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直銷冠軍無限極被查,李錦記該當何罪?

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By 最最經典的中華文化典籍《三字經》

1

無限極,無底線?

權健帝國不久前倒下了,比它體量更大的直銷冠軍企業無限極中國,亦是麻煩重重。

具體什麽事,相信你有看新聞,比如這條:

筆者這裡就不再贅述,倒是可以貼幾張新浪微博的網友評論截圖,直觀地感受下:

可見民意洶湧,廣大網友對無限極是積了多少怨喲。

2000億的直銷江湖,其實有各式派別。

安利、玫琳凱等洋人巨頭為一派,它們是外企,樹大根深,牌子硬,實力雄厚,這麽多年了人們仿佛已見怪不怪;

權健、天獅、華林、中脈等本土企業為一派,由於路子野,常常劍走偏鋒,一不小心就從直變傳,在2018-19年之間遭遇二十年未遇之整頓大潮;

而年度業績已達213億元(2017年度數據)、穩坐直銷冠軍寶座的無限極,卻可以算作其中的一個異類。

一方面,按資本屬性無限極當是外(港)資,發源也早,讓它擁有足以跟安利們PK的實力,它也確實做到了,第三方數據顯示,今日無限極的確是中國直銷行業龍頭老大;

另一方面,按產品體系無限極又與權健們類似,又都是打著中醫養生的名號,這點它也和國內的同行們近乎一個樣,既有常不小心就把“直”變“傳”的傳統,也有胡亂吹牛罔顧他人生命安危的行銷人員。

2

左手李錦記 右手無限極

只是,站在今天我們再複盤看,無限極之所以能在中國大陸這麽“優秀”,還離不開一個重要因素:它的出身

如果你沒有被無限極的業務員行銷過,倘若筆者也不趕緊解釋本文標題與“養不教父之過”這句古語的關聯,你可能還是一臉懵。

明明說的是涉嫌“傳銷”的無限極,為什麽要扯上廚房裡那可愛的醬料大王李錦記?

是啊,現在你知道了,已經在中國賣了20多年的無限極,同時也被爭議了20多年的無限極,其實是李錦記健康集團旗下成員,簡單說就是李錦記家族創業的又一家企業,是親兒子。

穩妥起見,筆者用了無限極官網的原話:

李錦記健康集團是什麽?

公開資料顯示,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由李錦記家族於1992年創立,總部位於中國香港,集團經營多元化業務,包括中草藥健康產品、中藥材種植與銷售、物業投資,以及為初創企業提供風險投資,擁有雇員約5000名。

當然,在國內,只是看百度的資料肯定是不夠了,筆者又去找了維基百科,得到的回答是:

1990代初,由於不滿足於調味品事業上的成功,李錦記利用品牌知名度展開品牌延伸,致力拓展地產、餐飲、健康食品和運輸等業務,1992年,李錦記和原第一軍醫大學(現時的南方醫科大學)合作,推出中草藥保健品,初時稱為“南方李錦記”,近來改稱為“無限極”。

結合這段創業往事,我們可以把脈絡合起來了:

無限極的底色的確是李錦記,只不過跟那個做調味品的李錦記不是一個體系,它從屬於李錦記家族企業的另一大業務線條——健康領域。

或者我們不妨這麽說:

李錦記(主做醬料)和無限極(主做中草藥)都是李錦記家族的品牌,分屬李錦記第三代傳人李文達的三子李惠中和四子李惠森。

繞來繞去還都是李家人在做。在“南方李錦記”(無限極)創始人,也就是李錦記健康的掌門人李惠森的講述中,無限極是李錦記家族持續創業的重要戰場。

他發表在“無限極微刊”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中說:

“跨越3個世紀,歷經5代人,李錦記已經創業130年了,過程中經歷無數風雨,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也的確是2018年的130年前,也就是1888年,賣蠔油的李錦裳老爺子創立了“李錦記”招牌。

至於當時怎麽就從做調味品“轉型”到做保健品,無限極官網另一篇文章道出了原委:

1992年4月,時任李錦記掌門人李文達攜其子李惠森在與時任第一軍醫大學校長趙雲巨集交流一個小時後,決定創辦“南方李錦記”。

這個故事聽起來非常激動人心,穿越幾十年下來還是有淡淡的“生死看淡不服就乾”的創業豪情。

不過內媒界面新聞(記者:謝欣 任悠悠)卻潑了一盆冷水,她們提供了另一種說法:

