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季度非貨基月均規模20強出爐 部分基金公司降幅驚人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鴻月

  5月1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披露了基金管理機構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前20名。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易方達基金、中銀基金和華夏基金位列前三,分別達到2650.44 億元、2557.55 億元和2224.8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去年一季度數據相比,有的基金公司非貨基月均規模下降超過一半。

  中銀基金躋身前三

  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非貨基月均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公司有15家,相較於2017年末的數據,增加了一家。

  此外,從2017年末的數據來看,非貨基月均規模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工銀瑞信基金、博時基金和易方達基金;彼時,中銀基金以月均2005.22億元的規模,排在第6位。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中銀基金非貨基月均規模已攀升至第2位,且規模增長幅度超過25%。

  值得一提的是,農銀匯理基金以1029.57億元的規模排在第15位,從近一年的數據來看,這也是其第一次躋身非貨基月均規模前20名。同樣在這一年中,首次躋身前20名的還有東證資管,其以827.83億元的規模排在第19位。

  此外,非貨基月均規模增幅比較明顯的基金公司還包括興全基金、匯添富基金等。

  部分公司月均規模降幅超一半

  從2017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個別基金公司的規模變化更是明顯。比如工銀瑞信基金,其2017年一季度的非貨基月均規模達到3371.51億元;而到了2018年一季度,已降至1290.16億元,降幅超過一半。

  從去年一季度至今,被擠出非貨基月均規模前20名的基金公司有諾安基金、長城基金、中歐基金等。

  不難看出,短短一年時間,各大基金公司的非貨基比拚還是非常激烈,且變化明顯,那麽究竟原因出在哪呢?從另外一個數據對比,或許我們能得出答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中基協數據發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混合基金的份額為14689.24億份,淨值規模為17143.39億元,而2017年一季度末,混合基金的份額為18866.18億份,淨值規模為20680.12億元。可以看出,雖然這一年來,混合基金不斷在發行,但是不管從份額還是淨值規模來看,都出現了明顯縮減。

  在混合型基金中,特別值得關注的就是一些機構定製基金,在這一年中,多隻機構定製基金均出現了大規模贖回的情況。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其實也正是部分基金公司非貨基月均規模出現如此明顯變動的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馬秋菊 SF18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