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皇阿瑪”張鐵林:漱芳齋幾個丫頭都成長了

攝影:新京報 郭延冰

張鐵林

演員、導演

1957年6月15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

1982年,張鐵林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

後赴英國留學

上世紀90年代加入香港電影工作室

參加《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拍攝

1998年因在《還珠格格》中飾演乾隆皇帝紅遍大江南北

前段時間,正逢北京電影學院78級校友聚會,整整三天的慶典讓張鐵林似乎回到了學生時代,時隔40年再聚首,當年英俊帥氣的小鮮肉現在已年近六旬,白襯衫西裝外套,再加上一頂小禮帽,顯得意氣風發。

他笑說自己現在宅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多,寫書、練字、畫畫,變成了一個“宅男”。

四十年來,他趕上了改革開放,電視電影市場繁榮的好年代,他說自己成了既得利益者,能在風雲瞬變的娛樂圈中客觀觀照自己,即使最紅的時候也沒有膨脹到哪兒去,“我這個人天生有種樂觀的心態,經常會跟比我處境更艱難的人相比,所以總是感恩多於抱怨,我覺得自己能走到今天,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得多,剩下的就是要去回饋社會。”

說著說著,他打開微信中自己正在採用的一套“皇阿瑪表情包”,“時代變化太快了,只能盡力去跟上。”

  

現在,張鐵林出演的影視劇逐漸減少了,他笑言自己已經不是“小鮮肉”了,也很清楚不再是電視劇的主流,年過六旬的他自動地想“退居二線”,把更多機會留給年輕人,除了熱心教育、公益,他醉心於書法和手劄的收藏,被問到不拍戲了會不會心裡發癢,他笑說,“這是很自然的正常規律,我們年近古稀,人到了這個階段,身上承擔的使命和以前也有了本質的改變,一浪推一浪,這個年紀也希望用更多精力推著年輕人向前走。”

↑ 張鐵林專訪影片

倒帶40年

?新京報:改革開放接觸到新的文化和思潮時,你有偶像(崇拜的人)嗎?是誰,為什麽?

張鐵林:太多了,首先是樣板戲裡的英雄人物,而後緊跟著是中國電影初期的明星,達式常、張連文、李秀明、唐國強,都是我的偶像。在我還是個電影學生時,他們已是很成熟的藝術形象,儘管他們演嚴肅電影,一點都沒感覺到他們是嚴肅形象,隻覺得他們光彩奪目、演得真好。

?新京報:你家擁有的第一個電子產品是什麽?

張鐵林:那時我爸買了個雙卡立體聲錄音機,太牛了。卡帶哢嚓放進去,還有兩個喇叭,你可以倒帶,聽完一個還可以接著聽另外一個卡帶,不用換,可真是高級啊。(大笑)當時用的卡帶叫TDK,日本進口很高級的,我們就拿它聽鄧麗君,或是外國的音樂。

?新京報:第一次和香港人合作,是和誰?有什麽不一樣的經歷和感觸?

張鐵林:梁家輝,可以說我是他的跟屁蟲,那時就覺得人家穿什麽都高級,香港還沒有回歸,他是“外國人”,感覺他身上都有一種香味(大笑)。《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我們合作的時候,他有外匯券,老帶著我去故宮小賣部買個麵包,還可以在烤箱裡烤個腸吃,再加一杯咖啡,每天蹭他吃喝,覺得自己享受的是外賓待遇,可光彩了。

梁家輝

?新京報:在風雲變化的時代,你做過什麽逆流而上的事情嗎?

張鐵林:我保持著很重要的幾項“光榮”傳統,至今沒有微博,也從來沒有過;我沒用過BP機;還有沒出過自傳,有幾次都和出版商簽了字,書也寫成了,在最後一秒鐘我決定我不出了,突然間反省,覺得自己有些恬不知恥,為什麽要讀者花時間去看這樣一本書?我做了什麽了不起的事情,值得別人花時間去閱讀?現在出書真的還太早了,對很多事情的認定和認知還有局限性。

?新京報:你是個迎接很多變化和開創了不少“第一”的人,會想讓自己的孩子“子承父業”嗎?

