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霧裡看花:歷史上的那些“非著名小人”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全文共2598字 | 閱讀需5分鐘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歷史長卷中,還有一種人,顛覆我們已有的認知。他們大多才華橫溢,冠絕一時而為人熟知,其光華掩蓋了德行低劣。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人“身與名俱滅”,悄無聲息地湮沒在歲月更迭裡,能夠“雁過留聲”的人可謂萬中無一。然而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歷史長卷中,那些“萬中無一”裡的人和事,或讓我們滿懷敬意,或讓我們嗤之以鼻。其實,還有一種人,顛覆我們已有的認知。他們大多才華橫溢,冠絕一時而為人熟知,其光華掩蓋了德行低劣。對這類人的認知,我們往往是霧裡看花,看得是一頭霧水。這類人,“著名”倒是著名,“小人”也是真的。我們姑且將歷史上這些“小人”為“著名”所遮掩,“一白遮百醜”的人,稱作“非著名小人”。

01

著名軍事家,變態殺人魔

吳起,戰國時期衛國人,卓越的軍事家,有《吳子兵法》(又稱《吳子》)傳世,與孫武並稱“孫吳”。先後仕於魯國、魏國、楚國,沙場上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之戰績。吳起同時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曾在楚國擔任令尹,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吳起

吳起的變法改革使得楚國一改之前屢遭三晉攻伐的被動局面,國力空前強大,《史記》中說:“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列國都對楚國的實力感到懼怕。

縱觀吳起一生,為將則能保國安民,開疆拓土,每戰必克,有過於孫武;為相亦可勵志變革,創製法度,富國強兵,媲美於商鞅。不論在哪一個國家為官,都能使敵國不敢窺伺,足以稱得上“立功”;所著《吳子兵法》體系完備、思想精深,為後世推崇,足以稱得上“立言”。因此,“死而不朽”這四個字,吳起當之無愧。

然而作為千古名將、兵家亞聖,李悝說他“貪而好色”,司馬遷說他“刻暴少恩”,白居易說他“其心不如禽”,他的老師曾子和他斷絕關係。究竟吳起有怎樣的劣跡,令諸人如此不齒?

吳起的所作所為,也著實令人驚駭,讓人驚掉下巴。《史記》記載,他在魯國為官時,齊國曾派兵討伐魯國,由於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人不由得心生疑慮——吳起會不會因此不專心事魯而同齊國暗通款曲。吳起為表明心跡,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將妻子一刀砍死!人命在吳起眼裡,不過是草芥而已,不過是自己謀取功名的墊腳石,即便是與自己朝夕相伴的妻子。

令人震驚的還不止如此,有人對魯國國君說:“吳起因為家道中落而被鄉黨嘲笑。”吳起又惱羞成怒,竟然將嘲笑他的三十多人全部殺死!吳起還對他的母親說:“不為卿相,不複入衛。”意思就是,混不好我就不回來啦。不過吳起確實言出必行,連他的老母親去世的時候,他都沒有回來奔喪!他的老師曾子為自己有這樣的弟子深感冤罪殺機,和他斷絕了來往。

“殺妻求將” “母死不歸”,為了名利,不擇手段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實在令人發指!他無疑是一個不仁、不義、不孝的變態殺人魔。

這樣的人,必然也不得善終。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的時候,因觸動了權貴的利益,遭到宗室大臣的反對。等到支持他變法的楚悼王死後,權貴們起而作亂,引兵將吳起亂箭射死。

“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為載物、載福之器。一個人縱然才華蓋世,如果不注重修身養德,那麽也只能是小人。即使他貴為王侯將相,也沒有這個福報。這樣的人雖然能顯赫一時,也必然自取其禍。此理古今如此,概莫能外。

02

才華橫溢美男子,蠅營狗苟真小人

潘安,本名叫潘嶽,字安仁,西晉時人。他能詩善賦,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深為當時和後世推崇。潘安容貌甚美,他年輕的時候喜歡坐著車在街上遊玩,婦人都紛紛情不自禁地駐足觀望,還向他車子裡投擲果實表達愛意,以至於經常滿載而歸。

《潘氏宗譜》中的潘安畫像

後世的文學作品常常誇讚潘安的才貌或涉及其軼事典故。王勃《滕王閣序》“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白居易“多於賈誼長沙苦,小校潘安白發生”;岑參“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杜甫“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李白“遙知向前路,擲果定盈車”;蘇軾“潘郎白璧為誰連”……詩詞之外,民間小說戲曲中關於潘安的敘寫也數不勝數。元稹《鶯鶯傳》中稱張生“清潤潘郎玉不如”,《水滸傳》中有“潘驢鄧小閑”之語,《金瓶梅》和《紅樓夢》多用“貌比潘安”來形容俊俏之人……由此,潘安逐漸成為美男子的代名詞。

正因為潘安才華橫溢,而且“美男子”的名號人盡皆知,他的品德反而少有人討論。關於他的品行,有一個典故叫“望塵而拜”。《晉書》中記載,潘安為人浮躁,喜歡趨炎附勢,諂媚權貴。賈謐是當時的權臣,潘安為了討好他,每次遠遠看到他的車架揚起塵土,就拜倒在地,極盡諂媚之事。潘安還助紂為虐,幫賈謐寫文章構陷湣懷太子司馬遹,致使西晉朝局更加混亂。

