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5月31日,成都市召開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現場會。會上發布了成都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系統全面反映了成都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新進展。

2017年,成都獲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加入“中國達峰先鋒城市聯盟”,提出“2025年達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標。

從世界城市發展經驗來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提升生活宜居品質、塑造城市優美形態、增強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途徑。當前成都正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綠色低碳成為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宜居環境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成為促進綠色發展的關鍵環節,堅持國際視野增強責任使命更是新時代的要求。

成都綠色低碳

成都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著力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是主動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實踐,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重要內容,與中央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新格局總體目標高度協同。

綠色經濟 

去年全市新登記綠色經濟市場主體增長近六成

按照《低碳城市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構建綠色低碳制度、產業、城市、能源、消費、碳匯體系和提升低碳發展基礎能力“六體系一能力”。成都印發了《低碳城市建設2017年度計劃》和《低碳城市建設區(市)縣目標評價考核辦法》,明確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及強度作為約束性目標對各區(市)縣進行考核,對區(市)縣落實低碳城市建設年度計劃目標任務情況進行集中考評。

《藍皮書》提出,聚焦新經濟,瞄準國內綠色經濟發展領先城市,成都依托產業功能區及園區,構建“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綠色金融、森林康養”5大產業重點發展區和“綠色建築、綠色低碳第三方服務、城市靜脈”3大產業聚集區,促進成都綠色經濟發展全面提速。2017年,全市新登記綠色經濟市場主體數量增長59.96%,高出市場主體平均增速16.66個百分點,新增注冊資本523.88億元,居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第2位。以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等為代表的綠色產業體系加快建立,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節能環保企業達到331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4億元,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6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1億元。

綠色能源 

去年淘汰889台燃煤鍋爐 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30萬噸

成都加快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全面開展電能替代行動。加快燃煤鍋爐淘汰和清潔能源改造,建設清潔能源生活區,推進“煤改電”“氣改電”,確定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崇州市、彭州市為成都市“以電代煤先行試點”,分類有序推進工商業企業清潔能源改造工作。2017年全市完成889台燃煤鍋爐淘汰和清潔能源改造,壓減燃煤97.8萬噸,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30萬噸,繞城高速內燃煤鍋爐全部“清零”,完成432家燒烤店“炭改電”和6600余家火鍋店“以電代氣”改造。

此外,加快建設國家低碳城市,盡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成都正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實施環保發電廠項目,金堂環保發電廠、成都隆豐環保發電廠以及成都鄧雙、大林、簡陽、萬興二期、寶林環保發電廠全面開工建設,將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形成新局面。

綠色生活 

騎行減排量居全球第3位 啟動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

構建低碳出行,成都積極鼓勵支持共享單車等新業態發展,率先以規範性檔案形式頒布了全國首個《關於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2017年,全市累計投放共享單車約123萬輛,年減排二氧化碳約6.8萬噸,騎行減排量居全球12個大城市第3位。成都正創新模式開展綠色回收,運用現代網絡科技,開展網上預約,上門回收,同時鼓勵居民建立綠色账戶,通過綠色账戶積累綠色貢獻值或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再生產品、公交免乘次數、共享單免騎次數等,居民對綠色發展成果的參與感、共鳴感與獲得感將得到提升。

積極推動綠色建築發展,成功入選中國綠色建築發展最佳城市十強。2017年全市通過國家綠色建築標識評價項目114個,星級綠色建築面積達1257萬平方米,湧現了中節能大廈、中航國際廣場、等一批優秀綠色建築。

成都充分發揮園林綠地、河湖濕地“吸碳”能力,統籌推進低碳城市與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強化園林綠地增匯,推進“大規模綠化全川”成都行動,啟動龍泉山脈、大熊貓棲息地等重點生態植被恢復工程,全面完成環城生態區“兩湖、四濕地、六森林”等建設,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天府綠道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制定實施“成都增綠十條”,加快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2017年,全市森林蓄積量增至3367萬立方米,建成綠道633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3%。推進河湖濕地增匯,積極開展國際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和省級濕地公園申報創建,白鷺灣城市濕地公園獲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新津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加快建設。推進“宜居水岸”工程建設,浣花溪青華路樣板段以及西郊河實業街樣板段建成開放。2017年全市濕地保有量達2.86萬公頃。

綠色太空 

從“產—城—人”到“人—城—產” 構建“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生態大格局

隨著成都“全面落實年”的深入推動,一系列太空“規劃圖”加快變為“實物量”,生產太空集約高效、生活太空宜居適度、生態太空山清水秀的綠色太空格局將逐步顯現。《藍皮書》提出,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建設,成都推動產業發展模式從“產—城—人”向“人—城—產”轉變,產業太空布局將更加集約高效。全面加強重要街區、重要節點、重要建築等城市設計,城市特色、建築風格、天際輪廓將得到美化,“花園式特色街區”將逐步呈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城鄉人居環境治理,推進幸福美麗鄉村建設,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的生活太空格局將更加舒適宜人。構建成都“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生態大格局,龍門山與龍泉山重要生態屏障與城市綠心得到保障,岷江與沱江水系網絡得到延續,環城生態區、二繞生態區與都彭生態區、崇溫生態區、天府生態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生態太空將逐步形成。(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