張鐵林:我的回答是No,首先我不覺得這個行業有多麽重要,也認為這個行業是需要天賦和條件的,不具備的話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環境裡是很苦的。主要角色就那麽幾個,那些配角還是挺孤單的。自私一點說,如果是我的孩子沒這條件的話,就別去受罪和委屈了。尤其我女兒很不喜歡拋頭露面,我帶她做了次真人秀她非常抗拒,總認為我們在鏡頭前所說的話都不夠真實。

恢復高考逃出裝卸工命運

1973年張鐵林下鄉插隊到臨潼務農,1976年被招工回城,返回西安成了一名裝卸工。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這成為張鐵林人生的重要轉機,進入演員這個行當主要是為了避免在繼續日複一日的苦力勞作。

1978年張鐵林報考北影的準考證。圖片由本人提供

張鐵林當時的唯一追求就是有一個正經的、又是自己喜歡的飯碗,他不會把考電影學院說成天花亂墜的藝術夢想,坦誠說自己的動機非常樸素,“當你是一個裝卸工,每天早出晚歸、風餐露宿,整天扛著大包、箱子進出貨運場,這樣的一個人,當國家開始有機會讓你考大學,你還會說我想選一選哪個學校嗎?”他帶著極為現實的語氣回想當年,“考大學就是一個動機——我要改變命運,我要逃出去,只要不讓我再乾活、做苦力、扛箱子,你讓我上什麽學校都可以,我沒那麽偉大的胸懷,不用唱高調。”

外界總認為年輕的張鐵林用俊朗的外表輕易獲得“北影”的錄取通知書,事實上並非如此,不久前他曾和40年前的老師說,“老師您還記得我初試的時候就被刷下來了嗎?那中國可就真少了一個皇帝了。”

北影考試是“最激烈的競爭”

陳凱歌在北影78級校友聚會上的一番話讓張鐵林聽了很感動,他說自己太認同了,“改革開放就像烏雲中間露出了一道光,我們就是被那道光普照的孩子,是很幸運的,我們的學習、表演都是和共和國一起進步的,我們拍的不僅是我們的感受,也是國家的現狀。”

張鐵林報考北影時面臨著人生所謂“最激烈的競爭”,三五天的考試時間要淘汰掉幾千個候選者,20個人一組做小品,出一個題目叫火車候車室,考官就在一堆人中挑三五個“順眼”的留下。

1978年張鐵林報考北影的準考證。圖片由本人提供

張鐵林皺著眉頭,“那個考試制度太殘酷了,可能你演個掃地的就被老師看上,演一個安靜地抱著孩子的就被刷掉。”初試被刷的張鐵林沒有氣餒,“我做裝修工時很想進西安電影製片廠,就找那裡的老師給我輔導小品、朗誦,後來就想盡辦法求著老師再幫我找點關係,才有了再考一次的機會。”

他還分享了考試的一個小技巧,“我太想考電影學院了,所以報名很早,是陝西地區001號考生,每次發榜的時候我的名字都排在第一個,結果坊間很多人以為每次我都是第一,就有傳說說一個裝卸工特別厲害,出榜都考第一,他叫張鐵林。”說到這裡,他又傳來一陣皇阿瑪標誌性的“呵呵呵”,告訴記者早報名是非常有意義的。

不相信自己會在銀幕出現

張鐵林一直認為,做藝術行業是需要天賦的。他從小就畫畫,在宣傳隊時四處給人講故事,樣板戲什麽的照單全收。中學時候和郭達在一個宣傳隊,他演小戰士,郭達演黃世仁,搶喜兒的時候掏出槍衝天上開,張鐵林就配合著在一旁“啪啪”砸炮,給槍響配音,“如果我當時砸不響,郭達那個槍可就啞了。”

《魂斷藍橋》

以往的這些歷練對於大學都太淺顯了,他說自己就是個種了幾年地的農民,突然跑到搞電影的大學,天天看著黑白的好萊塢電影,能做什麽夢?做任何夢都好像極不現實,“當時看著《魂斷藍橋》、《飄》,老師指著銀幕說這樣偉大的電影離你們很近,幾年後你們也會和他們一樣出現在銀幕上。當時聽了我們都吃驚得不得了,心想著我們都是些什麽人啊,能出在銀幕上?誰會信這種鬼話?”

不過,張鐵林幸運的事情也不少,剛剛大學二年級,他就在中央電視台的第一部單集電視劇《有一個青年》中扮演男主角顧明華,這是他第一部影視作品,也是中國第一部用蒙太奇剪接手法拍的單本電視劇。

《有一個青年》

1983年,他還主演了白沉導演的《大橋下面》,片中飾演修車匠的他一臉稚嫩,他頗為自豪,“誰沒有小鮮肉的時候,那時我也是帥得不得了的第一男主角。”

赴英留學每天賦予新鮮感

張鐵林說,要不是改革開放,恐怕很多在西安的同學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沒機會去北京,當時跟別人說自己去了北京,別人都覺得你像去了巴黎和紐約。

實體超市對他來說印象最深,以往買東西都需要在櫃台前讓售貨員拿給自己看,再決定買不買,1983年,超市可以在貨架上放著商品讓顧客直接觸摸,在他看來那是“充滿興奮感”的體驗。

