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作評分領跑坎城場刊,但這部舊作才是他的經典

在剛剛閉幕的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西班牙國師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的新片《痛苦與榮耀》拿下了國際銀幕場刊3.3分的高分,僅次於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而在一向推崇他的法國,更拿下了3.6分的最高分。阿莫多瓦的這部新作,在坎城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再一次展現了這位西班牙電影大師的不落風采。

結果,金棕櫚又沒他的身份,輸給了場刊第一的《寄生蟲》。雖然兩部影片都非常好,但我私心還是想給阿莫多瓦。因為,像他這樣的大師級導演,早就該有一座金棕櫚了!

如果看過阿莫多瓦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的作品一直以來水準都比較穩定,最差的作品也不過就是《吾棲之膚》等片的水準,但其實也並沒有很差。阿莫多瓦的影像似乎是有一種魔力,儘管他講述的是比較狗血的奇情故事,但他的電影中永遠綻放著一種西班牙人的狂躁和熱情,也帶著一種對情感的細致描摹。

或許,這是gay導演與生俱來的特質。

今天要說的作品是上映於1999年的《關於我母親的一切》,這部作品在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上拿下了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導演獎。

阿莫多瓦在大部分電影中表現出的那種癡迷與瘋狂,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沒有那麽的熱烈,而代之以一種溫情脈脈的目光,去注視著我們身邊最親的人——母親,呈現出一種對母親的熱烈的愛。

開篇就是母子之間的對話,這段對話的內容其實不用詳細敘事,大概就是母子之間的互相鬥嘴,你我不讓。

字幕是出現在沙發上的母子二人中間的,其實也有暗示作用,代表的是母子之間兩代人的鴻溝。

而在此後的全片中,這道鴻溝一直都存在,構成了阿莫多瓦去觀察、解讀親情的切入口和重要部分。

接下來是一出模擬心理實驗,將母親置於電視中,告知丈夫已經死去,觀察母親的心理變化。這在於母親看來是無動於衷的,但是卻埋下了母親作為女性最開始的感情線。

這場戲其實描繪了婚姻對於女性的價值和母親的身份對於女性的價值的兩者之間的衡量,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作為母親的身份對於女性來說是大於一切的,所以我們看到了鮮明的對比,一種只是悲傷,而另一種是精神崩潰。

而這種區別,正是在敏銳捕捉到女性作為妻子和作為母親兩種不同情感的區別之後,所得出的結果。

所以在女主兒子出車禍死後的故事情節中,主要是以母親和孩子為主。從開頭到結尾最後十幾分鐘之間,相當長的篇幅裡,男性只是作為點綴的符號出現,而沒有任何機會獲得表現機會,甚至都沒有一個正面的特寫。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本片才有更多的篇幅去觀察女性、觀察母親,從而徹底地去剖析母親這個角色的情感屬性。

雖然片名叫《關於我母親的一切》,但其實重要的戲份都在作為兒子的“我”出車禍死去之後,母親艾拉踏上了尋找孩子生父羅拉的道路。

在尋找的過程中,她遇到了三個不同的女人,一個是修女,一個是修女的母親,另外一個是兒子最崇拜的女演員羅霍,而這三個女人的共同身份都是母親。

修女羅莎一直以來都在做義工,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目標。但是卻被查出來未婚懷孕,而孩子的父親正是羅拉,不僅如此,還被羅拉傳染上了艾滋病。即使如此,依然堅持著將孩子生了下來,只因為對生命的不捨。

演員羅霍的女兒,其實是一個吸毒癮君子,並且叛逆性格極其強烈。母女二人在登台演出前,經常爆發矛盾,甚至在激烈的爭執之後,在演出前突然生病進了醫院。但由於是自己的女兒,羅霍始終默默吞下了所有苦水。

修女羅莎的母親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女人,而在羅莎堅持之下,她卻屢次退步。從接受HIV開始,到了解妓女群體,再到了解孩子的父親。一個偉大的母親,因為親生骨肉,改變了原先的信仰,嘗試著接受了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

三個不同的母親的敏感情緒,都被揉碎在生活中不斷地衝突和矛盾中傾瀉出來。而伴隨著阿莫多瓦頗有西班牙風格的濃烈色彩噴薄而出的,還有關於親情的種種解答。

阿莫多瓦一向擅長於表現在一段關係中彼此的掌控欲與反叛逃離,而這種反叛逃離在愛情中是歸於人下半身產生的欲望的。但在親情中,顯然不存在這樣的下半身欲望動力,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種無力的愛在其中。

