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孫楠700元租房送孩子學國學:一場注定難以抵達的逃離

孫楠和潘蔚,絕不是在“過苦日子”,只是在“展示苦日子”。這種努力的背後,可能恰恰是一種內心的掙扎。

影片中出現的孫楠“每月租金700元”的居所。圖片來源:一條影片 影片截圖。

文 | 張豐

孫楠的妻子潘蔚可能不會想到,她展示自己新生活的影片會引起這麽大的爭議。

影片的製作方雖然會對傳播感到驚喜,但是心中或許也會有些不安——他們不會想到精美的畫面卻引發了一輪對孫楠夫妻的質疑。

從北京到徐州:逃離富裕

幾分鐘的影片,表達了這樣幾個核心的意思——

為了孩子的教育,她和孫楠離開北京,在徐州租房住,每個月700元房租。在新家裡,包餃子做飯,一切都是自己動手;

孩子去了一家有“28年歷史”的國學學校,收獲很大,會背一些《弟子規》中的話了。

影片的畫面,是都市人喜歡的那種小清新風格。一家人一起勞作,彈吉他,唱歌,臉上的表情是滿足而幸福的。

潘蔚和孫楠在徐州的家。圖片來源:一條影片 影片截圖。

那是一個毛坯房,一百多平方米,他們自己花錢裝修,雖然看上去樸素,但是並不便宜。難怪很多人都質疑,即便是在徐州這樣的“三線城市”,700元也租不到這樣的房子。

影片中的場景,是潘蔚為自己和孫楠以及孩子打造的一個夢。潘蔚是主導者,在影片中我們沒有機會聽到孫楠的聲音。在來徐州之前,他們居住在北京,過著名流的富人生活,經常去打高爾夫。

用潘蔚自己的話說,他們本來還可以這樣“玩十年”,但是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卻改變了想法,想過另一種生活。

只是換一種生活姿態

孩子可能只是一個借口,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她對自己生活的不滿意,過去那種名流生活好像突然失去了意義。

據說,有朋友來徐州看她,認為她現在的生活太寒酸,懷疑她和孫楠是否經濟上出現了問題,要提供幫助。

潘蔚講這個小細節的目的,其實是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當性,朋友們眼中的“寒酸”(普通人看來那已經比較有品質),正是她要追求的效果。

她要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要和朋友圈保持疏離感,但是,她又需要朋友們發現這種疏離,發現自己的這種變化。

也就是說,她想追求的,並不是真正的“簡單生活”,而是一個別人都認可的“新形象”。

看上去,這是從北京“逃離”到“徐州”,但他們並不是那種真正的“隱者”,而只是換一種姿態而已。

孫楠和潘蔚,絕不是在“過苦日子”,只是在“展示苦日子”而已。他們向公眾展示,更是在向自己展示。這種展示的過程,其實也是重塑自我的過程。

從學校到“學宮”,逃離“成功”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公眾詬病潘蔚的地方在於,她曾把和前夫生的大女兒送到美國接受教育,卻把孫楠和前妻買紅妹的孩子送到徐州學國學,是一種“後媽式的偏心”和“殘忍”。

孫楠於“華夏學宮”參加女兒的成人禮。圖片來源:孫楠微博。

但是,四個孩子中,有一個是潘蔚和前夫(她以前有兩段婚姻)所生,有兩個是孫楠和買紅妹的孩子,還有一個是潘蔚和孫楠婚後所生。公眾質疑的那種“分別心”,可能並不存在。

四個孩子給潘蔚造成了困惑倒可能是真的。她和前夫的孩子,喜歡打遊戲不愛學習,對另外三個孩子,她也比較擔心——她真正擔心的,是孩子在優裕的生活環境中迷失了方向,所以想通過更“樸素”更“傳統”的東西,來約束孩子。

潘蔚老家是安徽阜陽下面的臨泉縣,從她的人生軌跡看,到“鄉下去”就是一種鍛煉,從北京到徐州,就是一次下鄉之旅。

精神的困境和難以抵達的“遠方”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看,潘蔚和孫楠的狀況,其實也代表了很多人在精神上的困境。物質生活持續得到改善,甚至已經變得豐裕,但是很多人卻感受不到幸福。

於是,這些年流行很多莫名其妙的生活方式,“到鍾南山修行”,或者去艱苦的川藏線上去拷問自己的心靈。潘蔚到徐州,本質上也是同一條路線。

潘蔚。圖片來源:一條影片 影片截圖。

說得詩意一點,這就是對遠方的呼喚。但是,從日常生活中脫軌而去,最終是否能夠抵達遠方還是個疑問。

潘蔚會不斷強化自己選擇的合理性,出書,接受媒體採訪,但是真實的處境只有她和孩子們自己懂得。

他們還在身體力行地去尋求改變,孫楠和潘蔚也都到國學學校裡去上課,這種努力的背後,可能恰恰是一種內心的掙扎。

編輯:新吾 實習生:葛書潤 校對: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