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建平: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完成初樣研製

視頻:願你仰望星空,依然記得我(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眾號)

台灣時間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師汪賽進介紹說,與天宮一號自由無控制落入相比,天宮二號這次返回的最大特點是兩次受控制再入大氣層,確保了“落幕”的完美。“這次采取兩次控制,間隔一天,保證落到預定區域。第一步降低它的近地點,降低到200公里,這是第一步。間隔一天,進行第二次控制。控制之後它就再入大氣層,再入大氣層以後信號消失,降落到預定區域。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於2016年9月15日成功發射,自入軌以來,它先後完成了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4次交會對接,成功支持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等任務,為中國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系統總指揮何宇介紹說:“在接近三年的飛行期間,創造了很多中國航天界的第一,比如說我們航天員成功駐留了30天,創造了駐留時間最長的紀錄。我們實施了在軌推進劑補加,這也是中國航天的第一次。

天宮二號搭載了14項約600公斤重的應用載荷,開展了基礎物理前沿、航天醫學、空間新技術及在軌維修試驗等6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空間應用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鍾紅恩介紹說,尤其是空間冷原子鍾、伽馬暴等試驗為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研究奠定基礎。

鍾紅恩說:“我們的國際上首台空間原子鍾,它把空間的時間的計量標準提高了1到2個數量級,通俗一點說就是3000萬年不差1秒這樣一個精度。‘天宮二號’空間科學應用任務,不僅獲得了具有國際影響的重要成果,另外我們還突破掌握了一批戰略性的新技術。我們相當於從跟跑,現在基本上就跟國際並跑,有的項目已經是領跑了。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隨著載人航天工程中關鍵技術的掌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建造屬於我國自己的空間站工程已全面展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完美收官,計劃到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組裝並投入運營。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透露,中國空間站工作進展順利:“我們空間站的基本構型三個艙,核心艙已經完成了初樣的研製,兩個實驗艙也即將完成初樣研製工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