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馮煦明:二季度中國GDP或將超過美國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馮煦明

  受新冠肺炎疫情加劇擴散的影響,預計今年二季度美國GDP的萎縮幅度可能高達29%。屆時,從當季GDP來看,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範圍內經濟活動最為活躍的第一大經濟體。

  造成上述反轉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疫情周期的錯位影響。中國由於采取了更為嚴格的隔離政策,因而疫情在三月上旬之前基本得到控制,經濟活動開始加速恢復。加之接下來“一攬子”政策刺激計劃的作用,今年二季度GDP增速可能達到8%,甚至更高。而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在疫情爆發之初反應遲緩,病毒檢測和社會隔離措施遲遲未到位,預計疫情在5月底前難以得到控制。

  二是經濟結構差異的影響。美國經濟中服務業佔比高達77%,居民消費佔比68%;遠高於中國的52%和39%。相對於工業和投資而言,疫情對服務業和消費的影響更大。因而,相比於二月份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疫情在今年二季度期間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僅在程度將更深,而且持續時間也會更長。我們的模擬測算顯示,二季度美國GDP增速可能降低29%。

  不過,從全年GDP總量來看,美國仍將遠高於中國。預計2020年美國經濟增速降至-7%。即便如此,2020年以GDP衡量的中國經濟規模仍將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三。人均GDP的差距則更大,中國僅為美國的六分之一。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道路依舊很漫長,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向人們強調了製造業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性。製造業是現代經濟之“魂”。

  過去,由於一些認識上的不足,國內有學者片面地解讀“經濟越發達,服務業佔比越高”這一跨國經驗規律,而過度強調服務業的重要性。以至於將“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列為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目標。這種片面強調服務業佔比重要性的觀點可能帶來政策誤導:

  一方面,服務業在經濟中往往處於從屬地位,不能脫離開製造業和農業單獨發展。服務業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圍繞製造業運行的,農業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製造業。服務業難以脫離製造業和農業自身發展。隨著服務業在經濟中佔比越高,當面臨外生重大衝擊事件時,一個國家的經濟會越脆弱——今年二季度疫情影響下的美國和歐洲經濟將提供一個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服務品屬於不可貿易品,價格在不同國家相差極大,難以比較。縱觀各國經濟史可以得到一個基本規律:隨著經濟發展水準的提升,服務品價格的上漲速度會快於製造業價格上漲速度。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同樣的一次理發服務,在中國價格為10元錢人民幣,在美國價格為10美元(約70元人民幣)。因而,服務業客觀上會對GDP“注水”,難以簡單進行國際比較。正因為如此,經濟學中提出了“購買力平價(PPP)”的GDP。事實上,根據世界銀行計算的購買力平價GDP,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4年就超過了美國。而且,如果僅考慮農業和工業的“實體經濟”活動的話,那麽早在2011年,中國的實體經濟規模就已經超過了美國(圖1)。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建議“十四五”規劃中取消“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這一指標,轉而以“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作為替代。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清華大學ACCEPT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