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唐詩人心中的美學範式:實境 悲慨 形容

《中國美術報》第107期 美術副刊

實境

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清澗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明】 仇英 玉洞仙源圖

釋意:

這一則是與上一則(《委曲》)相參照的。藝術作品固然不宜太直白淺露,但一味地塗抹文字、言不及義,也未免給人以浮誇不實之感。理想的境界應當是文字情節不妨委婉曲折,主題立意則一定要真實鮮明。

這段文字中,作者也以登山為喻。走過曲折的山路,忽然看到這樣一幅畫面:曲折的溪流邊,茂密的松林中,一位隱士正在彈琴,旁邊坐著一位老者,正悠然地欣賞著優美的琴聲。不遠處還有一位樵夫,也被這琴聲吸引而停下了腳步。此情此境,使人不由忘記了一路走來的疲勞煩熱,沉靜下來,並於沉靜中有所感悟。

真實的意境,自然而然、不可勉強。它源自於作者對生活的切實感受,來自於心靈的頓悟。

悲慨

大風卷水,林木為摧。適苦欲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喪,若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宋】閻次於 秋山煙靄圖

釋意:

悲劇式的虛無,是人們審視人生時常常會產生的感覺。百年如流水,富貴轉眼空,人生無常,自古皆然。而就在這如流水般易逝的人生中,也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空負一身才學滿腔抱負,在淪喪無序的社會中卻找不到用武之地;心靈墜入痛苦的深淵,卻連個可以傾訴的朋友也找不到。渺小的個體在時代的巨浪中隨波沉浮,就像狂風中的林木,隨時面臨著被摧折的命運。

如果一個人不幸生錯了時代,那麽他面臨的人生,只能是一連串的無可奈何。人生的悲涼莫過於此。

深秋的夜晚,一盞孤燈,聽簷外冷雨灑過蒼苔。

形容

絕佇靈素,少回清真。如覓水影,如寫陽春。風雲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

【元】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局部)

釋意:

真切清新的文字,往往產生於純樸天真的心靈。這樣的作家,對大自然有一種天然的好奇心,無論是水波粼粼、春色動人,還是風雲變化、繁花似錦,亦或是海之壯闊、山之巍峨,都能吸引住他們熱切而專注的目光。他們筆下的世界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就像一幅幅靈動的畫卷。

經過深入生活、細致觀察後創作出的作品,往往能合情合理、真切動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表象的真實的同時,藝術家更要注重作品精神內蘊的真實——畢竟,“神似”,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