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水果產業5大問題及解決措施

  原標題:中國水果產業5大問題及解決措施

  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結構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這個重大判斷對水果產業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深入推進水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高品質發展,不斷滿足對水果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消費需求,同時充分發揮競爭優勢,努力擴大水果及製品的出口方為出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果產業取得了很多成就:

  1、產量高速增長。據預計,2017年全國水果總產量(不含瓜果類,下同)達到1.82億噸,比1978年增長26.7倍,年均增速8.9%。自1994年以來,我國水果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人均水果佔有量13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準高34公斤,徹底解決了吃水果難的問題。

  2、品種日益豐富。各地大力發展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水果,加大新品種培育和引進力度,注重品種和熟期配套,加強貯藏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大宗水果周年供應,時令水果上市期顯著拉長。儘管2017年蘋果、柑橘、梨三大水果的產量繼續增加,但佔水果總產量的比重僅為55.4%,比1978年下降15.7個百分點。這一數據的變化,充分表明水果品種得到了很大豐富。據對北京、上海等地的調查,每天有50種左右水果上市供應。

  3、優勢區建設成效顯著。主要水果優勢區域布局規劃有效實施,蘋果、柑橘、梨優勢區的集中度分別達到86%、95%和90%。水果特優區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洛川蘋果、贛南臍橙、百色芒果等特色水果的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成為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  

  4、品質安全水準明顯提升。果樹無病毒苗木得到普遍應用,老果園改造和新品種推廣速度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水果栽培方式得到大面積推行,采後商品化處理能力明顯增強,水果品質和品質安全水準大幅提升。據有關機構監測,2017年蘋果、柑橘、梨的優質果率分別達到45%、40%和48%。據農業部例行監測,目前水果農藥殘留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

  從以上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看,水果產業已經具備良好的總量、結構、布局基礎。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對高品質水果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要與時俱進,抓住機遇,深入推進水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從增產導向轉變為提質導向。以問題為導向,找準水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在充分肯定水果產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更要清醒地看到水果產業面臨的問題和隱患。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能和結構亟待調整。目前我國水果從總量看已經供大於求,隨著一大批幼樹的逐年投產和進入豐產期,大宗水果供大於求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近年來,蘋果出現大量滯銷的問題,既有總量的過剩,又有品種單一的原因。同時,特色優勢水果發展不充分,不能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致使進口不斷增長。

  2、品質和安全水準亟待提高。受長期增產導向的影響,一些地方存在盲目種植、管理粗放的問題,品種適應性差,標準化程度低,導致內在品質不高。采後分等、分級、包裝等商品化處理程度低,品牌意識不強,導致商品品質不高。農藥化肥施用管理不科學,膨大素在個別地區個別品種上的濫施現象屢禁不止,水果品質安全的底線標準仍未完全達到。同時,綠色生產方式推行緩慢,截至目前,綠色水果產量僅佔水果總產量的6%左右。

  3、資源要素亟待優化。2016年我國水果平均單產13.7噸/公頃,僅接近世界平均水準。同時,2016年蘋果、柑橘的畝均總成本分別為5389元、3393元,其中,人工成本分別佔總成本的62.5%、45.9%,土肥水佔16.9%、20.5%。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水果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低,機械化、資訊化和全要素生產率亟待提高。

  4、流通加工能力亟待增強。目前我國水果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不健全。產業鏈中的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加工專用原料基地建設緩慢,以殘次果加工為主,產品等級和附加值低,生產性服務業、休閑觀光果園發展剛剛起步。供應鏈中貯藏仍以土法貯藏為主,流通仍以多級批發為主,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佔比還很低,同時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價值鏈中缺乏知名品牌,優質不優價,溢價效應不明顯。

  5、出口市場亟待拓展。2017年我國水果及製品的出口量僅為520萬噸,柑橘、桃子、果汁等的出口貿易規模在世界排名未進入前5位,與我國水果第一生產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出口目的地相對集中,鮮果主要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加工品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潛力遠未挖掘。

  以實現水果產業高品質發展為目標,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水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需求為導向,以促進水果產業高品質發展為主攻方向,加快建成現代化水果產業體系,著力在去產能、提品質、降成本、強產業、拓出口上下功夫:

  1、調整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大老劣果園淘汰力度。在引導優勢區繼續提高集中度的同時,加快品種更新,優化品種結構,加強果園管理,提高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同時在水果特優區建設中,也要根據市場需求防止盲目擴大面積和產業雷同。

  2、實施品質興果行動。加強高標準果園建設,嚴格投入品管理,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水果品質安全追溯體系,確保生產出來的水果產品全部符合無公害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綠色、有機水果。支持優勢區和特優區加強品牌建設,打造一批品質高、叫得響、競爭力強的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3、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大力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加快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低毒低殘留綠色防控、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果園機械化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率先在勞動密集環節實現突破,提高果園管理機械化、智能化水準。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智慧果園,優化要素投入及結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4、做強做優產業。統籌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促進水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采後商品化處理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拍賣、電子結算等新交易方式推廣應用,大力發展水果電子商務。規劃建設一批專用品種加工原料基地,利用先進技術和加工設備促進水果加工業轉型更新,提升加工製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面向市場資訊、產品行銷、農資服務、技術推廣的水果生產性服務業。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和資訊化手段,加快推進水果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發展應用,全面提高水果產業資訊化水準。

  5、努力擴大出口。把水果作為農業“走出去”的優先重點品種,加強水果出口基地建設,強化貿易談判,最大程度消除技術壁壘,鼓勵支持企業申請國際認證認可、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尤其是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以出口目的國的消費需求和偏好為導向,大力拓展出口市場,充分發揮我國水果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吳化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