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奶爺」是怎樣煉成的——老年生活剪影

文/趙心放

已退休三年的老王,從小喜愛讀書寫作,上世紀七十年代從農村回城當工人後,工作幾經變動,雖然加入了作協,有好幾次轉行搞專業的機會,但陰差加陽錯,在企業乾到退休一直沒能如願以償。雖說很遺憾,但他卻十分釋然。俗話說「一將成名萬骨枯」,在龐大的寫作隊伍中,古今中外真正能成名、雄文傳百世的有多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絕大多數只能作為生活中的愛好而已吧!

由於能釋然,因此他初心不改,愛好不棄,退休後堅持讀書,筆耕不輟,一如既往地酷愛收集生活素材和新鮮詞句。今年清明節期間,作協的文友相約到南山一家農家樂聚會,經介紹認識了與文友同來的老鄒。他感到奇怪,啷個幾個認識他的人都喜稱他「奶爺」?當今時代信息量浩大,新人兒輩出,小鮮肉湧現,熱辣話井噴,一些辭彙和說法使老年人聽得懵懵懂懂的毫不奇怪。

晚飯後文友們三三兩兩相邀到林間散步,老王有意與同行文友聊起老鄒來。一起散步的李文友與老鄒熟稔,哈哈笑道:「他以前叫『奶爸』,去年才升級為『奶爺』的喲。」應老王要求,李文友講起了老鄒的故事——

「現年六七十歲的人,大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家立業。當時實行的是獨子政策,初為人父人母的小夫妻,都把孩子看得很重,真格是捏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不過老鄒要更勝一籌。他老婆是火車站一個部門的頭兒,還是鐵路系統的勞動模範,除了圓滿完成自己的任務外,不說節日,就是平時也經常去代班或加班。明擺著哩,家庭和娃娃無法照顧。雙方父母身體不好,輪流來帶孫子鄒娃到三歲時,就感到實在力不從心了。不過正好,鄒娃到了能上幼兒園的年齡,從此基本上由老鄒自己早晨送,傍晚時分接,節假日幾乎全由自己經管。小時的鄒娃身體不太好,經常感冒發燒,老鄒不知有多少個夜晚抱著鄒娃跑醫院,一宿一宿的照料。因此大家都叫他『奶爸』。」

傍晚時分的松林十分漂亮優雅,夕陽的餘暉斜射進林中,給挺拔而立的松樹、林間的散步行人塗抹上了喜慶的金色,加之微風吹拂,讓人感到十分清新愜意。

老鄒和幾個文友從另一條小徑走了過來。李文友看見老鄒,就停止了說話,微微笑起來。看來老鄒懂得起,調侃地說道:「是不是你又在介紹我的先進事跡啦?」兩路文友都不約而同地笑了。

這次聚會後,老王和老鄒開始熟悉起來。

老王與老鄒的愛好和經歷大體相同。不同的是,老王在職時,曾長期擔任過行業內部報刊的采編,有實踐經驗也有一些如何辦好報刊的具體想法。不過他生性淡泊,退體後不再喜歡去搞采編,寫的文藝類作品除少量外投,一般都是自己欣賞。老鄒卻很會與時俱進,四年前退休不久,就申請了一個公眾號,取名「北山小屋」。自己寫的東西除外投一點,大都在「北山小屋」上發布。這些年網路傳媒正異軍突起。老鄒從小喜歡交友,有較強的親和能力,愛好寫作的同學、同事和朋友,正愁難覓用武之地,知曉了他有公眾號後,紛紛投給他。他稿源充足,每周五傍晚時分定期推出一期,三年多來共計發表了700餘篇,在本地的文學愛好者中已小有名氣。

他的進取心很強,總想更上一層樓。在清明節期間文友聚會的活躍氣氛中,老王趁興講了一個觀點,就是現在的公眾號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多,競爭如春秋戰國那樣群雄割據,如要做大做強,專門請有影響的大作家來投稿不現實,除了適當擴大現有寫作隊伍,關鍵要從本鄉本土的特色方面下功夫才行。老王的這番話,很符合他的思路和口味。聚會後他倆專門作了次溝通,真格是一拍即合。就立即開始行動起來。

老王很快就感到,老鄒的時間安排得很另類,周一到周三在家,周四到周日不在家,有事只能電話聯繫。

兩人慢慢熟悉後,老王知道了老鄒不少具體情況。老鄒的兒子鄒娃和媳婦兒在離家百多公里遠的枝江縣城開辦了一所藝術學校,專門教授跳拉丁舞和民族舞,每周四至周日的下午和晚上上課,兒子鄒娃和媳婦兒去授課時,他們的女兒、也就是老鄒的孫女蘋果沒人帶。老鄒的夫人雖退休了,被部門留用,和以前一樣忙。兒孫兩輩的事都是大事,自己也不願丟掉愛好,關掉「北山小屋」讓文友們寒心。老鄒只好這樣安排,每周三晚上乘高鐵到那邊去帶孫女,周一返家完成自己的「作業」。

每周只有兩天多時間在家做「北山小屋」公眾號的事,實話實說忙得夠嗆。眼睛不太靈光,修改文章費力,編排速度較慢,給文章選配圖也很費時。為了保證每周五下午準時推出,在家時每天早晨四點左右就起床乾活。他有個不同於其他公眾號的編輯方法,就是把文章編好後,將預覽發給作者,請作者修改。認真的作者看一次就能改好定稿,有些大意的作者要反覆修改多次,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工作量。送審稿發出得到批準後,周三晚才能安心向文友們推出,因為那邊沒有操作場地和設施哦,只能抽空利用手機寫寫文章。最麻煩的是孫女蘋果一但生病,就要由老鄒接回家裡照顧,到醫院看醫生,點滴打針喂葯,那更是一天忙得起火……因此去年愛開玩笑的文友就把他從「奶爸」升級為「奶爺」了。

攤上了這麼一個「奶爺」文友,天性灑脫耿直的老王也只好認了。

老鄒居住在江城北岸的大北山地區。那地方群峰逶迤,樹木薈萃,野花繁茂,有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深厚。老鄒時間緊無法陪同,老王不辭辛勞,自個兒到大北山作了一番詳細調查後,建議推出「北山風光系列」和「北山名人憶語」兩個專欄。老王自告奮勇負責這兩個專欄文章的約稿和采編。幾個月來,兩個專欄推出了近二十篇文章,反應不錯,閱讀量直線上升,受到了作協的好評,作協將「北山小屋」網路平台發展成了團體會員。前不久「北山小屋」召開半年工作會,作協領導到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前不久老王給老鄒說:「你從「奶爸『升級當『奶爺』後,照樣出成果,真是老當益壯啊!」老鄒說:「承蒙你的大力支持喲。蘋果快滿3歲了,在我家小區上幼兒園後,相對來說就要松活些了。」

老王調侃著說:「這小祖宗從上幼兒園一直到小學二三年級,看來天天都要人接送喲!作好至少繼續當五六年『奶爺』的準備吧!但願以後不要去當『奶祖』就行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