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其實是“蛇的傳人”

人面蛇身的女媧

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自己是“龍的傳人”。“東方神龍”當然不是恐龍,而只是一種人們虛構出來的神的形象,這種形象最早的版本其實正是如今被我們厭惡鄙視的蛇。

傳說在遠古時代,天地剛剛分離,陰陽二氣創造出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時間一天天過去,遊離在天地間的濁氣慢慢化為了飛鳥遊魚和鳴禽走獸。有一天,神明女媧來到了這片天地,她遠觀四方,發現這片美麗的大地雖然有草木蟲魚的點綴,卻還是讓她感到寂寞,原來這片土地上沒有長得像她一樣、可以與她交流的物種。於是,女媧來到一個湖邊,將沙土與湖水和成泥巴,按照湖中自己的倒影捏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生命,從此就有了人類。

這就是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女媧成為中華民族共認的創世女神。而女媧的形象恰恰是人首蛇身。東漢著名文學家王逸在給《楚辭》作注時寫道“女媧人頭蛇身。”東晉著名學者在給《山海經》作注時說:“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這些典籍無不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創世之神女媧的原型正是來自於蛇。

其實,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大多信仰蛇神,並將蛇畫入自己部族的圖騰當中,黃帝軒轅氏亦被人們認為是象徵雲氣的“四蛇相繞”圖騰。而與青龍、白虎、朱雀並為四靈之一的“玄武”,也是蛇與龜結合的產物。在那時,蛇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倍受崇拜。

為何蛇會與“造人”傳說有如此密切的聯繫呢?這與蛇的外形是分不開的。蛇的身體看上去很像男性的生殖器官;而當蛇張開嘴時,其蛇信與口又形如女性的生殖器官,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對繁殖後代充滿了渴望與好奇,上古時期人類的生殖崇拜與性文化結合,讓蛇成為了崇高的始祖神。而蛇是要冬眠的,當古代人看到土中冬眠的蛇,認為它已經死了,但是到了來年春天,蛇又會甦醒,人們就會認為它復活了,而生與死正是人類關心的永恆的主題,蛇在宗教中的寓意就是生死輪回。因此當時的人們相信,蛇神可以保佑人類長壽、多子、萬事如意,是最為吉祥的象徵,民間還有“夢蛇入懷生貴子”之類說法。

正因為蛇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中曾佔據極為重要的位置,因此即使是後來盛行的龍圖騰,在融合各家圖騰之時,也是以蛇為模板的。那蜿蜒盤起的身軀、冰涼堅硬的鱗片,只不過是蛇的“升級版”而已。這樣看來,我們與其說是“龍的傳人”不如說是“蛇的傳人”來得更恰當。

蛇形象的兩面性

既然蛇在遠古時代是我們民族的圖騰,那為什麽後來又變成人人恐懼厭惡的東西呢?這與蛇的另一些特點是分不開的。在原始社會,蛇就生活在人們周邊,埋伏在叢林裡、溝田邊、水塘裡,行蹤詭異,會在突然之間傷害人體,一些毒蛇甚至能立刻致人於死地。久而久之,人類一見到蛇就會產生恐懼緊張心理,趕緊逃避以保護自己。這種自我保護是人類祖先在幾百萬年前與大自然抗爭時形成的特殊習慣,並一直遺傳到今天人類的身上。雖然在現代社會,蛇已經很少有機會對人類造成致命傷害了,但是人們依然對蛇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對蛇的恐懼厭惡,折射到文化上,蛇就變成了毒、惡、醜的集大成者,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可怕的“長蟲”。在中國古人的生活習俗中,常常將蛇當作陰險、毒辣的象徵,醜惡、恐怖的體現,如:牛鬼蛇神、龍蛇混雜、毒如蛇蠍等等。但總的說,蛇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並不完全是邪惡的象徵。《白蛇傳》裡的女主人公便是一條修練千年成仙的白蛇變成的美女白娘子,其"侍女"小青也是一條修練了幾百年的青蛇變成的。

她們雖為蛇,卻很受人們喜愛、讚美。民間還常把身材纖細的女性身肢叫“水蛇腰”。這就是說,在中國文化中,蛇的形象具有兩面性:我們懼怕蛇,卻又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著。

與中國不同,蛇在西方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是令人憎惡的。在《聖經》中,正是因為蛇的出現,才使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違反了上帝的誡命,被上帝厭棄,被驅逐出伊甸園,因此蛇也就正式成為了“陰險”、“惡毒”、“狡詐”等一系列負面形象的代名詞。在其他西方神話故事中,蛇也多以“復仇者”、“敵對者”、“帶來痛苦的魔鬼”等形象出現,可見,西方人對蛇的厭惡是植根於其原始文化之中的。

自從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的文化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禮,西方文化中對蛇的認知不可避免地進入了中國,使中國文化中對蛇的恐懼進一步加深。我們小時候最先接觸的故事往往不是中國的神話,而是西方的童話故事,《伊索寓言》中《農夫與蛇》的故事早就被收錄進幼兒園的課本中,而女媧伏羲與蛇的關聯,知道的孩子又有多少?

西方文化的到來,不知不覺侵蝕了我們古老的文化傳統,這不能不令人遺憾。我們如果能夠借此機會澄清華夏文明的源頭,應該也是一種收獲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