後來赴英留學,他覺得坐飛機怎麽坐都不累,他當時英語不好要死命補習,每天在英國街頭走路“見世面”。

英國留學的日子生活拮據,人生地不熟,但他都鉚足了勁兒修煉自己,給BBC拍紀錄片,甚至還給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奪寶奇兵》當過副導演。

《垂簾聽政》裡的張鐵林

上世紀90年代初,張鐵林來到香港,加入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參演了《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後來還轉去了衛視中文台做起了電影專欄節目。張鐵林愛回憶自己林林總總的經歷,豐富的際遇讓他每走一步都覺得新鮮快意,拍《垂簾聽政》和《火燒圓明園》時他結識了梁家輝,他覺得對方就是渾身都“洋氣”的“外國人”,梁家輝帶著他在故宮四處轉悠,用外匯券買杯咖啡和麵包,還可以在烤箱裡加熱一個烤腸。

《還珠格格》後走上“皇帝專業戶”

今年恰好是《還珠格格》播出20周年,當年憑借這部劇大紅大紫的演員們也經歷著人間沉浮。戲裡吹鬍子瞪眼睛,成為史上最萌“乾隆”的張鐵林,至今走到哪兒都有人叫他皇阿瑪,網上也充斥著大量皇上“呵呵呵”的表情包。

“皇阿瑪”表情包

《還珠格格》這部神劇火遍大江南北,張鐵林也開始了漫長的皇帝表演生涯。入戲太深,生活中也戒不掉“皇帝癮”,就連蘇有朋都說,一聽到張鐵林的笑聲就想下跪,這個角色對張鐵林的演藝生涯來說也至關重要。

和皇阿瑪這個角色結緣也出於巧合,有天他剛好跑去三裡屯買竹筐遇上瓊瑤的兒媳婦,“她約我喝了個咖啡,問我有沒有興趣出演一部清宮戲的皇帝,雲裡霧裡就簽約開拍了。”

24集的電視劇在當時拍了5個月,張鐵林說在今天是不能想象的,“頭一天劇務工作人員鬧意見打了起來,我當時還納悶‘唉喲,這是個什麽電視劇啊?’最開始一個禮拜拍不上一天戲,有人研究下棋,我就開始養鳥,每天就提著鳥籠在避暑山莊裡遛鳥,每天劇組還給錢給飯吃,多開心啊。這個戲辛苦的還是趙薇、蘇有朋他們那群年輕人,當時技術跟不上,製作方面也不夠熟練,他們吃了不少苦。”

拍攝《還珠格格》時,張鐵林與范冰冰、林心如、趙薇(從左至右)合影。

自稱“既得利益者”活得很值

《還珠格格》被奉為重播率最高的經典之一,張鐵林卻說自己一點都沒看過,有時趕上電視裡出現就看兩分鐘,他說自己不忍看,“現在有很多(清宮戲)像《甄嬛傳》、《延禧攻略》我真覺得那些場景和道具非常講究,也相當羨慕,像《還珠格格》第一集乾隆的那個鬍子,那個衣裳,看著我覺得有點尷尬,也覺得自己演得不夠好,結果拍出來這麽火,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既得利益者,演了皇阿瑪就火了一輩子,大家都喜歡都說好,那我也不說它壞,我覺得挺值的。”

前不久,張鐵林在《中餐廳》裡和小燕子趙薇、五阿哥蘇有朋上演一出“小團圓”,很多觀眾為此淚奔,似乎回到了當年“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的歲月,張鐵林很是感慨,“當年漱芳齋的幾個丫頭都各有成長,丫鬟都成了范爺,二三十年間每個人都有了飛躍,大家都很忙後來見得少,但再見就會很親。”

  

《能言善道銅牙紀曉嵐》中張鐵林、王剛、張國立(從右至左)成為鐵三角。

同為經典的還有2001年他與王剛、張國立主演的《能言善道銅牙紀曉嵐》,三個人被譽為“鐵三角”,被問到該系列會不會有第五部,張鐵林說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我和張國立、王剛有事沒事都會小聚一下,喝個小酒聊個天,也愛互相調侃。再拍經典也不是我們這幾個演員一廂情願就能有的,如果有機會我們肯定還是會盡力配合。”

策劃:娛樂新聞部、動新聞

監製:金秋 李世聰 瀏海強

統籌:何建為

編輯:許喬洋 吳奇函

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圖片:郭延冰

製圖:新京報 許驍

影片拍攝:楊德超、王磊塬

影片製作:張臣

【改革開放40周年先鋒人物】專題

戳圖片可看專題其他專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