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保健益養生,走近針灸療法,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循環

2006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申報針灸經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中醫特有的治療手段,針灸這門古老而又神奇的科學,在現代醫學大家族中佔據著一席之地。

針灸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針灸最早的原型是砭石,人類在野外受傷,傷口處出現膿包,此時會用磨尖的石頭刺破放出膿液,也就是所謂的針砭時弊。隨後在古代青銅器時代,逐步演變成金屬針,相傳有伏羲製九針,分成長短粗細各不同的針具,用於治療不同的疾病。

70年代開始針灸真正開始走出國門,邁向世界的舞台,至今已普及遍布183個國家,某些國家還為針灸立法,規定針灸治療納入醫保可以報銷。許多國外學者特別對針灸的鎮痛感興趣,特地來華學習針灸的精髓,這無形中讓針灸成為打開兩國外交的鑰匙和文化交流的紐帶。

古人認為不但體表會留存病邪,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病邪由表及裡逐漸侵入血脈、肌肉、骨髓、和五臟六腑。當邪氣隱藏在較深的部位,就得想辦法引導帶出邪氣,於是乎為了觸及到這些鞭長莫及的病邪,針灸所用的銀針也就越來越細。

針灸是通過刺激經絡穴位,激發自身的內在氣血調控功能,讓特定病疾往良好的趨勢發展,起到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等作用。在各類文獻臨床記載表明,針灸在治療3000多種的疾病上多少有些幫助,包括落枕脖子扭轉疼,腰酸背痛,偏頭痛等痛症,中風類等神經系統異常,內分泌系統失調以及失眠等等。

在陰雨潮濕的氣象裡,針灸的人群也是絡繹不絕。其實不推薦此時去針灸,因為中醫提倡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是息息相關的,自然界的瞬息變化也影響著我們的氣血盛衰。自然界氣旺盛升騰時,人體氣血比較旺盛;反而外界陰氣佔主導時,人的氣血相對虛弱,病邪可能會順著針灸部位進入體內。雖然現在多數的診室內裝有空調等取暖設備,但只是權宜之計,走出診室依然會被外界影響。

針灸治療落枕。有些人常常晨起後感覺項部不適,活動受限有酸痛癥狀,這就說明發生落枕的問題。除了熱敷按摩改善減輕外,對手背上第2、3掌骨間的落枕穴進行針灸,起效也特別快。

針灸治療牙痛。面部神經麻痹。針灸頰車穴,位置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方大約一橫指處,就是咀嚼時肌肉隆起出現的凹陷處。

針灸治療急性中風。急性中風常有昏厥偏癱,關節肌肉疼痛,四肢麻木,口角不利等現象。通常會選取內關、人中、曲池、三陰交等穴位進行針灸。人中穴在人中溝的1/3與2/3交界處,是昏迷暈厥的急救要穴之一。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前臂的腕橫紋上兩寸地方,對暈車中風常常會採取該穴位。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橫紋外側端,擅能宣行氣血作用。三陰交為肝脾腎三臟之交會穴,在內踝窩點上3寸,有補脾健腎,氣血雙補之功效。

針灸治療抽動症。部分兒童會出現躁動心神不寧,魂不守舍,跑動亂喊,口歪眼斜等癥狀,臨床上稱為抽動症。取穴於合谷針灸,治療口歪吐白沫上效果還不錯。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面口合谷收,和口嘴相連。在第1、2掌骨之間凹槽位置,平時自己也可以用另一隻手大拇指上最上部的橫紋搭在該處進行按摩。

針灸治療失眠。針灸治療入睡困難,早醒,夜晚多醒等失眠是中醫上的適應症。根據不同情況辨證施治,如肝膽火旺,心腎不交,心脾兩虛等。通常取神門(手腕橫紋處)、三陰交(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百會(頭頂正中)三穴同時灸之,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可見針灸的博大精深,通過刺激經脈穴位,讓原本閉塞經絡變得通暢,加強自身免疫力,讓外邪無機可乘,同時也推動氣血循環,行氣活絡,使五臟六腑得到更好的滋養,體內陰陽趨於平衡,從而起到保健和治病的雙重作用。

普及健康知識,養生觀點,對生命的體悟內容為作者鷹眼觀五洲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載、盜鏈,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