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說必須媽媽陪讀?複旦學者:家庭分工不看性別看技能!

男主外、女主內是最合理的家庭分工?女性婚姻失敗,人生就失敗了?因為性別差異導致了男女不平等?——這些看似是固定印象裡“常識”觀點,可能恰恰也是禁錮女性發展的魔咒。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預先設定為男女二元對立的世界中,針對何為男人、何為女人的教條,常常束縛著我們,使得我們原本應該輕盈的步伐變得沒有必要的沉重。那些針對性別出現的歧視總是帶著天生的、自然的面具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好像是不可動搖的。其實,只要我們多想一層,多向前邁進一步,也許男女的界限本來就不明顯,或許根本就不存在。”日前,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2011年十大“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沈奕斐發布與課程同名的新書《透過性別看世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她期待,兩性都可以破除性別的刻板印象,不要再糾結難受。

在社會性別研究領域深耕20載,身體力行倡導性別平等理念,沈奕斐認為,未來生活裡如何處理“人類的差異”,如何從追求一致到追求共存,顯得尤為重要,而透過性別看世界與其說是關注兩性,毋寧講是怎麽看待差異——你要學會看到差異是如何被文化建構的,建構出來後又是如何帶有價值觀判斷的,最終才能處理差異。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小朋友纏著母親講故事,而不是爸爸,在這之中男女配比的黃金配比是什麽?“實際上,在親子關係裡沒有黃金配比。我們更主張你擅長什麽就做什麽——假設你很擅長陪伴親子閱讀,爸爸擅長運動,那就讓爸爸陪伴運動,母親陪伴閱讀。如果反之,是太太擅長運動,那就反過來,不要受性別的限制,但並不存在黃金配比概念。”沈奕斐直言,家庭是分工合作體系,並非固定的性別分工,而是依據各自情況判斷,超越性別,各自做喜歡並且擅長的事,互相能欣賞對方做的事,家庭才會和諧。

近期,關於“穿衣自由”話題在社交媒體上被頻繁討論,有讀者提問,父親或丈夫對女性的穿衣要求,這屬於親密關係裡的正常要求嗎?“所有人都沒有穿衣自由,即不存在所謂的完全的自由,任何一個社會都沒有,自由是有邊界的。在衡量一個社會的自由時,看的是這個邊界的大小。穿著的自由度在不同的維度上思考都不一樣,”沈奕斐認為,自由原則要堅持“三不”原則——不損害他人利益、不損害公共利益、不傷害自己。

“在這個背景下家人對‘我’的干涉可不可以?一個人穿衣自己很舒服,並沒有有礙觀瞻,即使有礙觀瞻也可以選擇不看,有選擇的權利。而當他人以愛的名義表達的時候,我有沒有權利拒絕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對方並沒有懲罰權。理解自由需要看邊界的大小和三不原則,而懲罰需要被反思。”她發現,有時,越是親密關係越難包容差異,但也不要覺得差異不好,“差異是促進人類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差異裡,差異打開了世界,兩個人共性很小,追求共性是對於雙方是一種束縛,只有改變對差異的眼光,1+1才會大於等於2。解決差異的方法不是消滅差異,而是換一種看待差異的眼光。”

作者:許暘

編輯:許暘

責任編輯:衛中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