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陷業績、規模雙殺 低迷期“大牌”悄然入場

  私募陷業績、規模雙殺 低迷期“大牌”悄然入場

  本報記者 王丹 上海報導

  導讀

  “事實上,今年以來很多小型私募已經悄然退出了,其中很大部分是完成登記半年後也沒有發行產品的私募。”

  “今年是我2011年進入私募行業以來,感覺最困難的一年。市場的持續低迷,監管的日益趨嚴,加之各種突發的消極因素,都構成了一個個關乎生存的考驗”,近日,上海一位“公轉私”的私募基金負責人不無感慨地表示。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新近發布的一組私募登記備案數據也印證了這場寒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為12.79兆元,雖然環比繼續增長了0.19億元,但換個角度來看,證券類私募已是連續6個月縮水,而股權創投類私募也出現了增速放緩。

  不過,在業績與規模雙殺的沉重局面下,近段時間,該行業內卻依然有“不甘”的暗流悄然湧動,不僅是外資私募貝萊德旗下A股基金已是滿倉操作,還有新備案的股權創投私募管理人中隱現出工行、巨人網絡、中船重工,甚至匯金公司等“大牌”身影。

募資之難

  2018年的下半場目前已經開啟了近兩個月,A股市場先是在7月份出現了一段短時的超跌反彈,隨後又歸於沉寂,賺錢效應較差。私募基金亦難逃衝擊,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單拿7月來說,融智八大策略除了管理期貨類和固定收益類小幅收漲外,其他均告下跌,其中股票策略指數下跌 2.97%,事件驅動策略下跌3.39%,而截至7月底,今年年內這兩個指數已分別下跌9.95%和12.67%。

  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今年8月,受市場多重消極因素影響,這種業績整體下滑的局面也未能得到改觀,反而是此前重倉消費等藍籌白馬股的不少大中型私募遭遇了打擊,業績隨著消費股下跌而受挫。

  上月初,曾有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會堅守消費成長股,認為目前已經到了估值底部,具有投資價值,又抗跌避險。但最近,他表示確實已感到壓力。

  不只是證券類私募,股權創投類私募也感受到了項目難做,而募資更難。據基金業協會上周末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7月份,股權創投類私募規模較上月增長逾3000億,不過從增長幅度看已出現放緩。證券類私募規模則是延續滑坡態勢,截至7月底,規模2.41兆元,較上月減少1261.56億元,減少4.97%。

  存量已登記私募新發產品的節奏也大大放緩。一家大型私募的市場部負責人表示,儘管銀行並未停止代銷他們的產品,但近半年時間,新增規模非常有限,即使是高淨值客戶,對權益類產品的認購欲望都極為低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股票類私募基金發行規模為300.6億元,而去年同期發行規模為1276.8億元,降幅近80%。

  監管加強

  最新的基金業協會公開資訊顯示,今年8月份以來,新增備案私募管理人共有132家,其中證券類私募33家,股權創投類私募96家,其他類私募3家,總數量相比前兩個月同期亦有所減少。

  而儘管處於發展中的“黑暗”時期,目前來看,監管部門對於私募行業的整頓規範並沒有減弱。拿最近震動業界的廣州工商全面暫停私募機構工商注冊登記來說,據記者核實,資訊基本屬實,只是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廣州第一次暫停私募機構工商注冊,早在2016年上半年已經有過一次。工商注冊暫停,相當於從源頭上控制了增量。

  基金業協會方面,有私募人士透露,雖然匹配資管新規的行業指引還未出爐,大家暫時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做合格投資者認定,但從最近協會反饋的投資者“準入條件”可以看出,對於投資者的出資能力、實繳出資情況非常關注。還有私募人士稱,或許不久之後私募基金備案即要求上傳投資者適當性檔案,這將是一個拔高的門檻和龐大的工程。

  “事實上,今年以來很多小型私募已經悄然退出了,其中很大部分是完成登記半年後也沒有發行產品的私募”,一家私募第三方負責人稱,他透露,今年開始,他們的業務重點都轉而放在了股權投資上,因為代銷太難做了。

  而來自於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初,協會自實施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公示制度以來共注銷了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雖然相較於2.4萬多家存量來說,實在不值一提,但掩蓋這一現象的正是買賣“殼”的存在,當下私募賣殼生意火爆都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實則是“退出”的間接證明。

  “大牌”入編

  在目前的金融形勢和市場環境下,且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私募基金行業已逐漸進入深水區,而能在深水區存活的只能是“大魚”,最近多位資管行業資深人士都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事實上,即使目前來看,私募行業的馬太效應也越來越明顯。據私募排排網統計,現在規模超過5億的私募機構僅佔行業的10%,但管理總規模卻佔據全行業的78%,百億規模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33家,處於歷史新高水準。

  還值得說明的是,目前市場和行業環境的低迷,仍未能阻擋不少“大牌”機構的入場。

  今年8月3日,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登記入榜,為股權創投類私募。不難看出,其股東背景就是工商銀行,且全資控股。搶眼的是其實繳注冊資本120億元,員工73人,霸氣側漏。

  還有8月14日備案的上海銀河星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吸引眼球。據公開資訊,其股東為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央直屬國有獨資企業,它也是一家私募基金,為證券類私募,注冊資本45億元。而“穿透”翻看其背後的股東結構,匯金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財政部赫然出現。

  除這兩家管理人外,還有的新進私募管理人股東背景為巨人網絡等A股上市公司,亦不乏大型金控平台銀行等。就此,多位受訪的私募人士認為,對行業來說是好事,有利於夯實行業地位。

  (編輯:楊穎樺)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