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紅樓夢》第18回解讀:元春,逆境中的人能否改變命運?

《紅樓夢》第十八回中最璀璨奪目的中心人物,自然非元春莫屬。所有的舞台,金碧輝煌的大觀園、賈府上下數月來日日夜夜的忙亂、威勢赫赫的皇家儀仗,都在為貴妃省親這一刻做著準備。元妃的到來,似乎也使賈府達到了政治上最為顯赫的高峰時刻。

對紅樓十二釵之一,現實世界中身份最為高貴的元春,歷來評價較高,讚其才華品行,感其悲涼結局。但賞析解讀一個人物,也可以是多角度、多層面的。作為一個背負重壓、身不由己的柔弱女性,她值得我們灑下淚水,我們卻也可以從她的悲劇故事中去尋找、發現某些別的東西。筆者一直關注思考的問題:陷於苦難中的生命,能否拯救自己?

這種拯救,當然也分幾個層面。

首先是現實層面,能否擺脫逆境,轉危為安,甚至翻轉全局?這當然也涉及到嚴肅的哲學思考,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無法否認,世界及個人的歷史,都充滿了大量偶然性。在一些巨大的社會歷史事件或者災難面前,很多的個體都是無能為力的,如同被火山吞沒的龐貝古城市民。專製皇權下的嬪妃,也是極為柔弱的,得寵與否都取決於帝王的個人意志。

如果從宿命論的角度,人是沒有太多選擇空間的。但在同樣的環境中,又確實有成功者和失敗者,總有少數人能夠巧妙利用有限資源,得心應手玩轉了命運這個大輪盤。從後妃中脫穎而出最為著名的,自然是武則天、慈禧太后等佼佼者了。因此我們要分析這個問題,只能立足於命運可以有限改變、性格決定命運這幾個觀點的基礎之上。

在紅樓夢中,元妃的失寵,也許取決於背後龐大力量的交手,這也是多數論者所相信的,“虎兕相逢大夢歸”寓元妃之死。但這背後的力量,因為語焉不詳,所以也只能流於推測,“廢立太子之爭”“新舊黨之爭”等等,我們永遠無法形成一個標準的定論。但無論如何,在書中元妃既然被視為賈府最大的靠山,又直接在皇帝身邊,我們有理由推論她的個性和選擇對最終結局可以發揮一定作用。

當筆者對元春的性格進行分析時,發現她並不適合於宮廷的鬥爭。她的失寵,與一些性格特質是密切相關的。

毫無疑問,元春的先天條件極為出色。出身貴族詩禮之家,端莊美貌,這都是入選宮廷的必備要素。她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知書識禮,舉止氣質,自然都不同凡響。我們看到才貌一流的薛寶釵都沒有通過才人選拔,可見入宮為妃競爭的激烈,選拔的嚴格。她被封為賢德妃,更是皇帝對她人品的肯定。與武則天等人相比,元妃其實拿著一手不錯的牌,並有一個較完美的開局。

那元春的弱點出在哪裡?首先,缺乏了剛強堅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本來就充滿了各種苦難和壓力,宮廷更是一個殘酷冰冷的地方。從入宮這天起,元春就應該有思想準備去承受各種挫折失意。

當武則天被選入宮時,母親傷心哭泣,她卻表現出剛強瀟灑之態:“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武則天向太宗提議馴烈馬的方式,更體現出一股狠勁。太宗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這是一種顯然不同的人格特質。

元春在元宵佳節的省親中,一晚哭了至少四次之多。這些當然也是紅樓夢的經典之筆,使我們對封建宮廷的黑暗有更直觀的了解。但我們如果從另外的角度分析,元春確實還只是個柔弱的小女子,需要呵護、疼愛。作為從政者,她卻是欠合格的。

其二,元春缺失了一種瀟灑樂觀、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如果說,則天呂後,乃至慈禧這些歷史上著名的女強人,需要用超級強悍的材料製成,確非常人所能企及。溫柔但已被命運卷入深宮的元春至少應該多領悟一些老子或心學之道,“柔勝剛,曲勝直”“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此心安處是吾鄉”。對待生活,應多一點順其自然,少一點悲觀絕望。命運如果不能改變,開心歡笑活著是一天,悲傷哭泣活著也是一天。正如尼采所言“受苦的人們沒有悲觀的權力”。

元春省親說的話不多,讓大家印象特別深的有這麽幾句。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又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這些話作為文藝女青說出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敏感,真實,鄙視宮廷富貴,嚮往平凡生活的自由,作為擔當家族興亡重責的帝王后妃,心態卻顯然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由於寶釵入京也是為參選才人參讚,有論者喜歡將元春與寶釵比較,認為二人性格有相似。但筆者以為,元春缺少了寶釵凝練出的冷香風格,如寶釵在這個位置上,應不會在家人面前呈現如此悲苦狀。這些話,是對無法改變的命運的抱怨,說出來並不能安慰親人,只是自己悲傷情緒的抒發。

