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該預防和治療?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適癥狀和(或)組織學改變,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爛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很高。

即使是健康人在不當飲食後,有時也會出現燒心和反酸的現象。調查顯示,大約有7%的人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返流癥狀,而15%的人每月至少出現一次。

常見癥狀

患者常在餐後1小時出現燒心、反酸的癥狀,如臥位、彎腰或腹壓增高時癥狀還會加重。反酸、燒心還會帶來胸骨後疼痛,嚴重時可為劇烈刺痛。部分患者會有間歇性的吞咽困難,可能是由於食管痙攣或功能紊亂造成的。

少部分患者吞咽困難是由食管狹窄引起的,吞咽困難可呈持續性進行性加重。如果同時有嚴重食管炎或並發食管潰瘍,會出現吞咽疼痛。當然,還會有一些其他非典型癥狀比如臆球症、喉咽炎、哮喘等等。

營養相關危險因素

體型

超重、肥胖不僅是很多慢性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胃食管返流病的危險因素,反流性食管炎多伴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群,更容易發生胃食管返流。由於肥胖患者橫隔上移使食管高壓帶鬆弛或消失,易造成返流。

飲食

經常過量飲烈酒、濃茶、咖啡等食物也易出現食物反流。包括飽餐、睡前進食、辛辣酸甜炙煎食物攝入、高脂肪食物攝入等都會增加胃和食管的負擔。

其他因素

生活節奏緊張、精神壓力大等生活和心理因素也會導致胃食管返流疾病的發生。

營養預防

養成進食平衡

良好膳食習慣,不僅種類豐富,還要比例適當。能量供給以維持理想體重或適宜體重為目標,一般控制在25-35Kcal/(kg·d),三大產能營養素配比合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產能比分別為10-15%、20-30%、60-65%。

如果肥胖的人群,應儘早減輕體重,以每周減1kg為宜,或者找專業營養師尋求幫助。

補充維生素、硒。

維生素C、維生素E、硒、β胡蘿蔔素和其他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維生素的充足攝入有助於預防Barrett食管的惡變。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宜攝入足量的來源於天然食物的維生素。

患者應保證每日飲水1200ml以上。

但要減少攝入可能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的食物,如巧克力、薄荷、濃茶、咖啡、洋蔥、大蒜等,且患者應忌酒。還要盡量避免餐後喝菜湯和肉湯。

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水果、蔬菜、全穀類的攝入。膳食纖維每日攝入量為20-35g。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十分大,焦慮、抑鬱都會使消化系統出現不良反應,所以注意緩解壓力也同樣重要。


營養治療

改變生活方式是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療基礎,抑製胃酸分泌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措施。胃食管反流病的營養治療目的在於減輕胃腸負擔;幫助粘膜修復;通過調整飲食結構糾正營養不良。

(1)患者急性期可短時間內應用清流食。禁食刺激性、堅硬、油煎炸食物。

(2)病情緩解後飲食過渡為:清流食—流食—少渣半流—軟食—普食;烹調方法盡量採用蒸、煮、燉、汆、涼拌的方法,避免油炸。

(3)少食多餐, 5-6餐/日,不宜過飽,逐漸過渡到一日三餐。

(4)脂肪具有刺激膽囊收縮素分泌,導致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患者脂肪攝入量應適當減少。推薦脂肪產能佔總能量的20-25%。在選擇肉類、家禽、豆類、牛奶或奶製品時,要選擇瘦肉,低脂肪或不含脂肪的食物。食物清淡、少鹽,不吃刺激性食物和調味品。

(5)碳水化合物盡量選用複雜碳水化合物,少選用含單糖、雙糖的食物。

(6)少吃糖果、蕃薯、土豆、芋頭以及洋蔥、薄荷、大蒜等刺激食物。

(7)臥床時抬高床頭20~30cm,睡前3小時不進食,褲帶不宜束得過緊。

(8)嚴格戒煙和停止飲酒。

(9)保持大便通暢。

(10)減輕體重可減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返流癥狀。

總結:防治胃食管反流病平衡膳食是基礎,控制能量、低脂、低糖飲食是關鍵,保持適宜體重,減少攝入可以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的食物是保證。

想了解更多胃部健康知識,可免費顧問郭老微信guolaoshi01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