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寧夏 土特產品 嬌貴的紅花及「紅寶」枸杞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寧夏的特產的紅花及枸杞,希望大家喜歡!

紅花,又名黃藍、紅藍、紅藍花、草紅花、刺紅花及紅花草,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杭物。紅花具特異香氣,味微苦,有話血通經、祛瘀止痛之效。紅花種子油也是良好的工業和醫藥用油。古人採用紅花泡製紅色染料,為「真紅」一色。

自漢代,紅花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從《元和郡縣圖志》記錄的紅花貢品推斷,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的靈州已是紅花的主產區。西夏時期,紅花是與宋朝貿易的主要物資,元代詩人描述西夏女子有這樣的詩句:「賀蘭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茜根染衣光如霞,卻召瞿曇作夫婿……」描繪的便是西夏女子用紅花染衣的情景。元代,鑒於寧夏紅花種植面積過大,元世祖專門下令把紅花田全部改種稻麥,但是仍沒杜絕紅花的種植。

明代,紅花在寧夏各利,貢品中排第一,經營紅花可謂是第一要務。每年都有進貢,但數量各年不一,最多每年3000多斤,最少年份也不少乾500斤。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紅花進貢的任務,寧夏不僅辟有專門的紅花田。而且還建立了「一把手」負總責的紅花若理機構「太監進貢紅花廠」和「總兵進貢紅花廠』。

今銀川市內的紅花渠就因當時大面積種植紅花而得名。山乾紅花是一種嬌貴植物,在採種、播種、採摘、加工等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寧夏城從事紅花種植、加工計程車兵多達1340餘名。加上運輸途中的各種費用.紅花貢役已成為寧夏難以承受之重。有見於此,自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起,寧夏地方官員屢次上疏請求免除寧夏進貢紅花.但因紅花貴重.幾朝帝王未能應允,由此引起的紅花貢與停貢之爭也持續多年。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戶部曾「乞暫令停止」紅花貢品,但沒被孝宗皇帝採納。明正德四年(1509年),著名大臣楊一清來到寧夏,毅然上書武宗皇帝.要求停止寧夏歲貢紅花,亦未獲誰。明正德六年(1511年),楊一清再上八條重要建議,其中一條是停止紅花歲貢,又未被採納。直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嘉靖皇帝登甚後,為表所為,才批準免除。寧夏鎮從此結束了紅花貢役,紅花種植也隨即大面積退出。

三、枸杞

枸杞,屬茄科,落葉小灌木,莖叢生,有短刺,葉卵狀披針形,夏秋開花,淡紫色,漿果卵圓形,呈鮮紅色.形似紡錘,更似紅瑪瑙墜。

就古代文獻記載而言,枸杞最早見乾般商時期的甲骨文。春秋時期,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就描述了勞動人民登上山頭、採摘枸杞的情景。這些文獻都是對野生枸杞利用的記錄。我國人工栽植枸杞的歷史尚無定論,但可以用歷史悠久來肯定人工栽培拘祀的歷史。寧夏自然條件適宜枸杞生長,所產枸杞粒人、肉厚、籽少、味正、質優。枸杞在寧夏栽培已有600年歷史,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枸杞做了詳細論述.構記有「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的功效。明代《弘治寧夏新志》在「物產」條明確指出,枸杞為當時寧夏的四大貢品之一(另為紅花、名馬、土豹)。可見當時枸杞栽培已經量多質優。現如今,枸杞更是寧夏的名牌出口商品,以皮薄、肉厚、籽少、品質優良馳名中外。

枸杞是寧夏五寶中的「紅寶」。今銀川地區種植枸杞的歷史,史志書籍沒有直接的記錄。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纂修成書的《銀川小志》在「物產」條下有對枸杞的記錄,又稱「寧安堡(今中寧縣)產者極佳,紅大肉厚,家家種植」。看來,銀川地區也早有枸杞栽植,只是品種及生產規模不及今中寧縣。

枸杞是一種名貴中藥,營養成分十分豐富。並有很高的藥物價值,其有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祛風、明目等功效。現應市者多為經過脫水處理的乾果。用法主要有三:入葯、泡酒泡茶、做菜。它的系列產品有:乾鮮枸杞、 枸杞菜、 枸杞灑、枸杞水晶糖、鮮枸杞罐頭、枸杞蜂蜜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謝謝大家的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