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根電極植入顱內精準熱凝癲癇灶 解除患者三十年癲癇困擾

東北網8月8日訊(李華虹 曹玥 記者楊金光)癲癇,俗稱「羊角風」或「羊癲風」,在人們眼裡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疑難雜症。近期,哈醫大二院癲癇中心內外科團隊與多學科聯合,在國產機器人輔助下成功實施腦深部電極植入術,精準定位癲癇灶後進行熱凝治療,使患者成功擺脫「癲癇噩夢」。

三十年間尋遍各路偏方 一天發作幾十次痛不欲生

今年45歲、家住延壽縣的王女士,三十年前因為一次意外受到了驚嚇患上癲癇。不分緣由的就會喪失意識、倒地抽搐嘔吐,清醒後對於發生的事情全然不知。王女士一家人踏上長達三十年的求醫問葯之路。

「西藥、中藥、土方、偏方,只要聽說有能治好這病的方法都會去試,但卻沒有任何效果,反而越來越嚴重,抽的次數一天多達三十幾次,嚴重時把膽汁都吐出來了,根本離不開人,我就得天天這麼守著她。」王女士丈夫說道。

術前評估多學科聯合會診

一個月前,王女士和丈夫來到了哈醫大二院癲癇中心尋求治療。

哈醫大二院神經內科教研室主任、癲癇中心主任朱雨嵐教授介紹,王女士癲癇發作十分頻繁,而且肝功出現了問題,不適合較大劑量或者多葯治療。醫生們決定為王女士實施立體定向腦深部電極植入術(SEEG)明確癲癇病灶,並對癲癇病灶進行熱凝毀損,此術式被認為是最安全、科學、有效的一項外科治療方式。

朱雨嵐教授為患者進行查體

多學科聯合機器人輔助精準定位病灶

哈醫大二院癲癇中心在朱雨嵐教授及蔣傳路教授兩位主任的推動下,進行了包括癲癇內外科、PET-CT、核磁共振等多學科組成的團隊為患者聯合會診,為其進行了嚴格的術前評估和治療方案研究。

朱延梅副教授與勾海燕主治醫師共同為患者判讀腦電圖

朱雨嵐教授介紹,癲癇是由於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大腦發生短暫的功能障礙,使患者出現喪失意識、抽搐等癥狀。因此要想將癲癇治癒就需要把異常放電的癲癇灶找到並切除掉。而目前常用的皮層腦電圖只能從一個表面推測病變部位,無法精準監測到病灶位置,此外,腦部神經錯綜複雜一旦傷及其他神經元,後果不堪設想,而先進的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能很好避開腦血管及重要腦功能區,通過微創外科手術,將電極放入大腦深部,全面監測癲癇的起源、擴散和癥狀產生,構建3D的「癲癇網路」,為癲癇外科手術提供更加精準、立體、完整的定位。

孫家行副教授應用sino手術機器人為患者行seeg植入術

手術如期舉行。在朱延梅副教授、孫家行副教授及勾海燕主治醫師等人的通力合作下,孫家行副教授根據術前初步定位的病灶位置,通過在頭部極小的微創操作,利用機器人對病灶進行精準定位後,順利為王女士植入了7根顱內電極,植入電極後,王女士被送回了病房進行進一步監測。

朱延梅副教授介紹,在患者植入SEEG後的7天內通過立體定向腦電圖監測到多次發作,並聯合癲癇外科結合顱內電極刺激技術進一步確定準確病灶位置,進而對癲癇病灶進行熱凝毀損,將病灶「燒死」。若接受熱凝治療後患者狀況明顯改善,可以考慮暫時先不進行開顱手術將病灶完全切除。

目前,王女士順利進行了兩次立體定向腦電圖引導下熱凝毀損治療後,在不服用藥物的情況下,一天也隻發作了一次,持續時間僅有幾秒鐘。「太感謝醫生了,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病有一天還能治好,三十年的噩夢終於結束了,我相信我媳婦會越來越好的。」王女士丈夫激動地說。

術後影像融合顯示顱內順利植入7根電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