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8億票房?sorry,劉若英,你的處女作真不值

這個五一檔,《後來的我們》是徹底的火了。

影片未上映時,想看人數就已高達85萬,其首日預售票房超過8000萬,打破國產愛情片影史預售票房新紀錄,僅昨天一天的票房收入就已經達到了2.77億。

老實說,我已經對國產片愛情片失去了興趣,畢竟,現在的國產愛情片有爛俗三寶:墮胎、車禍、難到老。

對於這些拚紙巾的片子,毒藥君早就不抱有希望了。

看了《後來的我們》後,我想說,雖然它算是一股小清流,但還是差點意思。

《後來的我們》

Us and Them

《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劉若英的短篇小說《過年,回家》。

講述的是一對在外地打拚的年輕男女,十年間總是假扮成情侶,相約一起回家過年。

期間,他們從老鄉變成朋友,從朋友變成戀人,再從戀人變成回不去的曾經。

改編後的電影在劇情上大致與小說相同,只是背景從台灣平移到了北京,在原來的基礎上多了點北漂、買房的社會話題。

簡單介紹下影片的劇情。

2007年,在北京返回老家過年的綠皮火車上,小鎮青年林見清(井柏然 飾)遇見了老鄉方小曉(周冬雨 飾)。

方小曉丟了的火車票,恰好被井柏然飾演的男主林見清撿到了,兩人就此結緣,成為了朋友。

方小曉,不想過那種一眼看得見未來的生活,一心想著找個北京男朋友,在北京這座大都市扎根。

林見清,一心想離開生他養他的那個小鎮,在北京讀遊戲專業,但畢業後始終沒混出個名堂。

兩個人相識後,最開始的關係有點糾纏不清。

小曉換男朋友跟換鞋一樣,見清則作為她的“娘家人”身份為她把關。

在小曉與她的媽寶男分手後,她以失戀無處可去的名義,搬進了見清的合租屋。

在一次酒精的作用下,他們順理成章地從朋友發展成戀人。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千年備胎上位的狗血經歷。

就像羅勒·莎菲《一天》中的艾瑪,她默默戀著花花公子德克斯特,在德克斯特經歷了無數任女友後,一直作為德克斯特好友存在的艾瑪終於走進了他心裡。

▲《一天》劇照

小曉和見清倆人在一起後,雖然窮,但是真的開心。

即便住在沒有光需要24小時開燈的分租房裡,一起吃一份泡麵,也是幸福的。

這個場景,跟陳可辛的《如果·愛》太像了,片中也是同為北漂的孫納在林見東的小屋裡吃泡麵。

▲《如果·愛》劇照

像北漂們的愛情一樣,短暫的熾烈之後,生活中的不堪重負慢慢讓愛情變得面目全非。

林見清的遊戲一直不成功,創業失敗,做網遊客服被人打罵,賣黃碟進了警察局。

和所有懷揣夢想的北漂一樣,即使這樣,他還是沒選擇離開。

“據說,在北京待夠五年,就可以扎根了。”

他給自己五年期限,一定要成為有錢人,給方小曉買一間大房子。

後來,林見清變得總是莫名其妙發脾氣,不再關心自己的人,開始說謊,圓滑,還在網上與其他女人曖昧。

有些東西在某一刻就已經徹底消失不見。

方小曉決定離開。

林見清沒有挽留,因為他覺得自己沒能買得起房子,給她一個家。

那時他還不知道,方小曉愛他,即使沒有房子,也願意跟他一輩子。

他還沒懂方小曉。

直到林見清終於有錢了,買了房,叫了方小曉回老家和林見清老爸吃年夜飯。

他對老爸說:“我房子都裝修好了,到時候你們一起搬過來。”

他老爸不想搬,倆人吵了起來。

方小曉也很生氣地質問他:“你以為有了金錢就可以安排別人的生活嗎?”

林見清反問:“我們當初分手,不就是因為我沒房子嗎?”

方小曉說他不懂,濕著眼眶,轉身離開。

林見清還是不懂方小曉。

想要的他未曾給過你,不想要的,他卻以為是你所渴望的。

2017年,林見清再次偶遇方小曉,他問小曉:

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那時你沒有和我分手呢?

如果我們一起堅持到最後呢?

如果我當時足夠有錢,

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大房子,

如果我們當時就是不管不顧,

我們就是結婚了呢?

方小曉回他:

如果當初我們沒有分手,

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

如果當初我們衝動領證,

那現在已經離婚很久。

如果當初你一夜暴富,

那你已經有十個小三。

如果我們能堅持到最後,

那你就不會事業成功。

後來的我們什麽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這世界哪來那麽多如果呢?

