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布局中醫藥健康產業體系 強勢打造安化富硒黃精

「安化黃精」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審計及品質評鑒

紅網時刻7月2日訊(通訊員劉雙)近年來,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戰略,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特色產業重點培育,湖南也將中藥材產業納入了「製造強省」重點發展的20個產業鏈之一。

安化,素來有著「湘中藥庫」的讚譽,這裡中藥材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天時利地的資源優勢,正推動著安化建立中醫藥健康產業體系,打造全面的產業鏈條。在8月即將開幕的2019中國(湖南)中醫藥與健康產業博覽會上,安化也將以108㎡的展位面積閃亮亮相。

名副其實的「湘中藥庫」:各類中藥材263科、1277種

提到安化,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黑茶」,但其實真正了解它的人知道,這裡還是一個中藥材的藏寶地。安化地處神秘的北緯28°,面積4950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積5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6.51%,全境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157座,是業界公認的藥材「小湖南」。據統計,全縣共有各類中藥材263科、1277種,其中植物葯172科1133種,動物葯91科139種,礦物葯13種,其它類2種。國家、省重點保護的品種27個,列入國家藥典的品種248個。萬畝以上大宗品種5個,分別為厚樸12萬畝、黃精4萬畝、玉竹4.5萬畝、杜仲2萬畝、五加皮1萬畝。

此外,世界稀有石種冰磧岩,在這裡被大量保存下來,安化現存冰磧岩佔全球總量85%,使得鋅、硒等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深藏在安化的厚土之中。依託自然的山水和獨特的資源環境優勢,中藥材生產已成為安化重要的傳統產業,獲得了「中國厚樸之鄉」「全國黃薑產量第一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因此,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了安化縣內稟賦天然的中醫藥寶庫。

呼之欲出的大健康產業: 繪就「葯、食、健」產業路線圖

近年來,安化縣重點打造中醫藥健康產業鏈,深度融合葯、茶經濟,大力發展中藥材生態種植。《安化縣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已經頒布,確定了「五品一核兩翼多基地」的產業發展整體布局,確立了「安化茶葯」「安化食葯」「安五味.養五藏」「山水藥茶.康樂安化」等產業發展理念,安化縣中醫藥健康產業「葯、食、健」的發展路線圖已基本繪就。力爭在五年內建立優勢顯現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體系;在十年內,實現百億年產值,成為安化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這是安化縣中醫藥產業發展向未來發出的「宣言」。

安化是「湖南省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目前「安化玉竹」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安化厚樸」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安化黃精」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申報工作正在進行;總投資逾12億元的安化縣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基礎平台建設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安化的中醫藥並沒有止步於天然的優勢,近年來在加工環節上尋求突破,企業中藥材初製加工能力全面提升,一批以中藥材初製加工的小微企業逐步成長,促進了產業鏈條的完善和進一步延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安化縣中藥材初製加工廠房新建7個、擴建2個,新增年加工能力5000噸,全年共完成中藥材初加工5.2萬噸,產值9.6億元。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強勢打造富硒黃精

安化獨特的冰磧岩風化土壤上生長的黃精天然富含鋅、硒。安化黃精被譽為冰磧岩上的仙草,今年有望認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安化縣中醫藥健康產業規劃(2018-2030年)》已初步遴選黃精、玉竹、厚樸、五加皮、木瓜等為安化縣重點發展的「安五味」中藥材品種。其中,黃精已被初步列為「安五味」核心品種。

安化黃精具有悠久的生產歷史。明·嘉靖《安化縣誌》(公元1543年)記載安化出產中藥材黃精等60種,清·同治《安化縣誌》(公元1872年)記載安化出產中藥材黃精等44種。黃精是中醫傳統補中益氣良藥,其主要成分黃精皂苷與黃精多糖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還有抗菌、抗衰老、強精力的作用。其中,富硒黃精更是對增強人體免疫力與抗腫瘤等方面具有獨特功效。

在黃精的種植上,安化有著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已有10餘年的種植歷史,品種以多花黃精為主,大多套種於海拔200—500米的杉木林下,是目前全國多花黃精種植最成功、面積最大的縣。目前,全縣黃精種植面積達4萬畝,主要分布在江南、東坪、田莊、龍塘、小淹、馬路等鄉鎮,每年可產鮮黃精1.6萬噸。

黃精有著強大的開發潛力,而安化黃精富含有17種氨基酸、大量維生素,其富含的黃精多糖、皂苷、黃銅三大營養成分,分別是冬蟲夏草、人蔘、蜂膠的主要成分。黃精的保健品、葯膳食療開發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記者了解到,安化縣正在加快地標產品申報,而安化黃精今年也有望認證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我們都非常盼望黃精發展得好,不僅是安化的寶貝,也能成為更多人的健康選擇。」安化種植黃精的村民也有他們的想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