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芳香療法,是什麼原理,養生效果如何?

任何東西,都有其獨特的氣味。花有香味,草有青味,魚有腥味,羊有膻味,油有脂味,醋有酸味。這種氣味,是它釋放出來的零散能量,帶有本身的信息。每個東西的信息不同,因此能量有所不同,氣味也就不同。敏感的人,可以通過氣味,識別出不同的東西。

現在很多人,飲食上,喜歡吃氣味較大的佐料。沒有這些佐料,他胃口就打不開,沒有食慾。這裡有兩個錯誤。第一,沒有食慾時,不要強行去刺激食慾。沒有食慾的原因,最大可能性是有積食。此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及時斷食或少食。腸胃不想工作,你去刺激它工作,往好的方面說,是訓練它。往壞的方面說,是透支它。

第二,我們常說,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什麼是刺激性食物,生冷的是刺激。氣味大的、味道重的,同樣也是刺激。清淡飲食,不光是說油鹽要少,也是說不要氣味大的食物。大家有一個常識,要適當多吃大蒜和薑,還有的說洋蔥是蔬菜皇后,要多吃。


這三樣東西,都是氣味較大的食物。大蒜和洋蔥能殺菌,薑可發表,確有保健作用。那這三樣,有沒有壞處呢。蒜有百益而獨害目,也就是說蒜吃多了傷眼睛。這個不用去論證,大蒜和洋蔥的氣味,可讓人眼睛不適。同樣,薑也有不少壞處。

請留意,不是說這三樣東西,對身體不好。它們有不少好處,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佐料就是佐料,它是不能多吃的。如果你的身體,處在較好的層次,完全是不必吃這些東西的。即便要吃,你會明顯感覺,它們味道太重。你看小孩子,嗅覺和味覺特別敏感,他們吃的東西,都非常清淡,氣味重的食物,他們都不喜歡。

說到小孩子,他們的身體很通透,所以食物的氣味,極容易通過氣體表散發出來。我們常說乳臭未乾,意思是小孩子身上,有一股奶味。為什麼有奶味呢,因為奶水有一股氣味,小孩子的身體,從裡到外特別通,長期吃奶就會有一股奶味,從體表散發。

為什麼乳臭,後來沒有了呢。有兩個原因,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通透性變差,再吃什麼食物,也不會有明顯的氣味。二是,斷奶後,沒有新的奶味,原來的氣味,又被其他食物的氣味中和,所以奶味消失了。

小孩子身上有味道,成年人身上也有味道。我剛工作時,跟一個朋友合租,總是能聞到他身上,有一股明顯的味道。此人,原本是沒有腋臭的。成年人身上的味道,並不是只有出汗時,才聞得到。當然,出汗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只有運動時才出汗。哪怕是在靜息狀態下,睡覺時,冬天睡覺時,身體都在細細的出汗,只是看不到明顯的汗滴而已。

強調一下,雖然我們看到的是汗滴,但是,汗並不是以液體的形式出來的。身體裡70%是水,如果身體裡直接出來液體,那何其可怕啊,要不了多久,水都要流完了。汗,是以水氣的形式逸散,體內的溫度高,體表的溫度低,水氣從毛孔逸出,到達溫度低的體表時,就會液化成水,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汗。

人活著,需要能量。氣是能量的活躍形式,沒有氣,能量不活躍,歸於寂靜,人就會死亡,人活一口氣,此話是微言大義。健康的人,身上氣味不明顯。病人和老年人,身上氣味明顯。這種與生病相關的氣,一般也稱為病氣。

不知道是人的心理作用,還是事實就是如此。通常,病氣都是異味,讓人不適。而那些對身體有好處的氣,則多半都是香味。有些人練習平甩功,你可以聞到,從她手掌的方向,會飄過來一股不好的味道。手且如此,雙腳更不用說。

還有,身體不好的人,解出來的大便,味道比較重。這可能是因為,腸道有較多的細菌,發酵食物殘渣,產生了較多的異味所致。總之,病氣的味道,不好聞。既然有病氣,那人體就需要保衛,所以人體有衛氣。人強人欺病,衛氣強於病氣。人弱病欺人,病氣強於衛氣。

上面講的這些,是從氣味的角度,來認識人體健康的規律。既然香氣,通常是對人體有益的,因此就出現了芳香療法。芳香療法,從古到金,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一直都有。可見,對於身體之氣的認識,古今中外是一致的。

有一個詞語,叫做燒香,又稱為焚香,最早用於祭祀。有什麼講究呢,因為古代的醫生,都是巫醫或祭司。他們有一項本領,叫做望氣。可以看到一個東西或一個人,氣的變化。燒香出現的香氣,可以給周圍帶來氣的變化。

香,為什麼要燒呢?燃燒,可以最快的,將一個東西的能量釋放出來,產生的氣就特別多。燒香,可以讓香味迅速的蔓延。這種習慣,慢慢的成了宗教儀式,或是習武練功之人的儀式。再到後來,普遍流行起來,就失去了原來的意思。懂得其內涵的人不多,完全成了一種形式。

現在流行的芳香療法,多是液體香料。液體的氣味,較容易揮發出來,不需要燃燒,直接推拿在身體背部,俗稱精油開背。既可以鎮靜安神,讓人酣甜入睡,也可以提神醒腦,讓人神清氣爽。當然,任何東西,通常只有最頂尖的那10%,才有比較好的體驗。

一些醫學專家發現,鮮花的芳香,是一副良藥。西方國家,不少地方,都有花香醫院或者森林醫院。從宗教到民間再到醫療,都說明芳香之氣,對人體確有保健功效。芳香療法,最簡單的實例,就是風油精。夏季非常好用。不過,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凡事,不能太過。本文由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同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