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元iPhone成本不到三千?這就是“年度謠言”

當下最強的智能手機是哪一款?這個問題不同的用戶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是如果要問當下大眾品類中最貴的智能手機,那想必很多人都會首先提到iPhone Xs MAX——畢竟,1099美元(國行9599元)的起價,除非“家裡有礦”,否則的確要令人皺一皺眉。

當然,嚴格來說,比iPhone Xs MAX貴得多的手機還有不少,但是要論話題性,卻不可能有任何一款手機超越它。也正因為如此,一個名為IHS Markit的“研究團隊”就在最近拆解、“考據”了一台64GB的iPhone Xs MAX,並出具了一份報告,聲稱這台最新旗艦手機的“物料成本”僅為390美元,相比上一代產品物料成本僅有20美元的上漲,但起售價卻上漲了100美元,因此“利潤太空更大”。

這份報告一出,顯然給了國內部分所謂科技媒體以及許多行銷號以最新的話題,於是,各種批評“iPhone Xs成本小漲,價格卻大增”、“蘋果利潤高得驚人,完全是黑店”的說法開始大行其道。而且因為有外國研究機構的背書,所以也的確唬到了不少人。

然而,如果你對智能手機、或者說對任何一種工業製成品的生產流程稍有了解,就會明白“物料成本”和產品真正的“成本”完全是兩回事。不僅如此,以“物料成本”去比對售價、進而得出利潤高低的做法更是罔顧常識且用心險惡,幾可等同於造謠!

首先,“物料成本”到底是啥

物料成本,這個詞匯本身非常好理解,它指的是製造/製作產品所必須的原材料的成本。比如說製作一碗面的物料成本就是所需的水、麵粉、油、鹽、蔬菜、肉、調味料的價格加總。而對於智能手機(比如說iPhone Xs MAX)來說,則是其上每一顆芯片、每一個電容、每一塊電路板,再加上螢幕、外殼、天線、攝影頭等等的採購價格加總。

iPhone Xs&Xs MAX拆解,圖片來自ifixit

乍看之下,這樣算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如今的智能手機的確都依賴於全球供應商體系,不管是蘋果還是三星還是華為、小米,沒有哪一家可以說能夠“從0造機”,從沙子、礦石、石油開始自給自足地造出芯片、造出電池、造出螢幕和外殼來——大家總歸是要依賴於向供應商採購零組件。

就算是蘋果iPhone採用了大量定製的零組件、三星Galaxy許多零組件來自於三星集團內部,但總歸還是要走一道“採購”的手續,因此所有的零組件定然是有其進貨價格的。換句話說,對於這些企業的內部統計系統來說,“物料成本”的確是個有意義的數值。

但是,一款產品會只有“物料成本”麽?

對於一台手機或是任何一個工業製成品來說,廠家付出了“物料成本”,得到的並不是最終的產品,而是一大堆零組件。既然是零組件,就需要有人來組裝,組裝好了之後,還得有人來負責進行質檢。這些組裝、質檢的工人總得發工資、總得讓他們吃飯吧,所以,這就意味著在“物料成本”之外,每一台手機其實都還有“人工成本”。

手機造好了,質檢通過了,手機不是直接從工廠門口就賣給消費者的,它會被好好地包裝起來,通過昂貴的國際物流乘飛機、輪船運往全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它也會被存放在一些高安全等級的倉柯瑞。所有的這些運輸、倉儲所花費的錢,就構成了手機(商品)的物流成本。

一台手機要上市了,總得要開發布會吧,還需要在所有的目標市場進行廣告投放——這可不是一筆小錢。數百萬、數千萬美金的廣告宣傳費用、店鋪推廣費用當然也是需要收回的——這,就是手機(商品)的廣告成本。

從手機零組件採購(物料成本)行為發生,到手機實際售出,就已經增加了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廣告成本這樣的好幾個環節——而且,稍有常識的人也能明白,這些環節是不可能避開的,它們也是手機價格合理合法的組成部分。

“物料成本”,它的危害超乎你想象

當然,有的人會說:手機企業當然也可以選擇先付款後生產、訂單式發貨、盡量保持0庫存,不設立線下經營點,省去實體店的倉儲、宣傳和人工費用……這樣不就能降低物料之外的成本了麽?

道理是這麽一回事,但實際實現起來,結果會是怎樣?大家可別忘了,曾經有一家號稱“生態化反”的企業就是這麽乾的,現在呢?除了一個躲在海外不敢回國的前負責人和一個巨大的爛攤子,還剩下什麽?

況且,過分強調“物料成本”,錯誤地將它和售價對比來衡量所謂的“性價比”,不僅是忽略了生產、運輸、倉儲、廣告、銷售、售後這些必要的商業環境、忽略了這些環節所必然產生的成本。對於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來說。“物料成本”更是選擇性忽略了它們最可貴的特質——前期巨額的研發投入。

以iPhone Xs MAX所採用的蘋果A12芯片來說,它集成高達6900萬個晶體管,採用了最新的7nm製程,為了“保質保量”,蘋果出巨資“包”下了芯片代工廠7nm生產線超過70%的產能。這意味著什麽呢?這意味著A12這顆芯片的生產成本絕對不會低,它這顆“物料”的報價,自然是很貴的。

但是,為了能夠基於ARM v8.2指令集開發自主處理器架構、為了能在83.3平方毫米的晶粒面積裡塞進自主研發的CPU、GPU以及多達八核心的獨立AI單元,又有誰知道蘋果的工程師們花費了多少個日夜、積累了多少年的技術和經驗,投入了數千萬甚至數以億計的研發資金,有曾經有過多少次失敗的作品呢?這部分的成本,還有手機其他各功能部件的研發成本,難道不也應該被計入手機的合理成本中麽?

當然,非但是蘋果、包括三星也是一樣,越是自主技術、自研零組件在手機中佔的比例大,實際上的研發成本是要遠遠超過“物料成本”的——這,才是此類頂級旗艦機為什麽貴得有道理,也貴得值得尊重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連這一點都不知道,那就沒有資格作為行業媒體;如果明知道卻還宣傳“物料成本”,只看到它帶來的閱讀量,卻罔顧它對於讀者的錯誤導向,那就如同造謠。說得簡單一點,“物料成本”的相關報導,如今幾乎已經成了每每有高價電子產品問世時的固定謠言,而傳播它的人、輕信它的人,就是非蠢既壞。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授權轉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TechWeb立場。

— 【 THE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