潘安的行為被世人引以為恥,甚至連他的母親都看不下去了,諷刺說他做人毫無底線而又不知足,但他仍舊不以為然。最終潘安自食惡果,被人構陷致死,只可憐無辜的老母親也被殃及殺害。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史書中曾記載潘安事母至孝,然而潘安竟然使得七十餘歲的老母親不能善終,豈能說是“孝”?蠅營狗苟,助紂為虐,豈能稱為“仁”?如此不仁不孝之輩,實在稱得上有才無德的小人了。難怪後人要將潘安仁稱為“潘安”了,因為他確實擔不起這個“仁”字。

03

大詩人,大奸臣

元稹,字微之,唐朝大詩人,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

元稹

元稹與白居易是摯友,他們共同倡導詩歌革新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歌詩合為事而作”,提倡詩歌創作要反映實事,反對無病呻吟,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元稹的詩作在當時就已天下聞名,人們爭相傳頌。其中尤為著名的是豔詩和悼亡詩,描述細致入微,感情真摯動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千古傳頌的名詩,表達了元稹對亡妻的不盡思念,婉轉悱惻,悲愴動人,讀者無不嗟歎,一掬同情之淚。

元稹的妻子叫韋叢,出身權貴之家,在元稹聲名不顯、家境清苦時嫁給了他,是名副其實的“糟糠之妻”。韋叢19歲嫁給元稹,26歲去世,其間為元稹生下五子一女,但只有女兒活了下來。這幾年時間,可以說韋叢不是在生育就是在生育的路上,同時還要操持家務,韋叢早逝極有可能是因為操勞過度,心力交瘁。

韋叢為元稹付出了一切,也難怪元稹痛徹心扉,為她寫了一首又一首感人至深的懷念之作。“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這一首首詩作流傳開來,人人都感佩元稹的深情和念舊。

然而史料表明,元稹幾乎是個渣男。最早與表妹私定終身,後又棄之,實乃無情無義。與韋叢生兒育女時,元稹就曾與薛濤傳出緋聞,但當他在被朝廷召回,重新入朝為官時,留下這個大才女,在川地望穿秋水等他。多情也花心的元稹,讓癡情的薛濤脫下了極為喜愛的紅裙,換上了一襲灰色的道袍直至終老。

劉采春是一位名妓,紅遍了大江南北。風流倜儻的元稹,在迷戀劉采春一段時間後,又心生厭倦。因為接受不了元稹的負心與絕情,被始亂終棄的劉采春跳河自殺了。

了解元稹的無情無義之後,再讀他的《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悲傷之情大打折扣,他這個兩面人,所寫這些詩難免有沽名釣譽之嫌。

渣男元稹在官場上的所作所為,就更加為人所不恥,說他是一個大奸臣,似乎也不為過。

史書記載,元稹為了當上宰相,大肆結交宦官。在宦官集團的鼎力支持下,加上唐穆宗非常喜歡元稹的詩,最終元稹如願以償得以拜相。詔書下達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人不覺得可笑。《舊唐書·元稹傳》載:上恩顧未衰,長慶二年,拜平章事。詔下之日,朝野無不輕笑之。”

此外,元稹為人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裴度有出將入相之才,在朝野內外很有威望。裴度率軍在山東平叛時,元稹憂慮他平叛成功之後,名位可能在己之上,因此經常夥同宦官將裴度的奏書藏匿起來,不遞呈給皇帝。還勸說穆宗與叛軍講和,聽任蕃鎮割據,意圖也是在於罷免裴度的兵權。

元稹的種種作為,終於激起群臣的憤慨,紛紛上書要求罷免元稹。唐穆宗看到群情激憤,萬分不捨地免去了元稹的宰相職務。所以元稹隻當了幾個月的宰相就被貶為地方官,自此之後,元稹徹底自暴自棄。在越州任地方長官時,元稹長期曠工、懶政怠政,整天和一群詩友遊山玩水、聲色犬馬,甚至於貪汙公款、收受錢財。此時的元稹,不再以動人的詩篇和寫實的文章而被爭相傳頌,卻因貪汙受賄、放浪形骸而臭名昭著。

感情泛濫,結黨營私,貪汙腐敗,這就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元稹,雖然其詩文被人深為讚賞:“以為今代之鮑、謝也”,深究便覺得違和。當初“對待愛情忠貞不渝的大詩人”的光輝形象,也隨之崩塌,“以文觀人,自古所難”,錢鍾書先生誠不我欺啊!

其實,小人也並非一出生就是小人。吳起當初拜曾子為師,學習儒家文化,又何嘗不想成為一個謙謙君子呢?潘安多次寫文章諷刺權貴,行諂媚之事,恐怕也不是他最初的本心吧!元稹在初入官場時也曾犯顏直諫,積極作為。

由此可見,不忘初心、善始善終,實在是太難了。要想做到這樣,就必須注重修身養德,淡泊名利,心中有底線,行事講原則,否則即使某一方面是天才,也必然誤入歧路,墮落為“才勝於德”的小人。

- 完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中國國家歷史》郵局征訂套裝(征訂代碼:28-474)正在火熱進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擁有全年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