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申城加快口袋公園建設改造

早晨,阿婆們買好菜拐到街角,與老姐妹聊幾句閑話;傍晚,年輕的爸爸媽媽吃完晚飯,帶著孩子到附近綠地散步……這已成為申城市民的生活日常,近期建成的一批口袋公園更是給居民們帶來了方便。

口袋公園也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街心花園。這些零星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袖珍公園,不僅讓附近居民散步、聊天、健身、賞綠有了去處,也點亮了街區的環境面貌。上海去年建成口袋公園47個,今年將新建或提升改造50個。按照綠化部門的規劃,到2020年,全市將提升200個綠地成為口袋公園,形成“口袋公園——社區公園——地區公園”三級體系,基本實現市民出門見綠

口袋公園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紐約公園協會的提議中,通常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太空,常常以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當地居民休憩、社交所用。

綠化部門透露,在上海中心城區,市民出門500米就能看到一個3000平方米的公園綠地,這一目標已基本實現,但仍不能滿足百姓的現實需求。按照全市域公共綠地面積和常住人口基數比,人均公共綠地只有8%左右。從結構上看,上海不乏氣勢恢巨集的大公園、大綠地,但貼近市民的家門口公園,其數量和品質不夠理想;從長遠來看,上海土地資源有限,新建大規模公園綠地大多集中在郊野,市民日常前往並不方便。因此在中心城區因地製宜,見縫插針,新建或提升改造一批口袋公園,將成為上海打造生態之城的主要手段。這項工作被形象地比喻為“螺螄殼裡做道場”。

規模多小才叫口袋公園,目前並沒有明確界定。參考我國設計規範對面積最小公園的規定,一般認為口袋公園規模在400平方米到1萬平方米。

申城口袋 公園

口袋公園規模雖小,但設計和建設卻並不比大公園來得容易。要在有限的太空內兼顧承載力和舒適度,盡可能滿足市民在綠色太空緩解疲勞和釋放壓力的需求,還真得有一套“繡花功夫”。

楊浦區長陽創谷主動將園區內的口袋公園向公眾開放,改變了企業和所在社區之間相對封閉的格局。

口袋公園主要服務對象是附近居民,實用和便利是它最大的特點。這就要求設計者必須了解社區的組成關係和使用者的需求習慣。在新建和改造工程中,增加綠地活動太空、增添休息和健身設施等是主要內容,不僅有精心布置的綠化小品,還巧妙設定了亭廊、座椅、健身步道和鍛煉設施等。

口袋公園在綠化品質、園藝特色方面也將遵循統一標準進行設計建設。今年5月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布《上海市街心花園建設技術導則(試行)》,對街心花園的植物選擇就有相應要求,強調鄉土樹種為主,選擇觀賞性強、季相變化顯著的觀花、觀葉植物和抗汙染、滯塵、減噪等抗性植物。

如今,這些星星點點分布在城市各處的口袋公園,在高樓大廈之間自成一個個小型生態循環系統,既調節城市氣候的溫度,也調節著都市裡人心的溫度。(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