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補腎清肝楮實子,花期五月果九月

楮實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乾燥成熟果實,其植株又名:谷(《詩經》),楮(《說文》),谷桑,楮桑(陸璣《詩疏》),構(《酉陽雜用力),斑谷(《本草圖經》),楮桃樹(《救荒本草》)。醬黃木(《嶺南採藥錄》),谷漿樹、奶樹、噹噹樹、柯樹、谷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樹、殼樹。有補腎清肝、明目、利尿之功用。

多生於山坡、山谷或平地村舍旁;有栽培。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近10多年來,楮實子的市場需求量增大,而供貨來源減少,價格趨升,故摻混現象日見嚴重,少則摻有10%~15%的偽品,多則達20%以上。

藥材歷史考證

楮實的始載本草為《名醫別錄》。《本草圖經》曰:「楮實生少室山,今所在有之。此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文,謂之斑谷,今人用為冠者;一種皮無花,枝葉大相類。但取其葉似葡萄葉作瓣而有子者為佳。其實初夏生,如彈丸,青綠色,至六七月漸深紅色,乃成熟;八月九月采,水浸去皮穰,取中子,日乾。」

李時珍曰:「按許慎《說文》言,楮、谷乃一種也,不必分別,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葉無椏叉,三月開花成長穗,如柳花狀,不結實,歉年人採花食之。雌者皮白而葉有椏叉,亦開碎花,結實如楊梅,半熟時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兩種樹並易生,葉多澀毛。南人剝皮搗煮造紙,亦緝練為布,不堅易朽。」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楮實子及其原植物構樹相符。

藥材性狀鑒定

中藥楮實子略呈球形或卵圓形,稍扁,直徑約1.5mm。表面紅棕色,有網狀皺紋或顆粒狀突起,一側有棱,一側有凹溝,有的具果梗。質硬而脆,易壓碎。胚乳類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水試:水溶液呈橙黃色;放大鏡下果實表面紅棕色,網狀明顯,有瘤狀突起。

採集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洗凈,曬乾,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及雜質。

飲片炮製:篩去雜質。用時搗碎。置乾燥處貯藏,防蛀。

楮實子為常用中藥,其臨床應用,杜絕摻混、染色現象,不但影響臨床療效,而且尚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要多加註意,學會鑒別其真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