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家銀行對接398家網貸平台 近八成上線全量業務

  視覺中國 圖

  11月2日,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台迎來第20家披露存管資訊的銀行——海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口農商行”)。從披露數據看,海口農商行僅對接了P2P平台海金社,存管協定簽訂時間為2017年6月15日,並於同年9月29日進行了全量業務上線。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2日,已通過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測評(下稱“進入白名單”)的34家存管銀行中,有20家披露了具體的存管資訊,這20家銀行共對接398家網貸平台。

  受訪的網貸平台負責人一致認為,只有上線全量業務才是“真存管”,平台上線全量資金存管業務是合規備案的一個重要基礎。不過,受訪者也表示,上線全量業務面臨重重困境,網貸資金存管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82家未上線全量業務

  從統計數據看,進入白名單的34家銀行中有20家披露了具體的存管數據,分別為西安銀行、廈門農商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渤海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廈門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包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中信百信銀行、上饒銀行、宜賓商業銀行、廣發銀行、四川新網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廈門國際銀行、海口農商行。

  上述20家銀行共對接398家網貸平台,其中四川新網銀行對接的平台最多達97家,其次是上饒銀行達86家,位列第三的是宜賓商業銀行對接了68家。此外,廈門銀行對接30家,渤海銀行對接24家,平安銀行對接16家,廈門國際銀行對接14家,西安銀行對接13家,而傳統大行如建設銀行僅對接2家,招商銀行僅對接1家。

  398家上線銀行存管的網貸平台中,有316家平台上線全量業務,佔比達79.4%。不過,仍有82家未上線全量業務,與四川新網銀行對接的97家平台中有20家未上線全量業務,與宜賓商業銀行對接的68家平台中有19家未上線全量業務,渤海銀行存管的24家網貸平台中有11家未上線全量業務,廈門國際銀行存管的14家中有13家未上線全量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平台如“九鼎系”的借貸寶、“平安系”的陸金服仍未上線全量業務,借貸寶的簽約存管銀行是宜賓商業銀行,而陸金服的簽約存管銀行是平安銀行。

  此外,“紅嶺創投系”為合規而生的億錢貸也暫未上線全量業務,億錢貸簽約存管銀行是四川新網銀行。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目前紅嶺創投仍未上線銀行存管。

  億錢貸總經理閆梓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億錢貸與新網銀行溝通達成的第一個一致性,就是平台全量業務上線存管以及在安全合規的基礎上注重用戶的體驗。億錢貸本身沒有不合規業務,所以不存在無法全量上線存管的可能。

  全量上線有何難點

  那麽,平台上線全量資金存管業務有何困難?

  閆梓指出,上線全量業務的難點在於,存量不合規業務的處置以及如何保證平台資金與用戶資金的相互獨立性。眾所周知,以大額標聞名的紅嶺創投,其合規備案的第一大阻礙就是不合規的大額標的業務。

  果兒金融創始人梁昌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未進行全量業務上線的平台,可能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難:一是平台在貸單筆歷史借款標的金額太大,不符合監管要求,無法上存管;二是平台出於“逃避監管”,不願意讓監管了解最精準的借貸數據;三是平台部分借款人是虛構的,不容易進入銀行存管系統。存管銀行要求的是四要素鑒權,即姓名、手機號、身份證、銀行卡必須為同一人,同時多個環節還設定了手機簡訊驗證碼驗證。

  人人聚財創始人許建文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網貸平台對接銀行存管有幾個關鍵步驟,包括銀行盡調、簽署協定、系統對接開發、聯調測試、全量對接、正式上線。技術上並不存在大的障礙,平台業務的真實性和合規性是能否與銀行達成合作的根本。全量業務上線需要平台和銀行相互配合,但根本在於平台的執行意願和力度。

  生菜金融創始人兼董事長周漢並不完全讚同上述觀點,周漢認為,技術也是製約平台上線全量業務的一大因素。周漢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之前有許多網貸平台的資金存管都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資金往來也是通過第三方支付,要上線銀行存管需要進行流程再造,需要第三方支付和銀行進行配合,與銀行IT系統進行對接的工作量較大。

  此外,周漢稱,用戶體驗也是平台上線全量業務需要考慮的因素。周漢表示,以生菜金融用戶遷移到平安銀行存管為例,用戶需要重新設定平安銀行存管系統的交易密碼,而這個過程中平安銀行需要對用戶身份進行識別,需要用戶姓名、身份證、銀行卡等與平台預留資訊一致,如果不一致,就無法完成存管遷移。

  周漢還指出,在遷移至平安銀行存管系統後,每次進行操作不管是充值、提現、債轉都要跳轉至平安銀行的頁面和系統才能進行處理,還需要平安銀行發送的手機驗證碼進行驗證,用戶操作流暢度會受到很大影響。

  合規整改“加速度”

  《網絡借貸資訊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包括最新發布的“108條”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119條”,對平台上線全量資金存管業務都有要求。

  為此,網貸平台也在加速上線全量業務。《國際金融報》記者在10月底查詢西安銀行的存管資訊時看到,其存管的網貸平台有5家未上線全量業務,分別為銀谷在線、廣電財富、e路邑貸、泰然金服、大集金服。到11月初,記者再次查詢時發現,大集金服已於2018年10月25日上線全量業務。