宮廷生活勾心鬥角,壓力大這是事實,但此時元妃新封不久,應該說還是得到了皇帝寵愛的。外部處境並不是最糟糕的情況下,我們只能說,元春性格裡還是帶著一種悲觀的基調。也許她追求完美,也許她憂慮著未來。即使在歸省這樣被視為榮耀巔峰的時刻,她也快樂不起來,無法歡笑。在平時生活中,她的憂傷愁苦、忍悲強笑可想而知。

現代人喜歡拿來勵志的“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正能量吸引法則”等,雖被視為有心靈雞湯之嫌,筆者以為至少在一定範圍內是適用的。讀史可以發現,多數帝王寵愛的後妃,除了美貌這天然因素之外,嬌媚活潑、富有情趣、積極樂觀是最受歡迎的特質。這也符合人性的需求,誰都願意和給自己帶來快樂情緒的人呆在一起。帝王們更習慣的是索取模式,多數人並不願意去主動理解、安慰後妃們的苦悶,除非先被深度吸引,行成了情感的依賴。元妃偏消極的心理情緒估計很難得寵太久。

其三,元妃的政治敏銳性有一定欠缺。人們習慣上都認為元妃有憂患意識,省親的表現大方得體,政治上是過關的。筆者卻以為,元妃政治上並不足夠老練,太感性了,不善於假裝,很可能觸及了皇家的一些忌諱。確實,從一些大的場面話來看,元妃訓練有素,滴水不漏。如將過於誇張的“天仙寶境”改成更樸實的“省親別墅”,給大觀園賜題名後,對聯也是堅持了頌聖德主題。正殿匾額雲:"顧恩思義",對聯雲:天地啟宏慈,赤子蒼生同感戴,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但這些只是例行文章,連寶玉都知道需“頌聖”為主。但既然主題是皇帝為了彰顯其恩德殊榮,細節上便需做足,要將榮耀歡樂、上下同心、其樂融融貫穿其中。元妃見親人,偶一真情流露是無礙的,但多次流淚哭泣,釋放的信息顯然與主基調不符,說的一番話,更是足以讓帝王顏面無存。“不得見人的去處”,甚至比不上田舍之家,可以享天倫之樂,“終無意趣”。這在有心者聽來,是要把皇宮置於何地。

我們從文中可知,元妃是不可能完全私自與家人相見暢談的,身邊始終有幾個小太監答應。省親作為一樁大事,皇帝也是必然要了解全過程的。因此賈政回應的一番話,冠冕堂皇,一直被批毫無人情味,其實卻正是皇帝需要的標準答案。而皇帝,更關注的,顯然不會是賈政的官話,而是元妃內心是什麽樣的想法,是真正體念皇恩,感恩戴德,還是心懷憤懣。

種種表現說明,元妃很難在宮廷中取勝。用現在網絡流行語來說,是屬於在宮鬥中活不過幾天的這款。通過這些分析我們也大略可知,元春要成為現實中的強者,除非徹底重塑自己的性格,要更加強悍、堅韌、冷靜,審時度勢,善於機變,當然可能還包括要善於偽裝,必要時犧牲某些原則,融入黑暗的宮廷。但這也就不是作者要塑造的真實而善良的悲劇女性了。

那麽,還有沒有另外一種拯救?現實之外,也許就只有宗教或心靈的拯救了。作者創造了一個仙家的太虛幻境,成為紅樓女性們最終的歸宿。本回中,元妃最後題寫的一匾雲“苦海慈航”,象徵著苦難中的眾生需要一種慈悲救渡。生命,無論在什麽樣的處境下,都是需要一些希望的。而宗教能夠提供這樣的安慰,對未來無條件的承諾。一種流行已久的觀點是宗教屬於弱者。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從武則天到慈禧太后,都曾在宗教中尋求支撐,善於借助信仰的力量。

此外,儒家文化中一個“另類”的流派陽明心學,也推崇內心有超越一切的力量。心學家們認為,當你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本性良知,便能保持寧靜、喜樂、信心和勇氣,直面苦難,能忍能行,外物無法擾亂你,世界也許會呈現不同的面貌。

可對元春而言,現實的壓力、未來的憂慮總是揮之不去,她也許還無暇探尋自己的內心深處。她始終只是紅樓中的弱女子,而無法成為現實和精神世界的強者。

筆者對元妃性格進行了一些剖析,並非否定她身上的美好。她注重親情,有鑒賞力,真實,溫柔、善良。只是,那樣的時代和處境,對清純如水又沒有強大信仰作支撐的她而言,太艱難了。

(題元春,唐多令)

月色鎖宮樓,畫屏對冷秋。舊淚痕,滿覆新愁。閱盡繁華春去也,花如露,痛難收。孤影鏡中留,紅顏歎白頭。夜風中,零落芳丘。飄入深宮無覓處,心已碎,恨悠悠。

-作者簡介-

作者:唐宋吟遊者,高校教師。傳統文化、古詩詞愛好者。熱愛《紅樓夢》,願與紅學愛好者們一起,從紅樓夢故事中領悟生活與人性,感受生命成長。個人公眾號:braveheart201812。本文首發於紅樓夢賞析(ID:hlm364),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夕瑤:1382439316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