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徐炯:總有一天,朋友圈也會流行曬書單

上海書展“掌門人”徐炯

1

書展

讓出版人被“看見”

“其實,市民始終有著培養自身閱讀習慣的自覺性”,徐炯認為,“書展,只是使得原本就存在著的良好閱讀習慣,變得集中、可見。”

這也是上海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的初衷——讓節慶引領、倡導的美好,成為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多年倡導全民閱讀的氛圍中,在傳統文化復甦、文藝青年驟增的時代,靜心閱讀慢下來的呼聲日盛。

文字承載的文明與文化,轉化成一本本書,再從書,生發出作者簽售、名人朗讀、親子悅讀、作家對談,甚而寫作大賽等各類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以至於書展的會場超過2萬平方米,也不夠用。因而,延伸到今年100個分會場的規模,其中78家是實體書店。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出版人,到上海書展來“感受讀者熱情”,成為他們的“年度習俗”。

讀者對閱讀的高度熱情——在那麽熱的天,拖家帶口、三五成群,不分白天黑夜都來書展兜一圈,買一圈,使得場館內外氣氛熱烈。

各地出版人總是能在上海書展獲得高度的成就感。

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把上海書展當做新晉員工的“洗禮”。他認為,在各路網絡媒體靠著資本的力量唱衰紙質媒體的環境裡,出版人可以在上海書展上“汲取精神力量”。每年進入中華書局的新人,其首當其衝的歷練,就是到上海書展來做導購員——直面全中國最熱愛紙質書的上海市民,樹立出版新人的形象和公信力,傳播書本賦予人的高尚。

“在上海書展上,能看到全中國最著名的出版人,就在讀者中走來走去。讀者未必認識他們,但是出版人之間每年一度的重逢——發覺老友依然站在出版第一線巋然不動,還真讓人感動!”徐炯感歎。

雖然,在15年前,上海書展還被稱為“上海書市”之際,其承擔的功能,更多的是全國各地出版社,每年在上海與業內人士分享一下年度出版計劃,並簽訂訂貨合約,“但是隨著出版社越過書店直接與讀者見面的‘上海書展’確立,以及出版行業進入互聯網時代後,365天裡出版社和個人都能隨時交易,每年一度的業內訂貨會顯得遠沒有以往必要,但是出版人保留了直面讀者,且每年一度與同行敘舊的習慣。”這一“習慣”並不是“慣性”,而是出版人對整個行業的忠誠、守信,是他們對書和讀者的承諾。漸漸地,讀者也會把自己的收獲與熱情,回饋給出版界,回饋給書展。因而,“明年書店分會場還會擴大,這是整個大趨勢。”徐炯對書與生活的無縫融入充滿信心。

2

書展

讓讀者被“看見”

作為全國首個辦給讀者的書展活動——上海書展向來注重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最終觸發的是讀者閱讀面被不斷拓展。

徐炯介紹道,今年書展中的原版圖書會比往年更加豐富。外文書店、中圖上海分公司等部門會亮出品類更加豐富的文藝生活書籍。上海的讀者更愛思索。當英文繪本風行之際,中英文俱佳的媽媽們就提問:“為何優秀的英文繪本在翻譯成中文時,不能以雙語的方式呈現呢?”這一類促進出版行業發展的建議,經常可以在書展裡聽到。

社會倡導的風尚與潮流,也會體現在書展的策劃與入場活動選擇之中。例如,當下傳統文化大熱,詩詞閱讀紅火。今年新辟的國學館,將邀請傅傑、鮑鵬山等7位名家,每天上一堂國學課,從最基礎的《論語》說起……

與之相反,不應該成為閱讀主流、不應該成為熱點的活動,也會在書展裡消失。“例如養生類、理財類書籍,我們不會讓它們出現在書展上——這兩類書籍中,有多少真知灼見?又能把普通讀者帶向何方?”徐炯在書展的引領性方面,始終以社會責任為第一考慮。

書展的“溢出效應”也顯而易見,讓城市文化發展更加多樣,惠及市民百姓。

例如,2011年由市作協倡導發起的上海國際文學周,選址思南公館,在書展期間舉行世界各國文學名家的對談活動。隨後,無論是主辦方還是讀者聽眾,都覺得每年僅一周的活動遠遠不夠盡興。於是,思南讀書會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了起來,成為如今作家與市民互動的最知名平台——今年起,國際文學周還從黃浦區還拓展到了虹口區,讓一個區的閱讀盛事,輻射開來。“紅椅子可以放得更多”,徐炯指的“紅椅子”,就是思南讀書會“榮譽聽眾席”——為真愛讀書的聽眾,預留的嘉賓席位。

2015年書展期間夜光杯就曾向上海書展“掌門人”徐炯發出過四問

3

書展

讓實體書店被“看見”

書展,還是實體書店回暖的巨大推手。

據悉,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在2012年跌到谷底,市新聞出版局意識到公共閱讀太空的面積減少不利於市民精神生活,於是提出投入500萬元扶持實體書店——雖然這個數額並不高,但是釋放出了助推實體書店前行的信號。2013年,上海書展首次出現了“品牌實體書店街”;2016年的書展上,“超級書店論壇”升格為“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

在上海啟動實體書店扶持計劃不久,全國實體書店都不同程度地復甦,日前傳來北京為扶持實體書店斥資5000萬元的消息……

書展,讓更多的人關心起城市文化太空的存續、拓展與更新。

上海書展,是由上海這座城市和上海市民共同描摹、塑造的。有怎樣的城市和讀者,就有怎樣的書展。反過來,有怎樣的書展,就會留給市民和城市怎樣的精神啟迪。

徐炯認同“鍾擺效應”,“人的根本需求,總是會回歸的——健康就是人的根本需求。”健康的概念,不僅限於鍛煉身體,還包括心理平衡、精神豐富。人們已經從隨性吃喝、任性玩樂的階段,進階到無論男女老少都關心健身,幾乎每人都在計算每天走了幾萬步;其實,閱讀也是人的根本需求,所以遲早,每人還會在朋友圈刷閱讀書本的數量以及排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