周末能回家看看,但如果在不同城市,可能一年到頭也就是過年回家一次。

因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獨居的老人,或者也叫空巢老人。他們在晚年之後,退休在家,社會活動急劇減少,朋友往來不多,兒女又不再身邊,孤獨和寂寞成為常態,精神上的健康需求,甚至比身體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以前我們經常能在各種報導中看到,有的老人熱衷於購買各種保健品,他們並非不知道那些保健品都是偽劣產品,只是想依此來獲得更多的社交機會而已,有人陪著聊天,有人噓寒問暖,所以他們明知無用,但還是願意掏錢購買。

所以在今天,敬老愛老,關注老年人健康,我覺得精神上的健康尤為重要,要讓老人有更多的交流機會,而不是整天待在家裡。

怎樣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我想要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條件,去照顧老人。當代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重緊張,這是確實存在的問題,所以更要創造條件,讓年輕人有時間和老人相處。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呼籲多設假期,讓年輕人能夠照顧老人,我們的法律也有一系列的規定,但實際上,放假回家,畢竟只是短暫的那麼一兩天,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讓敬老、陪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現代通訊這麼發達,電話、電腦、微信等,都可以實時交流,多打打電話,多和父母聊聊天,就可以給老人帶來精神上的慰藉。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有事兒才打個電話,事情說完就掛電話,老人多說幾句就嫌煩。其實,多交流本身就是對老人最好的慰藉。

另一方面,社區也可以做一些工作,組織更多、更豐富的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樂,其實老年人的要求並不高,更多是一種交流的需求,有一個活動室,經常組織一些社區中的小型比賽、學習、集體活動等,自然能加強老年人的人際交流,改善老人精神上的孤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