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00萬難倒私募冠軍 羅偉廣持股遭強平

  【相關閱讀】2000萬難倒羅偉廣持股遭強平 “私募冠軍”難有好結果?

  最近十年的“私募冠軍”為何難有好結果?

  金證券記者 張賀

  “雖然之前有預期,但一直覺得羅偉廣能耐不小,應該能籌到資金,不至於被強平,否則對他的新價值投資品牌是沉重打擊。”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

  昨日,金剛玻璃(300093)一紙公告將昔日私募冠軍羅偉廣推向輿論風口。公告稱,由於羅偉廣違反和中信證券的融資融券合約,沒有在規定時間償還負債,中信證券從6月12日起對其融資融券账戶中的300萬股進行強製平倉處理,減持該账戶中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昨日早盤,金剛玻璃股價一度觸及跌停,尾盤收於7.44元,下跌5.82%。從2015年買進金剛玻璃至今,該公司股價已大幅下挫超過60%,目前羅偉廣在該股上損失3億元左右。

  2129萬股被凍結300萬股被平倉

  私募人士覺得並不意外,是因為羅偉廣持有的金剛玻璃股份此前就曾出現過平倉風險。

  今年2月6日,金剛玻璃報收於7.27元,股票隨即停牌。原因是實際控制人羅偉廣質押給質權人的公司股票已低於預警線。公告顯示,羅偉廣質押給西南證券的2128.71萬股金剛股份的預警線為7.5元/股,平倉線為7元/股。2月12日金剛玻璃公告稱,羅偉廣通過提前部分還款的方式解除質押平倉風險,公司股票也於2月13日複牌。

  “2000多萬股的平倉風險都化解了,沒想到僅僅4個月之後,300萬股卻被強行平倉。想不到2000多萬都籌不出。”上述上海私募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300萬股相較於金剛玻璃流通股本2.15億股而言並不是很多,按理說籌集資金不難,畢竟新價值投資成立了11年,目前旗下有30多隻產品。

  其實,在今年5月,羅偉廣由於個人債務糾紛,持有的金剛玻璃股份被大量司法凍結。金剛玻璃5月12日披露,羅偉廣持有2428.7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1.24%,其股份被司法凍結後處於凍結狀態的股份數為2128.71萬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7.65%。另有300萬股存放於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账戶。公告解釋,羅偉廣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系其個人債務糾紛所致,與公司無關,但其凍結股份若被司法處置,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昨日,金剛玻璃證券部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根據羅偉廣出具的說明,其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是由民間借貸糾紛及PE投資回購條款的糾紛引起。公司業務、經營均獨立於實際控制人,羅偉廣先生未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亦未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

  記者注意到,其實在今年6月8日,金剛玻璃已發公告稱,對照有關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結合公司目前股東持股及董事會成員構成情況,經審慎判斷,公司認為已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一二級聯動套利就是“新價值”?

  資料顯示,40多歲的羅偉廣是新價值的掌舵人,2007年10月起任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目前任新價值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曾經是風光一時的私募冠軍。

  在公開報導中,羅偉廣稱“崇尚價值投資,專注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但業內人士大多清楚,他和其他不少老牌私募一樣,更喜歡賭重組,多次在各種場合介紹自己“一二級聯動、一級市場請客、二級市場買單”的理論,希望合理合法幫助公司重組,使公司做得更好,然後獲取收益。

  金剛玻璃被認為是羅偉廣實踐該理論的典型案例。

  2015年,羅偉廣作為戰略投資者進入金剛玻璃,經過幾次受讓股權,最終持有的股數達到2428.71萬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隨後金剛玻璃開始謀劃重大資產重組。重組一拖就是幾年時間,2016年8月,證監會重組委否決了公司重組方案,原因是“標的公司盈利預測可實現性及評估參數預測合理性披露不充分”。此後,金剛玻璃曾嘗試修改方案,但最終於今年3月宣布撤回申請檔案,正式終止了此次重組。

  “一二級聯動套利的大白話表述就是賭重組、炒殼資源。但2016年以來,證監會加強了對重組的審核,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這種盈利模式失敗是正常的。”北京一私募基金負責人反問《金證券》記者,“不少成功的私募都說自己賭重組運氣好,但其實,沒有內幕如何賭?”

  記者注意到,金剛玻璃的二級市場股價已經從2015年12月份的高點44.96元下跌至如今的7.44元。簡單計算,羅偉廣當時買入金剛玻璃的成本大概在20元上方,目前虧損超過60%。

  昨日,《金證券》記者多次撥打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公司官網未有異常,多隻產品仍在正常介紹,最新一則的公司動態更新是5月28日發布的搬遷公告。

  記者根據新價值投資官網“旗下產品”粗略統計,“管理型基金”產品有29隻,其中25隻基金經理是羅偉廣;“舉牌基金”有4隻,基金經理均為羅偉廣;“定增基金”有3隻,基金經理均為羅偉廣。換句話說,公司旗下的36隻產品中,32只是其直接負責的。

  新價值投資最近並不順利,2017年12月,廣東證監局表示,新價值投資增持科恆股份、大東海A(現為*ST東海A)、科斯伍德、天興儀表(現為貝瑞基因)等4隻股票,在持有相關股票累計達到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時,未在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前停止買入行為,違法增持金額合計3766.08萬元。廣東證監局因此責令新價值投資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190萬元罰款。

  “私募冠軍”難有好結果?

  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私募人士都感歎私募江湖存在的“冠軍魔咒”難以打破。那些曾經站在巔峰的私募,有的是曇花一現,有的則從巔峰跌至谷底。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2008年的私募冠軍是金中和投資,2015年收到證監會的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書;2009年的私募冠軍是羅偉廣的新價值投資,“一二級市場聯動”模式宣告失效;世通資產常士杉摘取了2010年私募桂冠,2012年旗下兩個產品被強製清倉,董事長常士杉道歉;2011年的私募冠軍是呈瑞投資,2013年上半年,原董事長芮崑清空手中股份,舉家移民的消息曝出,新團隊的業績表現並不樂觀;2012年的私募冠軍是銀帆投資,目前繼續征戰二級市場;2013年、2014年,創世翔連續兩年成為私募冠軍,可惜在2016年被調查出“操縱證券市場”;2015年的私募冠軍是浙江象輿行,但象輿行一直以神秘著稱,目前團隊不詳,旗下產品收益率不詳;2016年的私募冠軍是蘇思通掌管的藍海韜略,旗下產品清盤的消息陸續傳出。今年5月14日,東晶電子公告稱,大股東蘇思通陷民間借貸訴訟,並牽連上市公司,致公司銀行账戶遭法院凍結。2017年的私募冠軍是方圓天成的郭飛武,今年至今“無聲無息”。

  “過去,很多私募想當冠軍,希望迅速做大產品規模。這樣操作上會非常激進,不僅持股集中,而且喜歡博消息下重注,這種打法注定不可持續。”上述上海私募負責人對記者說,冠軍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伴隨著業績高飛,很多私募管理規模迅速擴大,團隊能力和經驗跟不上,加上以前的操作模式失效,隕落很正常。

  那位北京私募負責人則對《金證券》記者說,私募要想做大,要想持續,起碼要做到兩條,“第一,遵紀守法,不做違規的事;第二,要麽做大趨勢,要麽選好股票。”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