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鐵甲》4小時破億,鄭爽彈幕滿屏,機器人格鬥綜藝化成功了嗎?

昨晚,《這就是鐵甲》開播,四位戰隊經理人鄭爽、張一山、吳尊、撒貝寧首度亮相,完成各自的戰隊組成,並在節目中展開了第一輪的比拚。而節目也在播出四小時之後迅速破億,鄭爽出現的鏡頭裡彈幕也佔滿了螢幕,討論度極高。


image.png


在節目開播之前,另一檔機器人格鬥綜藝《機器人爭霸》率先開播,而且是由創造了現象級綜藝《中國有嘻哈》的陳偉親自擔當導演,重視力度可見一斑。


image.png


但在播出之後,《機器人爭霸》的評價呈兩極化,有不少觀眾對機器人格鬥的新打法感到新奇並欣賞,但也有不少觀眾質疑機器人格鬥競賽的綜藝本土化,明星嘉賓的出現似乎並不能很好地帶動節目播出,反而使純粹的機器人格鬥顯得有些累贅。


image.png


這樣的疑問同樣出現在《這就是鐵甲》中,以明星戰隊作為主要內容的節目中,在第一期節目裡超過了一半的時間都是明星在對機甲進行選擇。作為女生的鄭爽看機器人的顏值,而外國人選手也對女生隊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IMG_0807.PNG

IMG_0811.PNG


作為男生的撒貝寧、吳尊、張一山則是有著直男方向的理性思考,分析機甲的戰鬥力以及可能出現的招數,但是也避免不了門外漢只是通過體型來判斷,像吳尊就錯失了一部戰鬥多年、獲獎無數的鐵甲戰士。


IMG_0809.PNG


而撒貝寧選擇機甲的方式卻有些奇怪,先是選擇了中國的”兩頓燒烤“機甲,接著在思考之後,選擇了外國的“極速代碼”機甲,卻與中國選手錶示,自己是因為時間不夠了,才放棄了“兩頓燒烤”,但一開始選擇它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上場必須優先選擇中國隊伍的,這樣的邏輯不免讓觀眾產生疑惑。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但交給明星來選擇,這樣的組隊機制必然導致比賽的不公平。都是“門外漢”的明星們對於戰鬥機甲的選擇必然基於片面觀察,未能被選擇到的隊伍也在攝影機前表達了他們的不滿,但隨後進行的比賽也給了他們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IMG_0810.PNG


在節目的最後時間裡,四隊機器人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比拚,明星作為隊長在觀戰台上進行觀察評估,並對戰鬥中的機甲進行選擇,吳尊就在比賽的過程中選擇了其中戰鬥力較強的機甲。


IMG_0812.PNG


至此,《這就是鐵甲》第一期的節目就結束了。“明星帶隊+傳統競技”的真人秀模式被引用到機器人格鬥中,從題材上來看一方面也吸引了熱愛變形金剛、機器人格鬥的觀眾前來觀看,另外一方面也讓有些枯燥的機器人格鬥多了一些明星的引導,為節目帶來熱度。


IMG_0813.PNG


但明星參與的問題也讓這個原型節目已有近20年經驗的題材,變得更“兒戲”。


在愛奇藝《機器人爭霸》中,明星四人分別參與了操作機甲的過程,雖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粉絲對於偶像露出及節目參與的分量,但對於熱愛機器人格鬥的觀眾來說,吐槽聲更是不斷:“這個節目到底是突顯機器人還是明星?沒搞懂,讓明星操作機器人簡直就是一大敗筆,浪費製作者的心血,請讓操作者自己操作,純粹點只想看機器人對戰不想來看明星秀,這不是跑男!”……


006TNVglly1fpzy4rg755g30jg0ai7wj.gif

image.png


追溯起機器人格鬥的發展,要從1997年英國BBC的《機器人大擂台》(Robot War)開始。再到1999年播出至今的《Battlebots》,機器人格鬥已經成為了眾多歐美一代的童年回憶,甚至連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也有一集內容講述了一家人參加節目的故事。


image.png

image.png


像街舞有世界性的比賽一樣,機器人格鬥也有著自己具有權威評判的“世界杯”——KOB(King Of Bots)機器人格鬥大賽,由國內領先的科技娛樂IP開發及運營商創客星球打造。


在《這就是鐵甲》中參與的選手,大多數都來源於KOB機器人格鬥大賽,包括冠軍隊暗影獵手、亞軍俠客、季軍極速代碼,第四名正負極,以及貪吃蛇、騎士王、大白鯊、彈射、吃貨等。


而在眾多觀眾看來,安靜不動的機器人們就像家中蠕動的掃地機器人一樣,想要深入了解機器人文化依然需要時間。目前看來,《機器人爭霸》和《這就是鐵甲》通過明星情景真人秀的模式,並未能帶動起機器人格鬥領域的科技普及。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明星參與機器人格鬥必然能給這項競技帶來關注度,但是否能真正在娛樂為先的時代帶動科技普及,還需要進行不斷探索和實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