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滬媒:內援轉會看人情關係 決賽前臨時引援引爭議

上海男排上海男排

  ■本報記者 謝笑添

  京滬兩強連續第三年會師男排聯賽決賽,爭議遠比以往更多。除了判罰精準性備受質疑的鷹眼挑戰,北京隊新外援庫比亞克的動向也成了輿論交鋒的另一話題。對於不怎麽熟悉男排聯賽的球迷而言,這位波蘭男排當家球星的加盟甚至可以說是顛覆了認知———一個成立已逾廿年、致力於向職業化邁步的聯賽,其規則竟然允許球隊在決賽前夕臨時引援。

  關於這起風波,從北京隊主教練李牧的言論中還能捕捉到更多資訊。按中國排協規定,外援轉會除了需要工作簽證,也需履行國際排聯的轉會程式,但至今尚未形成明確的流程。“過去,兩道程式是同時進行的,中國排協也從未提出異議,但引進庫比亞克時,中國排協要求我們得先辦理好工作簽證後才能辦理國際轉會手續。”李牧的這番話解釋了庫比亞克決賽首場作壁上觀的緣由,而後者在第二、三場的驚豔表現則足以說明,為何陣中已有兩位外援的北京男排願為一位球員的加盟如此大費周折。而上海男排也曾考慮過在決賽期間簽回上賽季效力本隊的德國強力接應格羅澤,但這筆簽約最終因種種原因未能完成。

  作為世界級主攻,庫比亞克不僅能與北京隊天才接應江川共同承擔起進攻端重任,其誇張的防守面積與幾無短板的全面技巧亦能在其他環節幫助球隊。即便與球隊的磨合時間有限,在整體水準偏低的男排聯賽,如此重磅的臨時引援對於競爭關係的平衡有著破壞性的影響。在男排聯賽決賽打響前,外界的普遍觀點是上海隊的實力略勝一籌。然而,在昨天的第三場艱難逆轉北京隊後,向來心氣頗高的上海隊主教練沈瓊卻略顯反常地直言,對手的實力已在己隊之上。“面對庫比亞克這樣的世界冠軍隊球員,就算賽前知道他會更傾向於直線、斜線還是空吊也沒法做特別布置,畢竟他臨場的變化實在太多了。”

  引發類似質疑的還有富有中國排球特色的二次引援政策。這一政策頒布的初衷顯而易見,在如同一潭死水的排球市場,為了促進人才流動,允許球隊在某一截止日期前從已被淘汰的球隊中引進一定數量的球員。如此一來,因身處弱隊而缺乏關鍵賽事經驗的優秀球員可以在更大舞台登場,而聯賽的觀賞性也因優秀球員的匯聚而得以提升。本賽季,二次引援的截止日期被延後至半決賽開打前,無疑將這一政策的影響進一步放大。京滬兩強均用滿了兩位引援名額,四位新內援毫不意外地進入了各自球隊的首發陣容。其中,全明星副攻饒書涵的加盟讓本就擁有張哲嘉的上海隊建立起了聯賽中最強硬的防空線,來自山東男排的接應王徑一更是填補了受傷病困擾的戴卿堯的空缺,屢屢成為球隊的主要得分點;而在北京隊方面,國手李潤銘對於球隊的實力提升同樣不言而喻。遺憾的是,與二次引援政策的本質一樣,這些正面影響的前面都不得不加上一個定語:“臨時”。而這一政策對於聯賽的負面影響,甚至是傷害,卻可能長期延續。

  在談及外援政策的消極面時,輿論常常會提及國內球隊青睞某些特定位置外援。正如京滬兩強首發陣容中的四位主攻均為外援,讓這一本就在國內缺乏厚度的位置陷入了本土主攻無球可打的惡性循環。同樣,二次引援政策雖有助於強隊補足短板,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年輕球員通過關鍵大賽成長的機會。最鮮明的例子,在接應位置上本就擁有老將張磊壓陣的上海女排,又通過二次引援引進了實力不俗的曾春蕾,隊中年輕的潛力新星秦思宇幾乎就是在場邊看完了最後兩輪決賽。從另一面來看,年輕球員的機會確實需要自己爭取,但如果從動機的角度分析,二次引援政策更大的危害其實在於麻木球隊的危機意識———當球隊在某一位置存在著薄弱短板時,只要這一轉會政策繼續施行,就始終有快速解決的方法。

  這樣一來,就再一次回到了最初的那個話題,即競爭的公平性。二次引援的臨時性決定了被淘汰球隊不存在不放球員向外流動的動機,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幸存的強隊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完成補強,使得天平在頃刻間劇烈搖擺,譬如在半決賽中同時擁有了多達六名國手的江蘇女排。儘管受困於失敗的球隊磨合與戰術設計,這支奪冠大熱遭上海女排逆轉,卻絲毫無礙外界鋪天蓋地的質疑。值得質疑的除了二次引援政策對於公平性的破壞,其實還有球員轉會流通的邏輯。既無球員交換,又無資本運作,很多時候,臨時轉會之所以能夠成行不過得益於兩家球隊之間緊密的人情關係。在標榜職業的男女排聯賽裡,這多少顯得有些諷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