  記者梳理發現,在2018年10月上線全量業務的有10家網貸平台,預計後續將會有更多的網貸平台上線全量業務。

  周漢表示,網貸平台在上線銀行存管時,往往會存在“兩步走”的情況,通常先將新用戶、新業務接入存管,而老的用戶和存量業務則會在第二步再搬遷過去。這就會造成老的用戶和存量業務無法處於銀行的監管之下,而這種“留後門”的做法也是監管層不願意看到的。

  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與通過測評的銀行開展存管業務合作,並上線全量業務,是網貸平台完成自查自糾、最終備案的前置條件。對於還未與白名單內銀行進行存管合作的平台或未上線全量業務的平台,如果不能按時上線合規的存管方案,很有可能會影響後續的備案工作。

  首創金服副總經理楊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合規來說,網貸平台上線全量業務既是監管的要求之一,也是平台規避資金池、非法集資嫌疑的重要方式。從網貸定位來說,不觸碰借款人及融資人的錢是資訊中介必須堅守的底線。

  輕易貸CEO李昂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銀行存管上線的目的來看,是讓平台和資金運行相分離,避免資金池的做法。對出借人來說,銀行存管使借貸雙方的債權關係清晰明確,用戶資金和平台資金實現了隔離。

  此外,李昂指出,對監管部門來說,可以通過銀行來監控平台資金的流向,防範不合規行為,此舉將大幅降低平台經營風險。對行業來說,這種對資金流向的有效監控,將會把一些仍存在問題的P2P平台淘汰掉。對出借人的權益保障以及提升行業的信任度來說,都會有所助力。

  平台選銀行看中三要素

  在平台衝刺合規備案的當下,平台方如何挑選存管銀行?

  記者從受訪的網貸平台方面了解到,通過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測評是第一大要素,此外,用戶體驗和存管成本也是平台較關心的兩大要素。

  楊軍表示,目前中國互金協會已披露存管白名單,平台選擇存管銀行當然要從白名單中選擇。此外,平台選擇存管銀行還會考慮三個因素:一是費用問題,這關係到公司的運營成本。二是銀行與平台對接的時效性;三是後續服務的配合情況。

  梁昌海則認為,平台選擇存管銀行主要考慮三點:首先,銀行是否通過白名單;其次,銀行的存管體系是否成熟,用戶體驗是否流暢;最後,存管費用(銀行存管上線一般需要1至3個月時間,約100萬元)。

  周漢指出,平台選擇存管銀行主要考慮銀行的品牌和網點、用戶體驗是否流暢、技術實力和響應速度、費用與服務。

  閆梓強調,首先一個前提就是存管銀行通過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存管系統測評,即“白名單”,能保證平台能夠全量存管。另一個是在合規備案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用戶體驗。

  許建文則偏向成本考量,他表示,前期做網貸存管業務的銀行不多,且對平台資質要求高,平台處於相對弱勢地位,會綜合考慮時機、人力、資金各方面的成本問題。

  資金存管體系待完善

  全量資金存管雖成為了合規備案的必備條件,但網貸資金存管中仍存在“部分存管”、“存而不管”及“模糊披露”等常見問題。

  記者注意到,《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就平衡存管各方主體之間的權責方面,為存管人設計了免責的情形。具體而言,平台交易出現的風險問題依然由交易主體承擔責任,與存管銀行無關,也就是說,商業銀行的存管不能作為對平台的增信。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P2P銀行存管存在的問題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存管銀行存而不管,未能充分盡責。在實踐中,部分銀行為爭搶市場,未能就账戶的開立、資金的存放、保管、账務核對、表面一致性審查等職責進行充分盡責,忽視了應盡的適當風險把控責任。

  薛洪言進一步指出,二是平台對存管的宣傳隨意性較大,對出借人存在誤導嫌疑。舉例來說,已簽約、已上線部分業務、已上線全部業務等情況都被簡單稱之為上線銀行存管,但三種情況的影響完全不同,由於平台在宣傳上並未進行詳細披露,存在誤導出借人的可能。而各家銀行在存管業務的標準、流程、資訊披露等方面並不一致,也給出借人在甄別真假存管時帶來一定的困難。

  嘉石榴副總經理婁振發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引入銀行對網貸平台的資金進行全量存管,意在規避平台挪用資金,但是要求存管銀行解決投資風險,解決虛假標的等問題還是很難。“1+3”管理辦法從各個角度,包括13條紅線、108條問題清單等綜合多個維度才能確認平台的合法合規經營。即便在此基礎上,對於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基於平台的資訊中介屬性也無法對出借人提供任何擔保。

  周漢認為,雖然一些用戶可以為了安全而犧牲一些便利,但是銀行存管還需要在資金監管和用戶體驗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各銀行之間的存管體系還不能互通,因此仍然不能解決網貸行業主要風險之一——多頭借貸的問題。此外,銀行存管後,逾期客戶資訊目前還不能納入央行的征信體系,對借款人無法形成威懾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