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註:我國每年50萬老人走失

?

我們的國家正步入老齡社會,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每年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而平均每天就約有1370名老人走失。

每個家庭都會有老人,年輕時,他們養育子女,待子女成人後,他們大多數卻「獨自老去」,得不到重視、關懷的老人很有可能有走失的風險。下面這幾位走失老人家庭的故事,或許能讓更多人重視走失老人的問題。

周寧生老人(化名),67歲,走失4年5個月

四年多前,周先生一家人帶著老父親到南京來看病,因為一時大意老人走失了,在苦苦找尋1個多月後家人放棄回了老家。

四年多來雖然用盡各種辦法尋找仍然沒有老人的資訊,幾個月前因為到了失蹤申報死亡的期限,於是家人就去申報了失蹤死亡。

後來因路人報警,民警聯繫到周先生,一開始對方以為是詐騙電話,在民警將情況細細說明後,電話那頭的男子早已泣不成聲。

到派出所與老人會和後,老人說不清這四年到底是在哪兒度過的,但是家人看著老人整潔的衣物和健康的身體,覺得一定是有好心人幫忙照顧,家人對民警感謝萬分。

趙喜恆老人(化名),81歲,走失死亡

太原市81歲的趙喜恆老人外出,之後再沒有回家,等被找到時已不幸死亡。

「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症,平時只在家附近遛彎,但是從不走遠,一般一個小時內就回家了。」趙喜恆老人的兒媳表示,因為知道老人患老年癡呆症且行動不便,平常也很留意老人的起居。

「我們每次去上班前,總要先把老人安頓好,下班後也要先看看老人在不在家。」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在7月21日自己去上班的時候,老人卻不見了蹤影。

經過發動全家人尋找和報警,於7月23日上午在交城縣段村地界被找到,當時趙喜恆老人已經死亡。

黃玉珍老人(化名),70歲,多次走失

9月22日15時許,民警趙勇將一迷路的老人送至派出所,值班民警楊昌恆接待了老人。

老人年近七旬,神情木訥,說話不清。楊昌恆耐心引導,仔細詢問,得知其現居住地。

楊昌恆通過警察查詢系統,聯繫當地派出所民警,並與居委會取得聯繫。

居委會工作人員稱,這名老人多次走失,知道其家庭住址及家屬的聯繫電話。

於是楊昌恆快速與其家人取得聯繫,家人接老人時,拉著楊昌恆的手連說謝謝。

以上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老人走失其實離我們並不遠。未雨綢繆、儘早預防,或許能讓老人能安詳晚年。

1156名走失老人中,就有113人死亡

去年2月15日今日頭條尋人公益項目啟動到9月6日,頭條尋人共推送了3142條尋人資訊。

項目組對其中的2995名走失人員家屬進行了回訪,回訪發現,2995名走失人員中,有1156名老年人。這些老人中602人被成功尋回,而通過頭條尋人找回的老人人數則為101人。

令人揪心的是在這1156名走失老年人中,死亡人數為113人,死亡率高達9.78%。

在今日頭條提供的老人走失樣本中,老年癡呆症成為老人走失的主因。685個樣本量中,因疾病走失的534人中有364人是患阿爾茨海默等各種類型的老年癡呆症走失。

中小城市與西部農村成走失重災區

在發達國家,老人走失主要是由於失智而造成。在我國,失智也是一個主因,但是人口流動帶來的疏於照顧和老人貧困,同樣加劇了走失風險。

白皮書披露,我國老人走失主要發生在大量人口流出的地區,與留守老人問題相伴相生。調查得出,中小城市與西部農村是我國老人走失的重災區。

有數據顯示,在走失老人的找回率上,80-90歲年齡段找回率最高。特大城市的找回成功率最高,達84.13%,而縣級城市及農村則最低,只有50.31%。

老人走失有徵兆可循?

全國走失老人一年約在50萬上下,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家庭及一些相關部門對此的忽視,讓走失老人更難回家,也讓走失老人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

老年人是弱勢群體,隨著身體的衰老,很多老人會變得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不少老人還會出現老年癡呆症,這其實就是老人走失前的主要徵兆。數據顯示,七成以上(72%)走失老人出現記憶障礙,其中確診為失智的老人佔25%。

ApoE4基因是老年癡呆(阿爾茲海默症)最大的已知風險,僅攜帶一個拷貝的ApoE4基因就能使人罹患老年癡呆風險增加一倍以上,攜帶兩個拷貝,患病風險增加12倍!提前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有效預測老年癡呆發病幾率。

另有研究顯示,走失老人家庭大多沒有帶老人去醫院做過失智(老年癡呆)檢查,但實際上走失老人中失智老人的人數和比例要遠遠大於目前已經確診的人數和比例。

由此可見老人走失現象嚴重,表面來看在於失智老人眾多,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對於老人的關愛程度不夠。

老人家屬應該帶老人去醫院做老年癡呆症的臨床檢查,有前瞻意識的子女,還可帶老人做基因檢測,預測老年癡呆一類疾病發生的可能,在平時也要多些時間來照顧老人,這樣才能從根源預防老人走失。

如何預防老人走失?

1、佩戴識別。老人身上如帶有識別證,好心人看到時可及時聯絡其子女。還有現在流行的定位手錶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走失可能。

2、交待鄰裡。遠親不如近鄰,多和鄰裡溝通、多委託,就算對方不會真的幫你看著老人,萬一出事,他們能提供很多線索。

3、和老人多溝通。雖然老年癡獃等疾病溝通起來非常困難,但是不要放棄,一定要耐心地跟他交流,告訴他單獨出門的危險。如果走失,找回來以後不要訓斥,訓斥和責罵會讓老人精神壓力大,更想出門。

4、特殊衣著。在老人允許的情況下,為老人準備一些稍微特殊的衣服,萬一走失,方便辨認和尋找。比如亮色的馬甲、鞋子、帽子、圍巾等。

不管準備多麼周全,老人還是很容易走失。法律規定子女有責任「常回家看看」,更多就是在要求子女盡到對老人精神贍養的責任,這樣的精神贍養更多的就是與老人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多些對老人的關愛與照顧,而不僅是給老人一點贍養費就可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不僅能避免老人出現現實中的走失,也能避免老人出現精神上的「走失」,避免老人成為情感上的「孤兒」。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