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減肥第一股:營收虧損超過9000萬,為何業績會「大瘦身」?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具有功能性的快消品,很容易獲得市場的親睞。但是,單純的依靠廣告行銷,沒有良好的品質支撐,往往只能曇花一現。尤其是保健品企業,更加容易折戟沉舟。如今昔日風光無限的「減肥第一股」,如今已經跌落神壇,深陷業績瘦身期。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關於減肥的話題,一直備受段子手的調侃。什麼三月不減肥,全年徒傷悲、減肥是女人一生的事業、不吃飽,哪有力氣減肥等,各式各樣的調侃層出不窮。由此可見,減肥市場需求,顯然是非常龐大的。有需求自然市場,碧生源應運而生。找準目標人群,經過「燒錢式」的廣告行銷策略,迅速佔據了市場。2010年9月,碧生源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減肥第一股」。

不過,根據碧生源發布的2018年業績報告,家喻戶曉的碧生源,如今有點失寵的跡象。2018年碧生源的營收是3.78億元,同比下降30.3%,歸母凈利潤虧損0.95億元,同比下降2432.33%。兩大暢銷的明星產品「常潤茶」和「常菁茶」,收入均大幅下滑,分別下滑了43.8%和22.9%。要知道,碧生源的業績,主要就是由這兩款暢銷產品拉升的,甚至憑藉著這兩款熱銷的茶劑,創下營業額8.74億的峰值。

碧生源8.74億的營業額,可能沒有那麼驚人。但是,碧生源的毛利,卻能夠吸引無數的目光。因為毛利達到7.83億至8億,換句話說,營業額的9成,都是毛利。如今,暢銷的2款產品的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自然會影響整體的業績。但是,這兩款熱銷的茶劑,業績下滑,也屬於正常現象。

首先,減肥茶的市場,利潤空間大,自然會吸引大量的資本。如此一來,可供消費者選擇的產品變多,加劇了行業競爭。而且,消費者正在變得理性,對於保健品產品,不再盲目追逐。所以,市場份額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很難再大幅度上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又業績下滑的,自然也會有業績上漲的,只是碧生源的市場份額,由於運營不佳,出現下滑而已。

其次,碧生源的研發力量有點欠缺。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沒有永恆的王牌產品。而且,碧生源的王牌產品常潤茶和常菁茶,並不是自主研發的產品,而是收購而來。當然,不管的是研發,還是收購,對於企業而言,能夠創造效益就好。常菁茶的本名是「碧生源減肥茶」,由於違反了保健品產品的名稱,不能含有產品功能的規定,於2016年,更名為常菁茶,或許有了陌生感,當年的業績,虧損了7456.6萬元。

碧生源產品的熱銷,離不開廣告行銷。而碧生源持續的廣告支出,在業績較好的時期,並不明顯。但是,業績下滑時期,大手筆的廣告支出,也成為拖累「業績的包袱」。碧生源的王牌產品,不再受到市場的親睞。再加上高昂的廣告費用,碧生源的業績進入瘦身期。

2013年至2015年,為了挽救業績,碧生源和蘋果殊途同歸。多次上調了零售價格,彌補業績。不過,於2016年至2018年,又下調了價格,繼續促銷活動,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力。但是,根據財報來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起色。當然,碧生源不僅僅是在產品銷售上,謀求解決方式,還選擇了較為迅速的拋售旗下資產。

2018年12月31日,碧生源將位於北京西四環的碧生源大廈,也是碧生源的總部,作價5.55億元出售了,用來回籠資金。而賣掉總部的資金,碧生源也了一番規劃。1.2億元用於日常周轉,1.5億用於償還貸款,剩下的用於派特殊股息,或用於潛在對外投資。除此之外,碧生源還賣掉了北京碧生源食品飲料的全部股份,回籠了7500萬。只是,款項分為兩次,2018年收到了600萬,而剩下的6900萬,延期至2019年8月底。

碧生源的賣樓、賣股,雖然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但是,卻令碧生源得到了緩衝期。不過,對於碧生源來說,繼續依賴王牌產品常潤茶和常菁茶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想要繼續屹立於市場,除了王牌產品,還需要增加新的利潤源,不然,依然會令業績進入瘦身期。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