這表現在,在母子關係中,佔有實際主導地位,並且手握著對方最敏感的神經的那個人,其實是子女。我們不難看到,在《母親的一切》這部電影中,所有的母親雖然是主角,但是卻時時都處在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中。

艾拉與兒子的關係中,艾拉始終是那個被動接受的一方。兒子要參與她的實驗,她只能選擇接受,兒子要追星,她要接受,兒子最後不顧一切的追向汽車,出了車禍,她還是被動接受的一方。

在羅霍與女兒的關係中,羅霍的地位也是處在被動的一方,雖然看上去強大,但女兒的叛逆依舊無可奈何,最後看著女兒生命消失在眼前。

在常人看來,母親與女兒的關係似乎應該是母親管理著女兒的生活,其實完全顛倒了過來,女兒是掌握主動權的一方。

而在這個段落中,《欲望號街車》話劇的進入,又是亮眼的一筆。

影片中幾位母親都與劇中的主角有著多少相似的處境,這無疑構成了戲中戲式的互文。

在這一段中,男女雙方的角色的關係與電影中艾拉與羅拉的關係是完全一致的,而最後她選擇了代替羅霍的女兒登台演出,其實也構成了她自己的人格塑造。這個女人亦有對舞台的渴望,但職業和兒子相比,她還是選擇了兒子。

縱向的剖析四個母親的自然反應,你會發現這種多線並行其實是互補的。幾個女人分別代表了女人在成為母親前後不同年齡的不同狀態。

毫無疑問,羅霍的女兒代表的是結婚前的女人,那種完全不受束縛的心裡和狀態,大概是所有女人結婚前的真實寫照。

羅莎代表的是懷孕後的年輕母親,這個時候的女人情緒開始變得更加敏感,所有的選擇都開始圍繞著孩子進行。

而艾拉代表的是更年期的中年母親,由於更年期撞上了青春期,所以在影片的開頭才有了母子之間互嗆的對話,非常真實。

而羅霍和羅莎母親代表的是已經老去的母親,還沒有變成子女的累贅,就已經開始為女兒的終身考慮,最後落得老年喪女一場空。

四個母親的悲劇與喜劇,幾乎都是圍繞著子女和男人展開的,其中子女當然是主要的影響。

而劇中唯一的男人羅拉,在整個關係中就非常微妙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整部電影的前面多半時間裡,羅拉都是一個象徵性的人物,但是卻無處不在。這個男人,幾乎毀了所有女人的生活。

我們在阿莫多瓦的大部分電影中都能看到同性戀和變性人的存在,這幾乎成了阿莫多瓦電影的重要標誌。

而在《母親的一切》中,變性人與男性角色的身份結合在一起,於是男性幾乎就變成了不存在的虛擬符號。作為父親的羅拉,並不是男性,而純直男在這裡面僅有兩處有存在感,一個是戲份不足一分鐘的強姦犯,另一個就是要求變性人閨蜜給自己Blowjob的那個男演員,可以說是很低了。

而當男性與父親角色分開,這個討論就變得相當有趣。男性不再承擔其社會身份,而父親也拒絕承擔其家庭地位,這種安排讓父權從社會中被剝離出來,母權入駐其中。同時又由於影片對父親角色的排擠,而表現一種對父權、男權立場鮮明的反叛。

所以也就理解了,阿莫多瓦的作品中,為什麽會永遠把一個變性者放在相對主要的位置,就如同艾拉的變性閨蜜那樣,同樣被列入被羅拉傷害的行列中。

甚至於,直男在求blowjob的過程中,從她的口中當面表達出對XX的不屑一顧。最後,從根本上,踢翻父親、踢翻直男,踢翻所有代表男性權力的象徵物。

從所有的作品中不難看出,阿莫多瓦一向是不屑於純直男的,並且表現出對父親這一角色的排斥,但因為這樣,才有了對女性、母親和LGBT群體細膩的情緒化解讀。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中,這種情懷都被匯聚在母親這個角色的家庭職能上,以此對母親——這一在生活中重要的角色表達出來自兒女的崇高敬意。

影片的最後出現了一行字幕:獻給我的母親。很明顯,這是阿莫多瓦獻給母親的一個禮物,如今我們也把這部電影獻給全天下的母親。

母親,辛苦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銳影Vanguard作者 | 致遠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注明來源和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