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故事裡的人生》(191 盲人與導盲犬)

   《故事裡的人生》191

    盲人與導盲犬

  一天,一個盲人帶著他的導盲犬過街時,一輛大卡車失去控制,直衝過來,盲人和導盲犬一起慘死在車輪底下。主人和狗的靈魂同時離開了肉身,一起來到天堂門前。

  一個天使攔住他倆,為難地說:“對不起,今天,天堂只剩下一個名額,你們兩個中必須有一個去地獄。”

  主人一聽,連忙問:“我的狗又不知道什麽是天堂,什麽是地獄,能不能讓我來決定誰去天堂呢?”

  天使鄙視地看了這個主人一眼,皺起了眉頭,她想了想,說:“很抱歉,先生,每一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你們要通過比賽決定由誰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問:“哦,什麽比賽呢?”

  天使說:“這個比賽很簡單,就是賽跑,從這裡跑到天堂的大門,誰先到達目的地,誰就可以上天堂。不過,你也別擔心,因為你的肉身已經不存在,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靈魂的速度跟肉體無關,越單純善良的靈魂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讓主人和狗準備好,就宣布賽跑開始。她滿心以為主人為了進天堂,會拚命往前奔,誰知道主人一點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著。更令天使吃驚的是,那條導盲犬也沒有奔跑,它配合著主人的步調在旁邊慢慢跟著,一步都不肯離開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來,多年來這條導盲犬已經養成了習慣,永遠跟著主人行動,在主人的前方引導和守護著他。可惡的主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他只要在天堂門口叫他的狗停下就可以了。

  天使看著這條忠心耿耿的狗,心裡很難過,她大聲對狗說:“你已經為主人獻出了生命,現在,你的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領著他走路了,你快跑進天堂吧!”

  可是,無論是主人還是他的狗,都像根本沒有聽到天使的話,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悠閑地散步。

  果然,離終點還有幾步的時候,主人發出一聲口令,狗聽話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視的眼神看著主人。

  這時,主人笑了,他扭過頭對天使說:“我終於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擔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幫它決定,請你照顧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戀地看著自己的狗,又說:“能夠用比賽的方式決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讓它往前走幾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過它陪伴了我那麽多年,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著它,所以我忍不住慢慢地走,只想多看它一會兒。如果可以的話,我真希望永遠看著它走下去。不過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該去的地方,請你照顧好它。”說完這些話,主人向狗發出了前進的命令,就在狗到達終點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飄向地獄。他的狗見了,急忙掉轉頭,追著主人狂奔。滿心懊悔的天使張開翅膀追過去,想要抓住導盲犬的靈魂,不過那是世界上最純潔善良的靈魂,速度遠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導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獄,導盲犬也永遠守護著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裡,喃喃說道:“我一開始就錯了,這兩個靈魂是一體的,他們不能分開……”

  作者感言:小故事盛讚了人間的美好情意。由兩個善良純潔的靈魂凝結成的深厚情意,是不可戰勝的,無論是光明天堂的引誘,還是黑暗地獄的威懾,都不能讓這種神聖的情感瓦解。相比之下,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為一己私利斬斷親情、毀滅愛情、葬送友情的做法,就顯得十分渺小和卑微。

  我們說這則小故事,是想借天使的判斷失誤,聊聊“人性善惡”和“天使誤判的啟示”這兩個話題,

  話題一:人性善惡問題。天使說的沒錯,她“一開始就錯了”,她的失誤源於思維的起點,源於她戴著“人性惡”的“有色眼鏡”來思考和判斷問題。“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損人利己的,人性本惡”的觀念,先在地存在於天使的思想中,並左右著天使對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當盲人的靈魂提出要由他來決定誰去天堂的時候,天使立即做出否定,並投以鄙視的目光。天使的心路過程是這樣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性本惡,盲人是人,其本性必惡,如果允許他來決定誰進天堂,他一定會從利己的一面做出決定,讓狗下地獄。隨後,天使一直戴著這個“有色眼鏡”觀察和評判著盲人和狗的比賽過程。是“人性惡”這一觀念導致天使判斷完全錯誤。

  人性善惡問題,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話題,古往今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管是性善論、性惡論抑或人性無善惡論,都有足夠的立論依據,誰也說服不了誰。不過,就世界的大範圍來講,肇始於宗教神學的西方文化,比較強調人性本惡,人生下來就是有罪的,所以,西方在部落以及民族國家的治理中,很重視規約和制度法律建設,以防人的惡性泛濫而導致社會失序;而東方文化,由於受中國儒學的深遠影響,比較強調人性本善,所以,在部族以及民族國家的治理上,很強調人自身的德性修養和社會人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東方人安身立命的起點,內省和慎獨是東方人德性修養的重要手段。

  就中國而言,幾千年來,儘管封建時代的主流文化強調性善論,《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但也不是一個聲音,也存在著人性無善惡論、人性善和人性惡三種說法。戰國時代的告子、孟子和荀子,分別是這三種觀點的典型代表。告子認為,人性是人的自然生理屬性,生而具有,“生之為性,食色性也”,人性的內容就是“食色”,無所謂善惡,人性如水,“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生下來就具有“惻隱之心”“善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這四種善端,這四種善端與生俱來,如人有四肢一樣,而人之不善,是由於後天不努力培養和擴充“善端”所造成的;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人“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人天生具有“好利”“疾惡”“好聲色”等種種情欲,這種情欲驅使下的“惡”是天然生成的,賢與不肖均如此,不過,“惡”是後天可以改造的,聖人就是後天改造的結果。

  就本人看來,人之初,本無性善與性惡,善惡是社會價值標準,對於初生的嬰兒來說,只是個零。人性的善惡,都是在人從嬰兒長成大人的“成人”過程中,在生存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下,通過自身的主動選擇造成的。

  話題二:天使誤判的啟示:天使的判斷失誤啟示我們:既有的思想成見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往往會干擾我們對事物做出科學分析和正確判斷。因此,我們在評判社會事物、社會現象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帶著成見和憑借以往的經驗來看待事物。有效的做法是:將既有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經驗“懸置”起來,不帶偏見地“回到事物本身”,就事物的自身呈現來判斷事物的是非曲直。

  當然,這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情,因為人是一個有思想的存在,既有的思想意識、道德標準、生活經驗、好惡情趣等觀念性存在,會自覺不自覺地左右人的認識,不是說“懸置”就可以輕易“懸置”起來的東西。因此,人要想盡可能多地不帶偏見地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看待和評判事物,不犯天使的錯誤,就需要不斷強化“懸置”意識,事先提醒自己摘掉“有色眼鏡”,每遇事不要忙著做出結論。只有這樣,才有助於回到現象本身,從而得出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結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