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因紐特人:冰化了,家在哪?

一艘船緩慢航行於遍布冰山的水域。由於沒有公路和鐵路系統,格陵蘭大多數城市之間的交通工具是船、飛機、雪地摩托或狗拉雪橇。

攝影:KEITH LADZINSKI

格陵蘭島不是想買就能買,

川普就被丹麥給拒了:

“歡迎生意上的合作,

但不對外出售。”

偏僻的冰鬥、狹窄的峽灣以及連綿的山谷構成了諸多戶外冒險活動的完美背景,比如徒步旅行,雪鞋健行和攀冰。

攝影:KEITH LADZINSKI

格陵蘭是競爭日益激烈的戰略要地,

在北極佔了207萬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還擁有豐富的寶貴資源,

比如礦產、最純淨的水和冰

魚類資源、海產品、可再生能源,

還是探險旅遊的新前沿,

格陵蘭島讓川普動心並不奇怪。

格陵蘭島劇烈起伏的地形激發遊客前往漂浮的冰山上,探索令人驚歎的美景。

攝影:KEITH LADZINSKI

這也不是美國人第一次對格陵蘭島出手,

1946年美蘇冷戰剛開始,

美國官員就曾試圖購買該島。

雖是隸屬於丹麥的半自治領地,

島上居民大多具有因紐特人血統。

Valerie 和 Michael Qaunaq 身著馴鹿皮做的冬衣保暖,他們三歲的兒子 Joshua則裹著豎琴海豹皮做的大衣。

攝影:ACACIA JOHNSON

因紐特人主要生活在北極圈附近,

包括俄羅斯、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

因紐特人世代靠冰生存,

如今隨著氣候的變暖,

和傳統狩獵技能的失傳,

他們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

當海冰融化時,鹽分會沉入海洋,在表層留下新鮮的飲用水。加拿大北部北極灣(Arctic Bay)附近的努烏克塔克(Nuvukutaak)狩獵營地裡,Charlotte Naqitaqvik正在用燒水壺收集飲用水。

攝影:ACACIA JOHNSON

加拿大北極地區,每到春天,

當動物開始向北遷徙,

太陽不再落山之時,

因紐特孩童都會和家人

一起踏上為期數周的露營之旅。

露營之旅開始前,努納武特(Nunavut)的海冰上晾著一頂自製帳篷。

攝影:ACACIA JOHNSON

Olayuk Naqitarvik正要帶著孫子外出參加野營,但海冰破裂了,這意味著他必須要小心翼翼、精心策劃才能安全渡過。他把孫子安置在一輛裝滿家庭露營用品的雪橇上,自己騎著車拉了起來。儘管身體虛弱, Naqitarvik的妻子Marsha堅持要參加這次活動,她想把自己幾十年來積累的陸地生活經驗傳授給下一代。

攝影:ACACIA JOHNSON

在去往釣魚湖的9小時旅途中,Darcy Enoogoo趁著休息間隙和女兒Alana在冰上玩起了雪上摩托玩具。

攝影:ACACIA JOHNSON

在這趟穿越北極地區的旅程中,

長輩們會將世代傳承下來的狩獵技巧

和文化價值觀灌輸給後輩們。

確保傳統能夠延續下去,

即使有一天冰雪不再存在。

一位名為Tagoonak Qavavauq的長者正在學校裡教孩子們製作班諾克(bannock)麵包。隨著長者們的離去,因紐特人祖先留下的有關如何在這片寒冷土地上生存下去的知識也逐漸消失。許多人決心將傳統傳承下去,那些已經不再狩獵或露營的家庭中的孩子們尤其應當了解。如今,因紐特人社區的糧食安全和營養不良問題日益嚴重,在這樣的危機時期,學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生活是生存的關鍵。

攝影:ACACIA JOHNSON

捕獵活動是他們文化的核心,

而環斑海豹又是捕獵的重中之重。

因紐特人為生存而進行的捕獵,

有別於備受批評的商業海豹捕撈。

數千年來,原住民聚落依賴海豹

獲取食物和衣物。

捕獵海豹是因紐特人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海豹的皮膚會被製作成大衣,圖上這塊毛皮來自於最近捕殺到的一頭海豹。千百年來,狩獵技能在因紐特人中世代相傳,這有助於他們在不斷變化的氣候中生存下來。

攝影:ACACIA JOHNSON

一張冰凍的海豹皮與北極灣廣闊的白冰形成鮮明對比。

攝影:ACACIA JOHNSON

拉伸、凍乾,是軟化環斑海豹皮的第一步。女人們會把動物毛皮加工成衣物、帳篷和睡袋。這是因紐特人中極為重視的技藝。

攝影:ACACIA JOHNSON

如今,面對持續的食物短缺

和進口貨物的通貨膨脹,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

海豹捕獵仍然是他們維持生活的一種方式。

冰面上的血跡一直延伸到了Naqitarvik一家的聚集處,家裡的年輕女子第一次成功捕獲了環斑海豹,此刻他們正在慶祝。

攝影:ACACIA JOHNSON

對依賴自然資源的原住民而言,

沿海退化、永久凍土解凍這些狀況,

都將對生計和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過去30年,支撐北極海洋生態系統

最厚最古老的多年冰已經減少95%。

Darcy Enoogoo在北極灣附近尋找海豹呼吸的洞。因紐特人非常依賴傳統捕獵,然而,變暖的氣溫也使冰面變得危險,讓捕獵季節變得短暫。

攝影:ACACIA JOHNSON

長者們已經不再能預測

冰層變薄時的安全出行路線,

動物的遷徙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加拿大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

正在努力適應這些變化。

KigutikarjukShappa在她母親的草泥牆房屋裡凝視著窗外。這種草泥牆房屋是一種傳統住所,有一半在地下,利於保暖。

攝影:ACACIA JOHNSON

北極風景中最永恆的事物,

就是它處在永恆的變化當中。

在過去的50年裡,

除了氣候變遷之外,

因紐特人經歷了政治、經濟

和文化上的飛速變革。

北極灣一個村落在象牙白的風景中閃耀著溫暖的光。這個村子的名字在因紐特語裡是Ikpiarjuk,翻譯過來是“口袋”。

攝影:ACACIA JOHNSON

Susan(11歲)和Sipporah(12歲)沉浸在電視熒屏的光芒之中。在全球化的浪潮當中,年輕人要在長輩們的傳統價值觀與現代科技的影響中尋找平衡點。

攝影:ACACIA JOHNSON

這些變革與全球化,

與19世紀的同化政策密不可分。

因紐特人被迫從自治的半遊牧民族

轉向政府的安置地,

不僅自己的身份認同被剝奪,

又被西方文化滲入。

是選擇古老傳統的生活,

還是選擇被強加的生活?

他們迷茫地徘徊。

北斗七星在北極灣上空靜靜地閃耀著,這是我們地球的燈塔,指引所有人的方向。

攝影:ACACIA JOHNSO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