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日腹瀉的中醫療法

夏日腹瀉的中醫療法

水瀉又稱水泄、注下,指瀉下如稀水,似水下注,多因脾胃虛弱,感寒停濕及熱迫腸胃所致。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以下為夏日水瀉的簡單中醫療法,有需要的老人可在醫師的指導下選用。

普通水瀉癥狀為每日瀉水樣便1~2次。

用方:平胃散。蒼朮、厚樸、橘皮、檳榔、炙甘草、白芍、當歸、梔子仁各3克,加水5碗,煎成3碗,1日內分3次服用,當小便通、腹瀉停止後即可停止服用。

此葯中蒼朮溫散水濕,橘皮、檳榔疏通胃間滯氣,梔子仁清肺熱助收斂,厚樸溫肝陽助疏泄,炙甘草補中氣,當歸、白芍養津液。

肺熱水瀉常為夏季出大汗後出現腹瀉癥狀,腹瀉時肛門自覺發熱。

用方:冬瓜500克洗凈,切小塊,盛入容器中,大火蒸5分鐘,吃冬瓜喝汁,每日1 次,連用3日。冬瓜汁清肺熱、理胃滯,可很快緩解水瀉的癥狀。

停食水瀉癥狀為口中泛酸、不思進食、口苦、潮熱、腹部脹滿、按摩腹部覺得疼痛,可兼有發燒、舌苔黃厚,嚴重的甚至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可用烏梅8枚,白糖60克,水煎30分鐘飲用。

若水瀉時伴有泛酸、不思進食,但無潮熱,神志清醒,按摩腹部不脹滿,可兼有發燒、頭暈目眩、口苦,此時可用方子加減平胃散。蒼朮、厚樸、梔子仁、神曲、麥芽、生甘草、白芍、當歸各3克,3碗水煎成1碗分2次服用,連用1~2 天。

傷陰水瀉癥狀為水瀉癥狀不嚴重,但發病時間久,諸葯無效,食慾照常。

用方:豬肉200克,切小塊煮濃湯,撇去油,吃肉喝湯。豬肉湯補陰液、收熱氣,小便正常後即痊癒。如水瀉時伴有積食,口中發臭,用豬肉湯送服神曲、檳榔各3克(研成粉)。

水瀉已愈二便難分癥狀為水瀉已經痊癒,但是小便時大便同時出來或者先解大便才解小便,大便雖然不夾水,但是仍不成形,一天2~3 次。

用方:歸芍地黃丸,一次服用3克,一日3次。

濕氣水瀉癥狀為水瀉、不泛酸、口渴且能飲水。

用方:五苓六一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各6克,桂枝3克,六一散9克,加水3碗,煎成1碗,分3次服用,連用3日。此方中五苓祛濕,六一散清熱、利尿道。

若不泛酸,水瀉拉出來的是清亮的白水。這主要是由於食物未停在胃裡,而停在腸道裡。此時可用消食湯。將檳榔、山楂、麥芽、神曲、炒梔子仁各3克,3碗水煎成1碗,每劑分3次服用,連服2~3劑。大便中白水轉為黃水即痊癒。

火土轉寒水瀉有4種癥狀。

1.水瀉者服藥後,腸鳴消食、小便正常,但是仍然水瀉,且大便變成黑綠色、食欲不振。宜用消溫湯。炒檳榔、炒山梔、炒神曲、炒麥芽各3克,乾薑3~6克,3碗水煎成1碗,分3次服用,連用1~2劑。當糞便黑綠色轉成黃色,逐漸成形即可停葯。如果服藥以後出現燥熱的感覺,服用3克或6克歸芍地黃丸養陰即可。

2.水瀉無尿,腸子裡響聲很大,可伴有口臭。用方:檳榔3克,大烏梅10枚,3碗水煎成1.5碗,再加大黃3克,再煮3分鐘即可飲用,服用1劑即可。仍水瀉的人可將烏梅5枚煮水,服至小便增多即可停用。

3.水瀉時伴有腸鳴,口不臭,身體乏力。可用參苓白朮散。黨參、白朮、茯苓各15克,加3碗水浸泡1小時,3碗水煎成1碗,分3次服用,連服3劑。或者買中成藥參苓白朮散,按說明服用。

4.水瀉不嚴重,伴有鼻孔發熱。方子:檳榔3克,陳艾葉3克(可用烏梅5枚代替),加水煎煮10分鐘即可飲用,連用3 劑。鼻孔發熱者多是下焦虛寒,用此方可很好緩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