1992年的一天,李惠森在李錦記私家遊艇上碰到了他的同學潘光宇,潘光宇建議李惠森發展中草藥,並向他推薦了第一軍醫大學研究的一個叫複合多糖的高科技科研成果。據稱這位潘光宇的母親是第一軍醫大學的教授,而他本人被介紹為“香港直銷協會主席,全球三位直銷博士之一”。

真是一點面子也不給。

但梳理到這裡就會發現,說一千道一萬,百年老字號李錦記的光環加持,是無限極在內地扶搖直上的重要原因。

其實草根一點的說,筆者在私底下也遇到過做無限極的朋友,拿李錦記來背書的情況比比皆是。

3

愛買樓 愛惹事

無限極是港資背景,李錦記就是最標準的港企,這點還體現在一點老港人大都熱衷的一項事業上:買樓

可能你都沒怎麽注意到,這十幾年來,無限極其實多次佔據了你的資訊頭條。只是多數時候,你混淆於“李錦記”和“無限極”的概念之間,沒能形成統一的印象。

一邊向你兜售保健品,一邊海內外各處買樓。接下來的不完全梳理可能會刷新你的認知。

國內:

2009年,無限極以約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位於廣州市中心商業區珠江新城的辦公大樓,並改名為無限極中心。

2016年11月15日,廣東無限極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斥資20.1億元人民幣,收購廣州白雲新城AB2910019地塊,並邀請英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進行設計,打造“廣州無限極廣場”,預計於2020年第二季度竣工。

2010年7月,無限極以43.475億元的價格,向麥格理購入香港維德廣場,2010年12月17日改名為“無限極廣場”。

2016年12月17日,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宣布,在以57億元人民幣收購位於上海新天地的企業天地3號樓後,正式將其改名為“上海無限極大廈”。

海外:

2017年7月27日,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買下倫敦金融城地標——“對講機大樓”(Walkie Talkie)。最終的成交價為12.825億英鎊,約113.373億人民幣,刷新了英國房地產市場的歷史最高紀錄。

尤其是這個113億人民幣買個“對講機”的案例最為典型。筆者記得當時多數媒體、自媒體都在感慨賣醬油太賺錢啦,李家產業真大嘿。

如今你再仔細審視,就會發現,不能一棒子就說這是賣醬油賣來的錢啊,買家是李錦記健康呀各位。簡單粗暴點說,這也有可能是賣保健品賣來的錢啊。

李錦記健康的主席李惠森當時還說了:

“我們很高興能夠成功購買倫敦中心區域的芬喬奇街20號,此項戰略投資使集團旗下的無限極物業投資布局成功拓展至國際。”

實錘無疑了。就問一聲服不服,賣保健品比賣醬油賺錢多了。

即便是在買樓動作上這麽高調,一口氣斥資100多億都不在話下,多少和無限極宣傳的正面形象不太匹配,想來理應在業務層面低調一些,可惜無限極這些年來還是攔不住的“事故”頻發。

今年1月16日,因為陝西“心肌損害女童”事件,無限極開始頻繁進入公眾視線。幾天之後,媒體又報導稱,重慶29歲癲癇患者服用了8天無限極後突然死亡。

無限極涉及到的訴訟絕不止已經見諸報端的這些,天眼查資料顯示,無限極面臨的法律訴訟高達64起。

其實這一點你只要登陸無限極的官網,查看“公司新聞”,也是能感受到很多:

反過來看,這態度,還算誠懇?

只是問題向來不是態度誠懇就能解決的。回到我們文章的最開始,“養不教,父之過”,無限極走到今天,真的只是“某些”、“個別”員工的極端行為所致?敢不敢再刨深一點?

無限極出事,李錦記該當何罪?

這麽些年了,我們仿佛都習慣了與不守規矩的直銷企業之間“捉迷藏”的遊戲,出事也抓,有訴訟也管,但往往在一陣風之後,不法商人還是會冒出來,或換個馬甲,或連個馬甲都懶得換。

玩法不變,洗腦術不變,砸錢冠名電視廣告、產品甚至變本加厲,受騙上當的人隻多不少,就好像微博上一位網友懟的那樣:

總說權健、無限極們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問題,殊不知有多少人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就業問題,就有多少家庭自此深陷泥潭。

如今,在權健、華林倒下之後,劣跡斑斑的“無限極”何去何從,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能解決點真問題”的結果。(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