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路線的成功密碼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陳曙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成功的過程中究竟蘊含著哪些深層的核心密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越走越寬廣,中國經濟正向著高品質發展堅定前行。圖為航拍的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新華社發

1.堅持黨的長官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

中國共產黨長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越走越寬廣的核心密碼。中國國力由弱到強,中國面貌由廢到興,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長官。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成就驚艷世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成績單,世界上其他任何政黨難以比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正如美國學者費正清先生所說,中國共產黨過去創造了「革命的世界奇蹟」,今天又創造了「發展的世界奇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外資流入國,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書寫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書寫了古老民族的現代化傳奇……中國奇蹟發生在一個具有超長歷史縱深、超大國土面積、超大人口規模的國家裡,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通過發展香菇扶貧種植產業園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圖為農民展示收穫的蘑菇。周家山攝/光明圖片

中國的成功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成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理論、制度、文化的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是一條現代化之路。中國以不同於西方的社會形態、發展路線、政黨制度、文明價值觀念,花費比西方少得多的時間,取得了令全球矚目的巨大發展成就。回看走過的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遠眺前行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定會實現。中國的成功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是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有優越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的。

2.堅持自主發展、自力更生

20世紀以來,大多數國家的現代化之路都無法擺脫「依附」還是「脫鉤」的兩難選擇。面對西方發展邏輯的強大慣性,面對西方大國的強大統治力,廣大發展中國家要麼選擇依附性的發展,要麼選擇脫鉤後的貧窮。「依附」抑或「脫鉤」,發展中國家難道真的別無選擇?

中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既選擇融入國際社會,又沒有滑向西方的發展軌道。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忽視獨立自主就會受製於人。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走符合本國國情的強國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長官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路線,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中國改革開放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任何國家不要指望中國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

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同富裕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發展、國家富強的目標主體。中國共產黨在長官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歷來堅守這一基本觀點,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既通過提出並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鬥目標。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所強調的富強觀,兼顧了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統一。在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資料私有製決定了資本主義財富觀從根本上只能滿足少數人的致富夢想。而社會主義所強調的富強觀,既不同於傳統富強觀,也不同於兩極分化的資本主義富強觀,它是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富強觀,是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富強觀。

現階段,我國仍然存在收入差距較大問題,這是在特定歷史階段難以完全避免但終將得到解決的問題。中國不會走兩極分化的畸形富強之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始終是社會主義富強觀的核心內涵和本質規定。

4.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

西方現代化的過程同時也是物質主義膨脹、精神世界潰敗的過程。資本邏輯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導邏輯,擺脫了「人的依賴性」階段的資本主義社會又重新陷入了「物的依賴性」之中,人與人的關係採取了物與物的表現形式,人的價值用物的價值來衡量,人的財富用物的豐腴來表示,人的世界單一化為物的世界。這些都決定了西方社會必定在物質主義單邊突進的泥淖中沉淪,在精神萎靡、意義缺失的物質世界中狂歡,也決定了西方社會終究繞不開「拜金主義」和「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

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的新局面應著力於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5.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

西方大國的崛起過程有著相似的邏輯,那就是殖民、掠奪、擴張。以日不落帝國為例,英國最強盛的時候,本土人口才一千多萬人,但它已經有了比自己領土大幾十倍的龐大殖民地,全球的資源為它所用,全球的市場供它傾銷。進入20世紀,赤裸裸的暴力殖民已經被國際社會所唾棄,西方發達國家被迫放棄傳統殖民方式,採取更隱蔽、間接的經濟殖民方式。它們充分利用自身的經濟優勢,對非西方國家實行經濟滲透,使這些國家繼續充當其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大量的非西方國家則始終在生產的低端徘徊,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位置固化,缺乏發展進步的上升通道,淪為貧窮的專業戶、落後的代名詞。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度不斷增強,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與世界正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長期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中國人相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發展邏輯,不信奉我贏你輸、零和博弈的遊戲法則,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那種以鄰為壑、轉嫁危機、損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難以持久。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路線,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始終堅持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始終堅持合作共贏,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匯合點。中國過去不搞殖民擴張,今後也不搞經濟殖民,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做到惠本國、利天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始終會扮演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歷史趨勢,但正如習武不是為了打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不是為了恃強凌弱、稱王稱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干涉別國內政,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我們在政策上是這樣規定的、制度上是這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諧萬邦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深諳國強必霸、霸極必衰,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的歷史辯證法,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不走殖民擴張、國強必霸的發展之路。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5日 06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