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吃手怎麼辦?家長需科學正確引導

篇一:為什麼嬰兒如此愛吃手?

一、嘴和手是探索世界的工具

嬰兒最初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嘴,手是他們的第一個玩具,所以嬰兒喜歡把各式東西往嘴裡放,包括自己的小手。就像迷戀某一樣玩具一樣迷戀著吮吸自己的小手,哪怕流出了哈喇子也在所不惜,那人家就是喜歡唄。不過,嬰兒喜新厭舊很快,如果順其自然不強行乾預,過一陣就會自然消失的。

二、進化本能

果殼網登載,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安吉拉·西裡古做了一項神經學的試驗發現,新生兒會反射性地吸吮任何碰到嘴邊的東西,包括自己的小手,這是一種求食的本能,是千百萬年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我保護。這種反射吮吸能夠保證嬰兒準確的把食物拿到自己嘴邊並塞進去,使嬰兒不至於餓死。

這種生理的強大本能是不用學的,所以也無法制止。誰敢跟自然進化規律死磕呀?猴子變成人就是這麼進化的,難道我們要求自己的寶寶違背發展規律嗎?所以強行要求寶寶別吃手的,甚至往手上塗黃蓮塗苦藥水的,咱就歇歇吧!

三、乳頭聯想

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其實寶寶的手指鬆鬆肉肉,關節處皺皺的,手指尖很圓潤,大小很像媽媽的乳頭? 如果寶寶沒有對媽媽的乳頭依戀,或者要求含奶而被媽媽拒絕,就會退而求其次選擇自己的手指頭。

畢竟手指頭是自己的,想吸就吸,咱不求人!再說了,吸起來的質感大小也差不多啊,反正咱也不餓,就含著玩兒唄(想吸別叫媽,叫你吃手了麽! )

四、性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精神分析鼻祖佛洛依德認為人格會隨著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順序變化,每個性心理發展的階段都會影響成年後的性格。

0~1歲是口欲期,嬰兒會從吸吮、吞咽、咀嚼得到快樂和安全感。這些慾望若不能得到滿足或過於滿足,會產生固結現象,形成以自我為中心、過度依賴、悲觀、退縮、猜疑等人格特徵。如果這時期的慾望獲得滿足,就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如果不能,就會產生停滯,所以有些孩子長大了還是會吃手。這裡提醒廣大父母了,把這些科學知識告訴看孩子的長輩吧,千萬別讓他們喝斥或強行製止孩子吃手了,要知道,如果孩子學齡前還一直在吃手,很有可能因為孩子的口欲期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延長的,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了。

五、長牙

在長牙的初期,寶寶的牙床會癢、疼,難以安靜,寶寶就會把自己的拳頭或者手指塞進嘴巴裡,使勁啃咬或者是吮吸,這樣能夠使牙床鎮痛,讓自己舒服一點。敢情這個階段,寶寶是把自己的手指當牙膠了呢。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五六個月,同時伴有口水增多,嘴巴附近有紅色的小點點(口水疹),就更要當心了。過不了多久,寶寶的小牙尖就會「小荷才露尖尖角」咯!

要命的是,這段時間正好是睡眠的一個難關,媽媽自己想想吧,長牙+會翻身了+夜裡吃手+大腦跳躍期了,隨便一個都是導致夜醒的「絕命殺器」,這段時間還有好日子過嗎? 別擔心哈,下面咱們說說怎麼辦。都得慢慢來的,「慢慢來,比較快」。

篇二:吃手該怎麼辦?

首先要明確的大前提:

吃手指的行為是嬰兒期的合理需求,它是生理進化過程中的必經階段,我們不能以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害的角度去看待它,因為它就是一個客觀事實,所以,請接受:

嬰兒吃手是本能,有一些還特別愛吃手。

大人們需要自覺抵製那些老輩人未經科學檢驗的說法,更不要在嬰兒期就通過刺激性物品,比如苦水、酸辣水、各種奇怪味道的東西(還老虎凳呢!這算不算酷刑,天了嚕!)讓寶寶來斷掉吃手!

一、牙膠

牙膠有多種質地,有的軟有的硬,這近乎寶寶的喜好,要做嘗試,不一定會一步到位的。給自己的寶寶買了不少牙膠,真的是買的沒有扔的多,寶寶萬裡挑一,才臨幸了一個很硬的玩具圈圈,從此一玩不撒手。而且,小孩子咬牙膠並不是一周兩周的事情,它甚至會持續到牙齒全部長全了之後。所以,雖然寶寶扔牙膠的時候你的信用卡非常肉痛,但還是試著多買幾個吧!

有一點小竅門:帶著寶寶去實體店自己挑,他第一感覺主動抓上手的那個,往往擊中了寶寶的痛點,省的你費盡心思在淘寶上揣摩了:圓的扁的?德國的美國的?粉的藍的?軟的硬的?只要把寶寶往實體店的牙膠貨架上一放,自己挑去吧您吶,父母隻付款就行了!

當然,挑選牙膠的時候,這幾個tips也是要注意的:

確保牙膠材質為安全無毒,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挑選有一定韌性,不容易被咬破的牙膠,以免被寶寶咬破後誤吞。

要選擇方便寶寶握取的形狀。

如挑選含水牙膠,要嚴格檢查內部液體有無滲漏出。

二、安撫奶嘴

很多媽媽的第一感覺就是用安撫奶嘴來代替不停吃手。但是反思一下,吸吮安撫奶嘴是否比吸吮手指好呢?不一定。因為寶寶吸吮手指時,可以自由地放進取出,也可以玩弄或發出聲音;而吸安撫奶嘴卻沒有這麼自由,很容易掉落、弄髒。舉個例子,如果半夜偶然醒來,寶寶發現安撫奶嘴不在口中,自己又無法重新放回,可能會著急醒透,但是如果吃手入睡,醒來後依然可以舉起右手來解決問題,接覺要比靠安撫奶嘴容易一點。

所以,安撫奶嘴並不是完美選擇,至少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至少比吃手有兩個好處。

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提到過,吸吮手指是嬰兒的天性,建議儘可能讓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兒接受安撫奶嘴,不是因為吃手指「太臟」,而是為了:

1、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為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

2、可在孩子兩歲左右找個機會戒斷,比如外出時,而吸吮手指戒斷會較難。

也就是說,安撫奶嘴對牙齒的影響要比吃手小的多,而且安撫奶嘴很容易戒斷。我們聽到的幾歲還吃手的例子比比皆是,並不罕見,然而幾歲還在吃安撫奶嘴就很少聽聞了。

現在問題來了,選什麼樣的安撫奶嘴呢? 我覺得基本原則可以參考上面的牙膠,在保證產品安全性的前提下,由寶寶來完成這個用戶體驗測試(親自帶他去買),用戶體驗佳,人嘴互動性好,寶寶自然愛用了。

三、奇葩說:那些奇奇怪怪但是管用的玩意兒

寶寶吃手有的時候為啃咬,有的時候為吸吮,觀察寶寶的體驗與吃手目的是什麼,找出能夠替代這些的玩意兒,來讓寶寶用這些安撫方式來替代吃手。以我顧問的經驗來看,很多媽媽各顯神通並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法包括但不限於:

被角(保證乾淨的)

媽媽的睡衣邊

媽媽的一隻胳膊(夜醒時借他抱一抱)

安撫巾(保證乾淨,不掉落零件)

小毛巾

捲成一團並扎的緊緊的安撫毯

等等等等

請各位媽媽逐一自行嘗試,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辦法。這個需要一段時間的,不要想今天馬上找到了,晚上就不吃手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