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思想眾籌|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不要忘了「老中醫」

近日,中醫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中,就有不少來自中醫領域,在這些委員看來,海派中醫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海派文化」特徵的上海中醫藥。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過程中,不斷弘揚海派中醫文化的精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傳承海派中醫文化

「在以前看中醫,石筱山骨傷好,顧筱岩瘍科好,韓哲仙治黃疸,……,可謂婦孺皆知,家喻戶曉。」陳紅專委員表示,「海派中醫是我國近代中醫學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以當時上海的名醫薈萃、流派紛紜、學術爭鳴、中西匯通為特徵,對於我國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更承載著豐厚的人文、哲學底蘊。」

陳紅專委員特別提到了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在館藏中,就有民國紅木出診藥箱,丁甘仁、張聾彭耳(張驤雲)、陳筱寶、石筱山、夏應堂和王仲奇等近代上海著名醫家的醫案真跡等等。系統全面反映我國中醫藥學從形成到繁榮、從繼承到創新的軌跡,是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和中醫藥文化的縮影。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曙光醫院主任醫師蔣健認為,「民族文化才是獨特文化,中醫文化不僅是民族文化,還是解除人類痛苦的文化,它喚起的是我們的深層次中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

講好海派中醫故事

海派中醫流派的紮根與傳承,更與孟河醫派緊密相連。孟河醫派著名醫家如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紛紛走出故土,有多名名醫東行上海等地,逐步形成最具代表性的費、馬、巢、丁四大家,開業授徒。目前上海三甲中醫醫院的專家,不少都是孟河醫派的傳人,像全國名老中醫、上海市中醫醫院終身教授王翹楚先生是孟河醫派「馬氏流派」傳人等。海派中醫丁氏內科傳人韓哲仙肝病臨床傳承研究基地也在上海市中醫醫院。

「現在上海的三甲中醫醫院,基本上都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這些醫院在海派中醫的傳承和創新中發揮引領作用。」陳紅專委員說,「上海率全國之先,探索以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工作站的形式總結中醫名家學術思想、臨床實踐,並在院校之外探索師承教育,相關經驗已向全國推廣。」由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主持《海派中醫》三十集系列紀錄片,主要講述了海派名老中醫從醫的經歷、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很值得一看。

在陳紅專委員看來,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和中華文明的結晶,必須以傳承為根基,以創新為動力,發展好中醫藥,讓真中醫好中藥更好為百姓健康服務,講好海派中醫故事,創造海派中醫新傳奇。

蔣健委員在大學本科、研究生都是學中醫,但是出國之後又學了西醫系統,「許多人都會有的晚上睡不好覺、無精打采,通過西醫檢查沒有任何疾病,但是有這樣那樣不舒服,這種情況是比較多見,我個人把它認為是人類第二種系統的疾病。」 蔣健委員透露,其曾經接觸過許多到上海來學中醫的德國人、法國人,他們回國之後開設了中醫診所,在他們看來有許多解決不了的癥狀,像抑鬱等,用中醫的辦法可以很好地解決,因此現在中醫在海外非常火。

「我並不是說中醫不能治病救人,但是在目前的醫療科技下,西醫在血液檢查、CT、手術等領域有長處。」蔣健委員說,「今天的疾病相比過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的疾病,西醫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優勢的,但是如果能夠結合中醫的特長,就會讓人們享受到健康生活。」

讓海派中醫「走出去」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在此次提交的提案中,有一件是《關於「一帶一路」背景下,進一步推進建設海外中醫中心的建議》。

在吳煥淦委員看來,上海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橋頭堡,近年來上海曙光醫院、龍華醫院、嶽陽醫院等已經分別在捷克、馬爾他、模裡西斯等「一帶一路」國家建立海外中醫藥中心,在當地傳播中醫文化,病人反響熱烈,為中醫藥在「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和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吳煥淦委員建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政府的溝通協調,推動各國以立法形式在中醫醫師執業資格、教育學歷認證、中藥產品準入、中醫診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等方面合理妥善地處理中醫藥服務及產品的準入限制。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方翔 江躍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