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歌才女武亦姝再受關注,女人身上最好的氣質是什麽?

文 | 蘇薇

最近,詩歌才女武亦姝的高考成績一出爐,就上了熱搜。

613分!要知道,上海高考滿分是660分。

武亦姝說,她將報考清華大學。去年,清華大學在上海的錄取分數線為610分。

曾經,16歲的武亦姝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現場大放異彩。

憑借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取得了詩詞大會開播以來的最高分,成功奪冠,被譽為“國民才女”。

很多網友感歎:年紀輕輕,就有這麽強大的淡定的心態,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態度,更能令人心折。

淡定,是多麽高深的境界。

有才又有顏的武亦姝,讓人驚豔和折服的,就是她身上的淡定和從容。

曾經,在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台獲總冠軍的時候,我們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

身穿漢服的她身上有著濃濃的書卷氣,“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幻想。”

相貌不在才華之下,她卻雙雙奪勝於人間。

但是更讓人折服的,是年僅16歲的她身上那股從容淡定的超群氣質。

這種氣質,不是來自於天生的外在,而是因飽讀詩書內心充實帶來的篤定。

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不管是與一對一,一對多,還是一對眾,她始終從容不迫,淡定從容。

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中,要求選手砸規定時間內,以“月”字輪流吟詩,且不能重複。

當被提醒所說詩句重複了之後,武亦姝立即從容的在限定時間之內說出《詩經·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作為一個高中生,與北大博士陳更在總決賽中展開終極對決,她卻毫無畏懼、不慌不亂、從容淡定地把自己的詩詞才華完全發揮了出來。

在台上,有一位導師是這樣評價她的:“不怎麽笑,深沉地看著你,過一會徐徐地吐出一句詩來。”

她絲毫不在意比賽結果:“只要我還喜歡詩詞,只要我還能享受到詩詞帶給我的快樂,就夠了。”

獲獎之後,她低調而沉穩,拒絕了很多的公開活動,也不接受媒體的採訪,只在學校裡靜心讀書。

柳眉鳳目,長髮低垂的武亦姝,在談起詩詞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神采奕奕的。

她說:“我覺得古詩詞裡有很多現代人給不了我的東西,它帶我快樂。”

千首詩詞的浸潤讓她的氣質既厚重又靈動,眉宇間英氣綿長,還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從容淡定。

著名作家白落梅說:“生命原本有許多求索,倘若擁有一份淡定從容的心境,頹然也可以明亮,困頓亦可以清醒。”

學習古詩詞,修煉氣質

看到武亦姝,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人董卿。

在董卿身上,從容和淡定的魅力更加讓人折服。

在2007年歡樂中國行元旦特別節目零點倒數時,她接到導演傳來的誤判信息:“還有兩分半……”

彼時她臨危不亂,走到舞台兩頭,分別給觀眾深深鞠了兩個躬。然後即興用“歡樂的笑”、“感動的淚”、“奔波的苦”等排比句造了一個又一個貼合晚會主題的“感謝。

這麽詩意的救場,被稱作是金色三分鐘,是整場晚會最精彩的節目。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她更是讓人驚豔。每一場的開場白,都是一首詩。

有些選手答不出的難題,她輕而易舉地答出。介紹選手時,她總能結合選手的特色,恰如其分地引經據典地。

已經四十多歲的董卿,卻“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散發著魅力!”

《南方周末》的記者採訪董卿:“如何保持一個魅力女人的心態?”

董卿說:“讀書。”

董卿從小就愛讀書,中學時,三五天就通讀一本名著。即使現在工作忙碌,又有兒子,董卿每天還是會留一小時來讀書。

讀書,讓四十多歲的董卿魅力更勝當年,她不疾不徐,處變不驚。

在今年的春晚上,曾經的"央視一姐"沒有出現在舞台上。倪萍的經紀人為她打抱不平:“春晚的標準到底是什麽?”網友們都覺得特別惋惜,“好想董卿”沸騰了整個微博。

面對人生的落差,她淡然地說:“要說遺憾和失落的心理和情緒,相信一時間應該會有。因為這才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反應。”

但是,她依舊淡定從容:撕掉標簽,也不再計數”,她已經準備開啟人生的下一階段。

是的,人生最美是淡然。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已經四十多歲的董卿,依然年輕知性、光彩照人,完全沒有歲月的摧殘痕跡。

就像金星說的那樣:“真正的美人,有聞過書香的鼻,吟過唐詩的嘴,看過字畫的眼。”

在董卿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靈性和彈性的結合,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常年的讀書、歲月的歷練,那股淡定,已經化成了她身上淡然的氣質,不張揚,卻讓人無比驚豔。

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計程車”的葉嘉瑩先生,如今九十四高齡,還是一如既往穿上裙子,給學生講詩詞,一站講台就是兩三個鍾,中間也不休息。

她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為年輕人開一扇門,將美好的吟誦傳承下去,讓古詩詞留在每一代中華兒女的心中:

“如果人有來生,我就還做一個教師,仍然要教中國古典詩詞。”

古典詩詞的美麗在葉嘉瑩先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她的課堂上,我們可能只看到她身上的優雅和詩詞的美,卻不曾想,她一生漂泊、半世艱辛。

7歲未能自立,母親去世;

中年兒女纏身,丈夫入獄;

52歲女兒女婿突然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

每當生活遭受挫折,她總能在詩詞中找到力量。

人生至親陰陽兩隔,不尋死覓活,擦乾眼淚,繼續讀詩、寫詩、講詩。

在她的身上,有一種歷經滄桑後的從容。

“以無生之覺悟,做有生之事業。以悲觀的心態,過樂觀的生活。”

世界都是身外之物,唯有詩詞常駐我心。

人民日報這樣評論她:

“為中國詩詞之美吟誦至今,更活成了人們心中的詩。九十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詩詞養性,先生風骨為明證。”

人生實苦,再苦也能活出一種被生活溫柔以待的詩意。

內心裡的從容和淡定,就像輕輕走過的歲月,不染風塵,天涯海角,盡在心間。

淡然,就是一種書卷氣,也是一種歷經滄桑後的從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