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呂後親子去世,卻一滴淚沒流,張良之子:快讓她流淚,不然就糟了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張良之子)辟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

這是《史記》中一段關於呂後的一段記載,講的是呂後的親兒子漢惠帝去世,呂後卻只是乾哭,不流淚,最後被張良之子道出了原因的故事。

呂後,是劉邦的妻子,更是一位掌控欲強盛的女人。這一點,從劉邦去世以後,呂後強迫漢惠帝去看戚夫人淒慘的模樣其實就能看出。

而呂後之所以會變成這樣,也是有原因的。

眾所周知,呂後在劉邦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就嫁給他了。當時的劉邦不僅是個混混,還有個私生子。很難想象,當時發生了什麽,才讓呂後選擇嫁給了劉邦。史記上說的那個理由,我並不是特別相信。

災難還不止於此,劉邦這個混子在成家立業以後,不僅沒有安心下來,反而更加放肆。在一次押送徭役的過程中劉邦直接把徭役都放跑了,他自己也落草為寇。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呂後整天要面對官府的審問,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難過。

好在,起義的火焰很快就燒遍了整個秦王朝,劉邦一時之間反而成為了沛縣的領頭人,這讓呂後的日子稍微好過了一點,雖說這件事風險也很大。

後來,項羽滅秦,分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眼看著呂後的好日子就要來臨。誰知道齊地開始叛亂,劉邦也很快開始反抗項羽,於是,還在沛縣的呂後等人就自然而然地落入了項羽的手中。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彭城之戰。

隨著戰爭的進行,劉邦終於有了項羽談判的資本,呂後也終於回到了劉邦的身邊。我想此時的呂後肯定在想:終於能過上好日子了。

可惜,並沒有。

此時的劉邦身邊已經聚集了一大堆的鶯鶯燕燕,而呂後這個年紀大,且飽受社會折磨的女人,自然一點都吸引不到劉邦了。

呂後感到委屈嗎?我想是委屈的。但是她依舊沒有被打倒,因為呂後還有自己最大的依靠:嫡長子劉盈。

等到劉邦百年以後,呂後依舊是最後的贏家。

劉邦會讓呂後如意嗎?顯然不會。

“太子不類(像)我”,就是這麽一句話,讓劉邦生出了廢太子的心思。呂後性格強勢,劉盈性子羸弱,而戚夫人性格軟弱,劉如意性子像劉邦。

很顯然,劉如意才是最好的太子人選。

於是,劉邦就就著這個想法開始在群臣的底線上瘋狂試探。

這次試探以失敗告終,周昌、叔孫通等人知道劉邦的想法後就差破口大罵了。劉邦感覺自己惹不起,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然而,廢太子之事是被否定了,呂後卻“黑化”了。

其實我很能理解呂後的心情。呂後一路走來有多坎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劉邦不僅沒有給呂後過過好日子,甚至還要廢了她的兒子。這事擱誰身上都無法淡定。

因此,劉邦死後,呂後開始了對劉邦親兒子的打壓,對劉邦妃嬪的打壓。

甚至於呂後對自己親孩子的態度都開始發生了改變。

舉個例子,劉盈登基以後,呂後一共幹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讓劉盈看戚夫人的悲慘模樣;第二件是就是將自己親生女兒魯元公主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

怎麽說呢,將自己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兒子,已經是很嚴重的近親結婚了。這種行為不僅在現代被禁止,在古代同樣是被禁止的。

《國語·晉語》中記載: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亦記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這些話的意思就是同姓結婚會降低後代的素質。

可見,近親結婚在古代也是一種不對的行為。可是呂後依舊這麽做了。因此,我認為此時的呂後已經開始病態了,她對自己子女的愛也已經病態了。

這也就能解釋當漢惠帝死後,呂後為何只是乾哭,卻不流淚。因為漢惠帝的死能夠為其撈到一筆不錯的政治資本,正如張良之子說的那樣:

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后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後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幸免於禍患。

總而言之,呂後是可憐的,是一個比較悲情的人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