沒有了原本那些遺憾,也會出現新的遺憾。

這部電影唯一好的地方,就在於它對這些或美好或不美好的回憶做了真實又細致入微的刻畫。

雖然細節多而散,甚至構不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但卻也是這些細節,影片才更還原和接近普通人愛情的樣子,它們真實地存在每一段戀情裡,觀眾很難不被那些勾起自己過往記憶的畫面打動。

就像劉若英所說的,她拍的是每個人的愛情故事,她希望觀眾會覺得拍的就是自己。

顯然,比起目前大多數國產愛情片的爛俗三寶,這片已經好很多。

所以,《後來的我們》之所以這麽火,就是因為打的情懷牌。

在這裡我不得不佩服下片方的行銷能力,那出自各大情感號的無數篇10W+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是喜歡喝這碗湯的癡男怨女。

根據貓眼相關方面的預測,《後來的我們》最終票房有望接近18億,極有可能成為華語愛情片No.1。

但諷刺的是,影片首映當日就爆出驚天大黑幕,看起來超高的預售,都是水分。

當晚8點,微博知名電影博主“電影票房”貼出影院工作群聊天記錄,稱《後來的我們》的片方在耍花樣,大面積購入預售票,以預售票房數據架住院線排片後,再於上映當日通過貓眼系統大批退票。

之後,有影院經理在微信群以及微博上發聲,聲稱《後來的我們》通過貓眼後台大面積退票,給影城造成了巨大損失。

實在是,太熱鬧了。

正當大家對貓眼平台產生質疑之時,29日凌晨,貓眼電影作出聲明,其中顯示4月28日貓眼平台退票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貓眼電影表示已將相關數據、證據提交主管部門並將協同作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同時平台將關閉退票功能。

大規模退預售票是否是貓眼發行有意而為之,我們還不能下定結論。如若屬實,對電影市場的破壞力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涉嫌商業欺詐。

貓眼的事我們暫時就不用瞎揣測了,還是回歸到電影,說說本片的不足。

儘管劉若英此次身後有不少大人物坐鎮,比如第五代導演田壯壯親自出演,文藝女王張艾嘉《相愛相親》提供製作班底。

劉若英還請來了攝影指導李屏賓,就是拍《花樣年華》《太陽照常升起》《刺客聶隱娘》的“光影詩人”。

在這麽豪華的陣容下,影片的整體缺點仍然明顯。

如前文所說,電影大部分時間都在細致地描刻男女細膩的情緒,以感性入題,真實樸素,雕琢出了一點生活煙火氣,這是比那些狗血造作的同類電影好出一截。

但僅靠氣氛與情緒,並不能完成一部電影。在《後來的我們》中,男女間的互動缺乏足夠多的“事件”,矛盾來得太突然,敘事邏輯磕磕碰碰,所有轉折都顯得生硬,情感衝突最後都簡單地與功利化的“人生觀”作了捆綁。

毒藥君看到最後,兩個人就是一種很作的狀態,莫名其妙,針鋒相對又互不謙讓也互不理解。

最經典的就是男主咆哮的那一段:“你不是想要嫁給北京人嗎?想要北京戶口嗎?喜歡有錢人嗎?現在我有車有房,啥都不缺了,你想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你,你卻說你不要我?我TM真的不懂你!”

毒藥君被吼得真的是一臉懵逼。

為了大房子,為了更好的人生,為了曾經的豪言壯語,犧牲愛情是必然的,但這樣的故事始終是偷懶的處理,編劇必須扣雞腿。

實際上,人心變化的微妙,兩人相處必然帶來的退讓與妥協,日常難以歸納的各種零碎的巧合,才是阻隔真心戀人的真正因素。

《後來的我們》似乎只是歸咎於男主角林見清。明明相愛,卻無法一起,兩個人的遺憾,怎麽說也有些在旁人看來唏噓的誤會,絕對不只是因為事業受阻而遷怒生活。

你要談成長,談理解和釋懷,卻又要用如此簡單的邏輯去詮釋愛情,這不僅作,而且輕浮。

不僅如此,田壯壯的父親角色,連帶起關於春運、過年、家庭、老人的話題,讓電影主題進一步變得模糊。

最後中年的見清與小曉坦然告別,已是足夠好的處理,偏偏又要搞出一封老爺子的信,這對於原來的劇情發展沒什麽用,只是作為影片最後的催淚彈而已,感人是感人,但離題萬裡。

有人流淚,更多的是被親情打動,未必是被愛情。

電影想要表達的觀點太多太散,整體節奏混亂還不緊湊。

這導致你看完電影后,沒法明白導演真正想表達一個什麽樣的態度,就像男主一樣迷惑,不知道女主到底想要的是什麽。

嗯,影片沒有明確和突出地輸出一個價值觀。

所以,如果你能從電影裡悟出個什麽人生道理,那只能歸功於你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者,你的想象力。

總的來說,作為劉若英處女作,我願意出於情懷的原因勉強給它打個及格分。

我相信,它的口碑會繼續下滑(豆瓣評分已經降到6.3),但票房不會太差,至於前面提到貓眼預測的18億,抱歉,它真的不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