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減肥的慎點《街邊有食神》,一集就口水直咽

一個城市,最好吃的美食在哪裡?

網紅餐廳?還是連鎖店?

相比這些,河馬哥倒覺得,美食最多的地方,是大排檔和路邊攤。

這不,網飛就出了一部專拍街頭小吃攤的紀錄片——

《街邊有食神》

片子裡,平常的食材,簡單的料理辦法,做出來的是極具地域特色的美味。

中國台灣,夜市裡有將近50種小吃,蚵仔煎、豆花、牛肉面、蒸餃……挑動著味蕾。

印度街頭,小吃店裡擺出了沾著醬汁的鷹嘴豆和酥脆的咖喱炸餅。

炭火上烤著羊肉串,火候到了,再撒上幾把特製的香料,立馬香味四溢。

越南胡志明市,一個個盤子裡盛滿了螺絲,簽子一挑,一大段肉就出現在了眼前。

再加上大蝦、扇貝、蛤蜊、螃蟹,全都是人間美味。

印尼路邊攤上的鹵味飯,用鹵成棕色的菠蘿蜜做成,撒上蔬菜、花生碎,好吃誘人。

大團肉丸和粒粒分明、閃著光的黃金炒飯,看一眼就垂涎欲滴。

還有歷史最悠久的“市場點心”,椰糖、糯米、木薯、椰子,混合做成,甜上加甜。

韓國市場上,紅紅的辣炒年糕,裹滿肉鬆的細紫菜卷,熱氣騰騰的綠豆煎餅、刀切面……一應俱全。

菲律賓的宿務小吃,烤乳豬、炸春卷、海鮮湯,簡單又特別。

每個地方的美食,都氤氳著濃濃的煙火氣,親切又美味。

不過,這部紀錄片的魔力,不只是把人看餓,還能看出點厚重感。

它把重點落在了美食背後的人身上。

在泰國,有一個街邊攤,十分傳奇。

沒有華美的裝飾、精致的餐具,只有大件鍋爐、常年被燒,以至於黑乎乎的灶台、呼啦呼啦響的電風扇。

一個這麽普通的攤子,竟然拿到了米其林一星。

而它之所以這麽傳奇,是因為它的老闆,痣姐。

頭髮有些花白、背也駝了,整個人瘦瘦小小。

但一掌杓,痣姐能立馬“颯”起來。

戴上擋風鏡、黑線帽,熟練地翻鍋。

手臂上青筋暴起,什麽都分散不了她此刻的專注。

做起飯來有架勢,出來的成品也是絕味佳肴。

她的攤子上,有100多種美食。

冬陰功湯、煎蛋卷、醉貓炒河粉……

這些菜品,都是痣姐自己研發出來的。

儘管沒有去專業的學校學過廚藝,也不是美食世家之後,她還是憑借著自己的苦功夫,把普普通通的街頭小吃,做得出神入化,以至於人人想來一嘗。

年輕的時候,痣姐是個裁縫女工,一場意外失火之後,她的縫紉機和布料全沒了。

沒辦法,她只能去研究美食、苦練廚藝。

40多年來,她經常擺攤到第二天凌晨才能休息。

所幸,她的功夫沒有白費。

如今,生意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想吃她做的菜。

而在日本,也有一個傳奇,東洋爺爺。

一間沒有牆壁的車庫,就是他開的居酒屋。

別人開小吃店,都是老老實實做飯,鑽研菜品。

他偏不,一會兒噴個火槍來點煙,一會兒展示絕學鐵砂掌——徒手炙烤金槍魚,玩到興起了,給老顧客們表演下肌肉也是常有的事。

“折騰”自己還不夠,還要“折騰”下顧客,動不動就拉著他們來店裡幫自己乾雜活。

也就是因為他這麽能“折騰”,這家店才顯得獨特。

顧客們來,已經不是簡單地為了吃美食,而是尋求一種輕鬆歡樂的氛圍。

東洋爺爺6歲的時候,母親過世,父親整日喝酒,變得越來越暴力,對他又打又罵。

他不敢在家多呆,一放學,就回家拿上枕頭和毯子,到外面過夜。

因為付不起午餐費,他就每天去摘野菜炒了吃。

對大多數人都意味著美好的童年,對他來說卻只有不幸的經歷。

即便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他回憶起那段生活,還是忍不住雙眼含淚。

長大後,他來到大阪做學徒,希望能攢夠錢,開一家居酒屋。

辛辛苦苦打工10年,終於攢夠了錢。

沒想到父親卻在這個時候去世,為了給父親辦葬禮,他花掉了一大半的積蓄。

剩下的錢,根本不夠開店。

他突發奇想,既然租不起店面,那就租間車庫,在車上放塊不鏽鋼板,當成料理台和櫃台。

店裡沒有椅子,一次只能接待五六個人。

雖然如此,但他和他的老顧客們也都樂在其中。

如今的他,已經把那些艱難的時期化成了喜悅。

除了痣姐和東洋爺爺,還有賣甜點賣了五十多年的老奶奶、擺攤賣刀切面給丈夫還債的韓國妻子、把家裡的魚頭小吃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年輕姑娘……

都讓人十分感動。

美食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有故事的人。

他們懷著對食物的執念,經歷千磨萬磨,做出了一道道美味。

而每一道街頭小吃,都給人們帶來了美妙的感覺,有吃到美食的幸福感,也有身處鬧市大排檔的自由暢快。

平凡的小吃攤主們,用食物撫慰了千萬人的胃口和心靈。

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生活才多了樂趣,城市才增添了生命力。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