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栽在10塊錢上…沉沒成本,真是有毒啊

作者:臨公子

來源:臨公子的後花園

栽在10塊錢上…

01

沉沒成本,真是有毒啊

前陣子不是雙十一麽,令人眼花繚亂的10086種優惠活動,除了彰顯高等數學的重要性,更是一個勁兒地朝荷包招手。

我捂著胸口告訴你們,最有毒的一個套路,永遠是:

定金。

你知道,To buy or not to buy 本來就是人生天問,一旦付了定金,就算10元抵11元的那種,仿佛都被貼上“must buy”的紅標。

我看中了一款潤膚乳,早早拍下10元預付款。前幾天中午與同事吃飯時,得知另一家店鋪的價格居然優惠了40%!

心碎,委屈,拍桌。

“可我已經付定金了怎辦?”我脫口而出,才1秒就後悔了。

什麽怎麽辦?當然是放棄定金買優惠的那家啊。一直以來自以為精打細算+理性花錢的我,那一瞬間,被沉沒成本的魔咒擊中。

無獨有偶。

我朋友拍下一款大衣50元預付款後,發現另外一件更心儀的外套。放棄,好心痛;不放棄,又不甘心。最終她還是付了余款。

然而她心裡總有個疙瘩,正猶豫是不是也買下時,一刷頁面刷出個“商品賣光啦”,頓時懊惱不已。

為了不浪費,錯過了更想要的東西。不得不說,我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僅看這件事本身的好處和收益,而且看已投入了多少。

投入越多,陷阱越深,因為損失的,早已不是投入的那部分。

02

你的機會,才是最大成本

我一原先做電商的大學同學,早些年考上老家一個不錯的公務員崗位,旱澇保收,小縣城裡過得也算安逸。

他的一位發小,彼時和幾個人合夥做日用品電商,想挖他過去。

那幾年是行業發展最快的階段,算從藍海踏入紅海的前夕。

公務員同學做過線上商城,自然知道行業潛力,他自己都說,“阿K公司眼下做得真的很不錯,手上又有不少合作機會,機不可失啊”。

但詢問我們幾個朋友時,內心天人交戰108回合:

“你們知道,我這工作來之不易。”

“我家人當時為這事沒少奔走。”

“萬一過去沒成功,這邊是不可能回來了,代價太大。”

“我現在過得也還可以了。”

猶豫再三,還是作罷。

之後幾年,發小的團隊借著東方一日千里,公司從三線城市搬到一線城市,並在多個地市開設分公司。發小1個月的收入,早就超過同學1年的工資。

“我明白那機會很好。就是…實在捨不得手裡的飯碗啊。”同學在一次聚餐時聊起,眼裡掩蓋不住遺憾,“其實我之還有其他不錯的選擇,如果選擇它們,如今混得應該也不錯吧。”

心理學家施瓦茨,在《選擇的悖論》書中曾表達過一個觀點:

“太多選擇,是造成我們心裡痛苦的重要原因。擁有的選擇越多,做出錯誤選擇的風險就會越大。”

久而久之,為了握緊手中的一棵樹,不斷與一片片森林擦肩而過。

選擇機會越多,意味著放棄的成本越大。就好比,你看著A妹紙漂亮,B妹紙身材好,C妹紙聰明伶俐,D妹紙性格乖巧,可你只能選一人結婚啊!(如果你有得選的話…)

大部分時候,你只能做單選題。

我前同事小於,今年有家廠商提出想與他們公司簽訂在某地區的獨家供貨協定,價格略高於市場價,這對一家不算大的公司來說,頗具吸引力。

可他們考慮了幾天,婉言謝絕。理由很簡單:

表面上,價格不吃虧,每季度都有固定收入;實際上,損失了與其他廠商的合作機會。公司現階段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幾筆現金,而是盡可能打開市場。

一旦讓眼前or過去綁架未來,丟掉的機會成本很可能大到你難以想象。

03

你的資源,也是機會成本之一

只是,我們經常沒發覺所擁有資源的潛在機會成本。

做運營的茶茶,前幾天說過一件事。

她去推廣產品時,對方給了她不算低的報價,聊著聊著突然提出,“那個某某網站不也是你們公司的嘛,要不你用一個廣告位換吧,還不用花錢。”

茶茶興衝衝地跑去找長官,長官一聽就笑了:不是只有錢才叫成本啊。那個C位的廣告費比對方報價高多了,而且產品也不符合網站定位,得不償失。

再比方說,你的時間。

有位讀者說,剛畢業窮得響叮當,租房時買窗簾,她不惜坐了近2個小時跑到郊區批發市場,中間還轉車,回程時突然下大雨。

當她晚上7點多濕漉漉地回到家,癱在沙發上,心情完全跌到谷底。

就為了省去幾十塊錢,我吭呲吭呲花了大半天。這時間我做什麽不好?把自己折騰得如此狼狽。

一開始,你為賺了點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到後來,你發現被消耗掉的是更寶貴的資源。

你的金錢,隨著下單後多巴胺的消逝,換來一堆到手已經不喜歡的東西;

你的房子,1平方米好幾萬的地方,塞滿了那堆一年都用不上幾次的物品;

你的精力,浪費在一份嚼之無味的工作上、一份心灰意冷的感情裡。

曼昆曾說,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個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一個人極其有限的資源,隨著被無意識地揮霍而增加了機會成本,直至超過原本價值。用一個字形容就叫——虧。

04

每一次“捨不得”,都是一個分岔路口

以前有款非常風靡的農場遊戲(好像暴露年齡了-_-…),當時我周圍很多朋友都在玩。身為遊戲黑洞的我曾問過他們:這遊戲這麽有吸引力,好玩在什麽地方啊?

他們想了半天,大致得出結論:怕菜被偷。

為了360°無死角防止別人偷自己農場裡的菜,你還可以付錢買些小道具,比如讓作物蹭蹭地趕快生長啦、讓別人幫忙照管你的農場啦、甚至讓作物死而複生啦。

目的只有一個:消除損失帶來的糟糕感受。

有項研究表明,“損失”對人造成的心理影響,遠勝於“收益”。也就是說,路上撿到100元比丟了100元,後者更讓你耿耿於懷。

為了挽回損失,人們很可能做出理智脫線的決定。

斷捨離,是每個人終其一生的必修課。

就拿職場看。

如果你每天上班都是一副上墳的心態,你提早1年換份相對理想的工作,是不是等於早一步有了選擇更好生活的機會?是不是多賺了1年時間?是不是加薪的腳步也快了幾分?

止損這兩個字,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頂尖的技術活。

所以,每一次你覺得捨不得、放不下的時候,都要問自己,你現在準備做出的選擇,有沒有讓你往更好的路上邁進,抑或只是為了“不損失”?

表面得失下無窮的寶藏,只會留給算清楚這筆账的人。

作者簡介

臨公子,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簡書經管類優秀作者、螞蟻財富/招行/雪球等平台特邀作者,一枚理性愛財的工科產品汪。微信公眾號:臨公子的後花園

圖 / 123R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